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情况下,子女不需要承担归还父母的债务责任。但若能证实父母为老赖,且其财产已转移到子女名下,此时子女有义务代父母偿还债务。另外,老赖去世的,其继承人继承遗产时,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
在一般情况下,子女不需要承担归还父母的债务责任。但若能证实父母为“老赖”,且其财产已转移到子女名下,此时子女有义务代父母偿还债务。另外,老赖去世的,其继承人继承遗产时,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
子 女 继 承 老 赖 遗 产 , 需 不 需 要 还 债 ?
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九条的规定,遗产继承需要先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因此,子女在继承遗产时需要先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但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子女不需要承担偿还父母的债务责任。此时子女有义务代父母偿还债务。老赖去世的,其继承人继承遗产时,应当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以他的遗产实际价值为限。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九条的规定,遗产继承需要先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如果继承人放弃继承,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子女在继承遗产时需要先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但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一条
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
子女不看望父母父母是否有权要求子女履行义务
54人看过
-
父母成“老赖”,子女有义务替他们偿还吗
164人看过
-
子女是否需要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即使父母没有抚养费?
338人看过
-
子女是否仍需赡养未履行抚养义务的父母
75人看过
-
在子女无效婚姻中,父母是否需要履行赡养子女的义务?
438人看过
-
父母借款给子女,子女是否有义务偿还?
80人看过
遗产继承规定: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立遗嘱后,遗嘱人实施与遗嘱内容相反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视为对遗嘱相关内容的撤回。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民法典删除了公证遗嘱效力优先的规定。并且规定了继承开始后,遗嘱执行... 更多>
-
-
2022年父母成“老赖”,子女有义务替他们偿还吗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29如果无法证明老赖将财产转移给了子女,则子女没有替父母还债的义务。当然有以下几种情形例外: 1.子女继承了父母的遗产。需要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 2.未成年子女有下列情况的,认定其财产属于被执行人及其家庭共同财产,该财产要用来偿还父母的债务: (1)被执行人从事经营活动,其未成年子女名下存款账户存在与未成年人年龄、智力不相符的大额存款,且不能说明存款的合理来源和去向的;
-
父母履行哪些义务子女应履行哪些义务西藏在线咨询 2022-05-251、对年老母亲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年迈母亲的特殊需要。 2、使患病的老年人及时得到治疗和护理;对经济困难的母亲,应当提供医疗费用。 3、对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赡养人应当承担照料责任;不能亲自照料的,可以按照老年人的意愿委托他人或者养老机构等照料。 4、妥善安排母亲的住房,不得强迫母亲居住或者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母亲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
-
2022年老赖子女是否有义务还钱山西在线咨询 2022-12-06老赖子女没有义务还钱。除非老赖将财产转移给了子女,或者子女继承了债务人的遗产的,此时子女有义务替父母还钱。有下列情况的可以认定债务人转移了财产给子女: 1.被执行人从事经营活动,其未成年子女名下存款账户存在与未成年人年龄、智力不相符的大额存款,且不能说明存款的合理来源和去向的; 2.未成年子女名下存款与其监护人存款高度混同,或者基本上由其监护人支配使用的。
-
父母在子女年满18岁后是否仍需履行抚养义务上海在线咨询 2024-11-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父母在子女年满十八周岁后,一般被视为独立生活的成年人,父母便无需再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但是,如果子女仍在接受高中及以下阶段的教育,或者由于非个人因素导致无法独立生活,如失去或部分失去劳动能力,且所得收入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那么父母仍然需要承担支付抚养费用的义务。这些法律条文的制定旨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在成年之后仍能够获得必要的支持与照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