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事故诉讼时效需要注意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医院是否应当对医疗事故负全部责任
发生医疗事故医院一般是负主要责任的,医院要依据责任比例承担责任,而不是一定承担全部的责任。
《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五条
医疗机构发生医疗事故的,由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医疗事故等级和情节,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限期停业整顿直至由原发证部门吊销执业许可证,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依照刑法关于医疗事故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对发生医疗事故的有关医务人员,除依照前款处罚外,卫生行政部门并可以责令暂停6个月以上1年以下执业活动;情节严重的,吊销其执业证书。
三、处理医疗事故需要遵循哪些程序
发生了医疗事故之后可以按照以下程序处理:
1.和解:发生医疗纠纷后,患方和院方可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达成和解协议,和解协议的效力应予以认定;
2.调解:可以通过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医疗事故赔偿调解;
3.诉讼:在诉讼之前,当事人可以进行医疗事故鉴定或者医疗过错鉴定。
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当事人既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又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卫生行政部门不予受理;卫生行政部门已经受理的,应当终止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章 医疗损害责任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
医疗诉讼时效过了怎么办,医疗事故取证注意事项
333人看过
-
医疗诉讼怎么做,医疗诉讼要注意什么?
125人看过
-
医疗事故诉讼所需时间
267人看过
-
医疗纠纷诉讼时效注意的问题
259人看过
-
民事诉讼时效与医疗事故赔偿
286人看过
-
2024发生医疗事故索要医疗事故保险费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179人看过
-
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需要注意什么时限申请医疗事故鉴定要注意什么湖南在线咨询 2022-02-14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需要注意的时限有:(1)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身体健康受到损害之日起1年内,可以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2)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3)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当前属于医疗事故的赔偿数额(尤
-
发生医疗事故索要医疗事故保险费需要注意什么天津在线咨询 2023-06-03第一,备齐所需单证 保险公司为防止有人提出无根据的或夸大的索赔,一定会要求被保险人在指定时间内提供损失证据并说明详细情节。不论是什么险种,受益人均需准备保险单正本、被保险人和受益人的身份证件的原件及最近一次所缴保费的发票,若委托他人办理索赔手续的还需填写委托授权书。 第二,准备医疗分割单 如果被保险人有公费医疗,单位和社保已经给报销了一部分,那么需事先向保险公司出示由单位开具的医疗费用分割单,并注
-
医疗事故诉讼时效是多久,医疗事故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及原因是什么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08医疗事故争议一般都涉及患者身体受到伤害的情况,因而诉讼时效应适用特殊诉讼时效的规定,即为一年,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应当知道是指按照正常情况能够推定权利人已经知道,而不管权利人是否真正知道。 另外,根据法律的规定,还存在着诉讼实习中断的情况。所谓诉讼时效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中,因为某种法定事由的发生使原来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待中断时效的事由消失之后,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
2022年医疗纠纷诉讼时效是多久,医疗事故诉讼时效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29《民法典》颁布实施以前发生的医疗纠纷诉讼时效只有1年,《民法典》颁布实施以后的诉讼时效是3年。如果单纯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直接到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起诉。
-
医疗诉讼要注意什么需要准备什么资料贵州在线咨询 2022-08-27一、丧葬补助金 标准: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 1、按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工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2、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3、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 4、供养亲属范围:详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规定。 5、申请供养亲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