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走访调查评估对象所在的相关村(居)和单位等方式,认真听取当地派出所、村(居)委会、家属和村(居)民意见,全面调查假释对象的基本情况、家庭情况、工作经历、人际交往情况、重新犯罪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大小,准确评估其社会危险性和再犯罪可能性,确保调查评估意见的客观、真实、合法,及时、全面、准确地落实好每一名假释前调查评估工作。
服刑人员假释出来程序有哪些
犯罪分子要假释的,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经中级以上法院批准后,才能执行假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九条
【减刑程序】对于犯罪分子的减刑,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减刑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减刑。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减刑。
第八十二条【假释的程序】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依照本法第七十九条规定的程序进行。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一条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三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累犯以及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对犯罪分子决定假释时,应当考虑其假释后对所居住社区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三十二条被判处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符合法律规定的假释条件的,由监狱根据考核结果向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假释建议书之日起一个月内予以审核裁定;案情复杂或者情况特殊的,可以延长一个月。假释裁定的副本应当抄送人民检察院。
-
询问家暴诉讼后的判刑情况
345人看过
-
哪些情况假释的罪犯会被重新收监
438人看过
-
什么情况下可以假释?假释期间再犯罪如何处罚
338人看过
-
询问家庭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中的必要性
136人看过
-
撤销假释适用于哪些情况下的犯罪分子?
294人看过
-
哪种情况下服刑的罪犯可以减刑或假释
487人看过
-
累犯中有假释的情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12假释的对象,只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包括由死缓减为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被判处管制、拘役等短期自由刑的罪犯不在此列。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可适用假释。 犯罪分子必须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这一条件的核心是确有悔改表现和不致再危害社会。
-
在里边呆不去,家中想给他办假释,他这种情况能被办假释吗,咨询专家该如何办假释?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13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十年以上,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假释。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对于犯罪分子的假释,由执行机关向中级以上人民法院提出假释建议书。人民法院应当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对确有悔改或者立功事实的,裁定予以假释。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假释。
-
什么情况下不能假释哪些类型的罪犯不能假释海南在线咨询 2022-02-14根据法律规定,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同时刑法规定,并不是所有的罪犯都可以适用假释,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且属于累犯或者因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刑法》第八十一
-
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情况下适用假释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07-31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又犯新罪的,首先应当撤销假释,再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然后区分以下三种情况处理:第一种情况:新犯的罪被判处死刑的,应当执行死刑,其它刑罚不再执行。第二种情况:新犯的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应当执行无期徒刑,其它刑罚不再执行。第三种情况: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最高刑均为有期徒刑的,应当将前一个判决未执行的刑期和后一个判决所判处的刑期相加,得
-
犯罪状况下假释广东在线咨询 2022-08-28我国《刑法》第81条同时规定:如果有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可以不受上述执行刑期的限制。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特殊情况”应包括如下情形: (1)罪犯在服刑期间有重大发明创造或突出的立功表现; (2)罪犯已经基本丧失活动能力,并有悔改表现,假释后不会再危害社会; (3)罪犯有专门技能,有关单位急需使用; (4)罪犯家庭有特殊困难,需本人照顾,请求假释的,在司法实践中,须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或者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