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迫是指行为人通过违法行为给对方带来困难或威胁,而另一方在感到尴尬的基础上做出违背真实意义的行为。在胁迫下签订合同的行为中,如果一方无法证明另一方在签订协议时有胁迫的事实,即无法证明对方是在受到威胁或压力下做出行为,法院将很难确定该行为是否构成胁迫。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该充分了解对方的真实意愿,并尽可能避免受到任何形式的威胁或压力。
构成胁迫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行为人自行实施一定的违法行为,给对方带来困难(包括损害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和财产,或威胁法人的荣誉、名誉和财产);
2.另一方在对方感到尴尬的基础上做出了违背真实意义的行为。关于在胁迫下签订合同的行为。如果一方不能证明另一方在签订协议时有胁迫的事实,即不能证明,法院很难确定。
胁迫行为如何认定?
胁迫行为是指一方通过威胁、恐吓等手段强迫另一方做出某种行为或者放弃某种权利的行为。在法律上,胁迫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因为它侵犯了受害人的自由和权利。
对于胁迫行为的认定,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威胁的方式、程度、持续时间、影响范围以及背后的原因等。同时,被胁迫人的行为和态度也会影响胁迫行为的认定。
如果威胁方式较为轻微,比如仅仅是言语威胁,且被胁迫人并未受到实际损失,则可能认定不构成胁迫行为。但如果威胁方式较为严重,比如使用暴力、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或者被胁迫人因此受到了较大的损失,则可能认定构成胁迫行为。
另外,被胁迫人的行为和态度也会影响胁迫行为的认定。如果被胁迫人表示出自愿或者同意的意思,或者没有表现出不满或者反对的态度,则可能认定被胁迫人自愿接受威胁,构成胁迫行为。但如果被胁迫人表示出反对或者不满的态度,或者采取了一系列反抗或者求助的行为,则可能认定被胁迫人并未完全被威胁,不构成胁迫行为。
胁迫行为的认定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威胁方式、程度、持续时间、影响范围以及背后的原因等,同时考虑被胁迫人的行为和态度。如果被认定为胁迫行为,可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总之,对于胁迫行为的认定需要全面考虑多个因素,并对被胁迫人的行为和态度进行综合评估。只有通过深入分析,才能准确判断行为是否构成胁迫,并受到法律的制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如何在民法典下达成具有合同效力的协议?
259人看过
-
在离婚压力下签订的协议,是否还有反悔的机会?
461人看过
-
协议能否在哪些情况下达成
262人看过
-
离婚协议的效力问题:私下达成是否合法?
60人看过
-
压实线在雨天下是否可以重新复议?
70人看过
-
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双方私下达成协议的法律影响
139人看过
-
-
在人民法院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在双方当事人主持下调解协议效力河南在线咨询 2022-03-05不同。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有约束力,但没有强制执行力。如果一方当事人在达成调解协议后反悔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在人民法院主持下达成的调解协议,只要调解书送达双方当事人后或者对不需要制作调解书的调解协议当庭宣读后,即同生效判决书一样具有法律效力,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所确定的义务,对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或者调解协议,只有在当事人提
-
子女抚养协议是怎样达成的湖南在线咨询 2022-09-04双方一致同意孩子某某的归女(男)方某某某。男(女)方某某某对孩子某某享有探望权。探望时间及方式:凡双休日、,如无特别事宜,男(女)方均可对孩子进行探望。探望之前,必须先经与女(男)方电话联系。探望期间,要保证孩子的安全及身心健康、愉快。如遇其它未尽事宜或应时事宜,按照一切有利于孩子的原则,互谅互让,协商解决。协议人:(签名)协议人:(签名)年月日:年月日:
-
自愿达成的赔偿协议的效力云南在线咨询 2022-06-03有效的自愿达成的赔偿协议需要符合《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条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若不具备以上提交达成的赔偿协议,不具有法律效力。《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未造成人身伤亡,当事人对事实及成因无争议的,可以即行撤离现场,恢复交通,自行协商处理损害赔偿事宜。
-
员工工伤私下达成赔偿协议怎样写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8-03甲方: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 就乙双方在甲方处工作期间不慎受伤事宜,经甲、乙双方充分协商,本着平等、自愿的原则,达成赔偿协议如下: 1、自乙方受伤之日起截止本协议签订之日所实际发生的和其它应当由甲方支付的医疗费、交通费等各项费用,已由甲方全部付清。甲方再向乙方一次性办结和赔偿伤残待遇、一次性医疗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