同母异父的孩子可以争遗产,但是被继承人立有遗嘱将孩子的继承权排除在外的除外。被继承人生前留有遗嘱、遗赠抚养协议的,财产可以按照遗嘱、遗赠获得。没有遗嘱、遗赠协议的,遗产可以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获得。继承开始之后,一般是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一、婚前财产死亡后由谁继承
婚前财产一般属于被继承人的个人财产,就是可以被继承的。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遗产继承的第一顺序为配偶、子女以及父母。
这里涉及到继承权,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法取得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包括两种含义:
(1)客观意义上的继承权。它是指继承开始前,公民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遗嘱的指定而接受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即继承人所具有的继承遗产的权利能力。
(2)主观意义上的继承权。它是指当法定的条件具备时,继承人对被继承人留下的遗产已经拥有的事实上的财产权利,即已经属于继承人并给他带来实际财产利益的继承权。
这种继承权同继承人的主观意志相联系,不仅可以接受、行使、而且还可以放弃,是具有现实性、财产权的继承权。继承权的实现以被继承人死亡或宣告死亡时开始。
所谓继承权主体,也就是享有继承权、能行使继承权的主体。继承权主体可以通过法律的直接规定明确,或者是合法有效的遗嘱指定,也可以通过被继承人与他人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指定。具体为以下三类:
1、法定继承人。即指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遗嘱指定的继承人。公民可以立遗嘱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也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继承。
3、遗赠扶养协议指定的继承人。
二、继承有怎样的顺序及分配比例
遗产继承按下列顺序进行:继承开始后,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没有遗嘱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上述情况都不存在的,按照下列法定继承顺序继承:
(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遗产的分配比例如下:
一、一般同一顺序继承人均等分割遗产,当然如果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二、如果继承人中有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遗产时给予其适当照顾。
三、如果继承人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可以多继承遗产;反之如果继承人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应当少分或者不分遗产。
-
同母异父的能不能争遗产
248人看过
-
子女与父母之间可以签合同吗
257人看过
-
同母异父如何继承母亲的遗产
284人看过
-
同母异父可分父亲财产吗
357人看过
-
父母之间争取抚养权好吗?
141人看过
-
父母之间可以协议监护吗
366人看过
遗赠协议是指遗赠人与受赠人达成的在遗赠人死亡后将其财产赠送给受赠人,受赠人负责遗赠人生前生活费用或者其他附带条件的协议。遗赠协议是双务的,它是公民生前处理自己财产的行为。通常用于无生活来源的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助扶养关系。... 更多>
-
父亲同母异父兄弟可以争夺遗产吗贵州在线咨询 2021-10-30同母异父能否争夺遗产,取决于具体情况。 1、被继承人生前有遗嘱的,以遗嘱内容为准,当事人有继承权的,没有继承权的; 2、被继承人生前未留下遗嘱的,依法继承。被继承人与当事人之间存在抚养关系的,当事人有继承权;没有相互扶养关系的,没有继承权; 三、同母异父的继承人,各自可亲生父母的遗产。
-
同母异父的可以争遗产吗,法律上该如何规定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12-19同母异父的孩子可以争遗产,但是被继承人立有遗嘱将孩子的继承权排除在外的除外。被继承人生前留有遗嘱、遗赠抚养协议的,财产可以按照遗嘱、遗赠获得。没有遗嘱、遗赠协议的,遗产可以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获得。继承开始之后,一般是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
-
母亲曾经同母异父或者有个儿子可以争遗产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1-10-31同母异父能否争夺遗产,取决于具体情况。 1、被继承人生前有遗嘱的,以遗嘱内容为准,当事人有继承权的,没有继承权的; 2、被继承人生前未留下遗嘱的,依法继承。被继承人与当事人之间存在抚养关系的,当事人有继承权;没有相互扶养关系的,没有继承权; 三、同母异父的继承人,各自可亲生父母的遗产。
-
同母异父的继承人能不能争遗产?台湾在线咨询 2023-11-27同母异父的是否可以争遗产,需根据具体情形而定。 1、如果被继承人生前留有遗嘱,应以遗嘱内容为准,未写明当事人有继承权,就没有继承权; 2、如果被继承人生前没有留下遗嘱的,按法定继承,被继承人与当事人之间,存在抚养关系的,当事人有继承权;如果不存在相互扶养关系的,就没有继承权; 3、同母异父的继承人,各自都可以继承本人亲生父母的各项遗产。
-
父母之间的遗产争议起诉时效多久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24《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