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是怎么样的
根据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作为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2、犯罪没有得逞,指犯罪的直接故意内容没有完全实现,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对于结果犯,行为人仅仅实现了其实施犯罪的故意,没有实现其犯罪的目的或犯罪结果的故意。对于实行犯,其实施犯罪行为的故意也没有完全实现,即行为人欲实施完毕的行为没有实施完毕。不论行为和结果,都是刑法规定的作为犯罪客观方面要件的必要组成部分;
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行为人没有预料到或不能控制的主客观原因。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十三条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二、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的区别在于哪里?
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两者存在很大区别。在定义上,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实施完成的是既遂。
实际上,在司法实践中,认定犯罪未遂和既遂,还要具体看涉及的罪名。有些罪名是行为犯,有些罪名属于结果犯。
行为犯与结果犯的区别以成立既遂是否要求发生结果为标准,以发生结果为既遂条件地称为结果犯,不以发生结果为既遂的犯罪称为行为犯。
比如,以故意杀人罪为例,行为人对被害人着手实施杀害行为后,只有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才能构成犯罪既遂,如果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未造成被害人死亡的,只能成立犯罪未遂。
在刑法案件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犯罪未遂和犯罪既遂,这是犯罪的形态,对于刑法量刑起着决定作用。如果不能正确区分犯罪未遂与既遂,就无法正确的量刑,无法做到罪刑罚相适应。犯罪未遂是犯罪行为属实,但没有得逞的违法行为。因此,其社会危害性相较犯罪既遂行为轻,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我国刑法对未遂犯的定罪及处罚原则
259人看过
-
犯罪未遂及处理原则刑法中对犯罪未遂是如何规定的
340人看过
-
刑法解释: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的定义及对未遂犯处罚原则】
337人看过
-
对犯罪未遂如何处罚怎么处罚犯罪未遂
119人看过
-
犯罪既遂类型的认定标准是什么?犯罪既遂处罚原则是怎样的?
170人看过
-
对于中止犯的处罚原则可以减轻处罚吗?
425人看过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
犯罪未遂的特征有哪些,犯罪未遂的处罚原则青海在线咨询 2022-10-29一、犯罪未遂的特征有哪些犯罪未遂的特征是: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是指行为人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作为某种具体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 2、犯罪没有得逞,指犯罪的直接故意内容没有完全实现,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对于结果犯,行为人仅仅实现了其实施犯罪的故意,没有实现其犯罪的目的或犯罪结果的故意。对于实行犯,其实施犯罪行为的故意也没有完全实现,即行为人欲实施完毕的行为没有实施完毕。不论行为
-
未遂犯的定罪原则有哪些,未遂犯的量刑原则是什么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05未遂犯罪比照已遂犯罪的处罚标准确定量刑标准,一般情况比已遂犯罪的最低量刑标准要低。《刑法》对未遂犯罪的量刑原则:第二十三条【犯罪未遂】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刑法对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有哪些,具体的规定是什么天津在线咨询 2023-08-27根据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未遂属于犯罪行为。其结果是犯罪未逞,是指行为人没有完成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并不等于不发生任何损害结果。
-
犯罪的未遂及处理原则北京在线咨询 2022-05-09犯罪的未遂及处理原则: 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从这一定义中可以看出,犯罪未遂具有三个特点: (一)犯罪人已着手实行犯罪 这一点是和犯罪预备行为的重要区别。所谓着手实行犯罪,是指犯罪分子已经开始实行刑法分则所规定的具体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的行为。 (二)犯罪未得逞 就是说犯罪行为没有完成某个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这一点是和犯罪即遂的主
-
犯罪中止的特征和处罚原则,和犯罪未遂是一样的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08-06以下三种情况均成立犯罪中止: ①行为人的中止行为独立防止了结果发生时,成立犯罪中止。 ②行为人的中止行为与其他人的协力行为,共同防止了结果发生时,只要能够认定行为人作出了真挚的努力,也成立犯罪中止。 ③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结果发生,而且结果没有发生,即使行为本身偶然未能导致结果发生,或者客观上完全由于他人行为防止了结果发生的,也成立犯罪中止。 根据《刑法》第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