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诉讼的概念
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或者说,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得各种关系的总和。诉讼参与人包括原告、被告、第三人、证人、鉴定人、勘验人等。
二、民事诉讼从开庭到判决的所需时间
第一审程序,法院受理案件后,根据案情简易程度,可以采取两种审理方式:
1、第一种是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就是由一名法官独任审理,一个书记员记录,这种审理期限是从法院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理完毕。
2、第二种是普通程序审理案件,有三名法官或者一名法官两名陪审员审理案件,一名书记员记录。这种案件是在法院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理完毕。
三、民事诉讼开庭后要拿钱需多长时间
1、判决后执行
一般情况下,拿钱需要等判决后方可执行。依据民事诉讼从开庭到判决所需时间可以知道拿钱的时间应为三个月内或六个月内,具体因案件简易程度而定。
2、先予执行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六条人民法院对下列案件,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可以裁定先予执行:
(二)追索劳动报酬的;
(三)因情况紧急需要先予执行的。
第一百零七条人民法院裁定先予执行的,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不先予执行将严重影响申请人的生活或者生产经营的;
(二)被申请人有履行能力。
人民法院可以责令申请人提供担保,申请人不提供担保的,驳回申请。申请人败诉的,应当赔偿被申请人因先予执行遭受的财产损失。
-
多久才能从民事诉讼立案到开庭?
310人看过
-
民事诉讼收费吗,民事诉讼收到传票后多久开庭
355人看过
-
民事诉讼传票收到后,开庭时间多久?
213人看过
-
诈骗犯抓到没钱赔民事诉讼多久开庭
290人看过
-
第一次开庭到第二次开庭要多久民事诉讼
420人看过
-
民事诉讼收到起诉书应该怎么办,民事诉讼收到起诉书后多久开庭
488人看过
赡养费是指晚辈对长辈支付的相应费用,夫妻离婚是不存在赡养费问题的,夫妻之间的是扶养费。离婚时,如一方生活困难,依靠个人财产和离婚时分得的财产无法维持当地基本生活水平,可以要求对方进行一定的经济上的帮助,该义务实质上是夫妻之间扶养义务的延续。... 更多>
-
民事诉讼开庭后15天能拿判决书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1-08-05除非当庭宣判的,一般没有那么快,刑事案件一般一个月左右出判决,民事案件两个月左右出判决。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
-
保险已经上诉到XX院多久能开庭,赔偿款在开庭后多久能拿到广西在线咨询 2022-10-09保险公司上诉后,二审法院一般是是三个月内审理完毕。如果维持原判决,判决书生效。保险公司不按判决书规定的期限履行判决。被上诉人可以申请法院执行。一般法院在6个月内执行完毕。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人民法院审理对判决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人民法院审理对裁定的上诉案件,应当在第二审立案之日起三十日内作出终审裁定。第
-
2022年七级伤残开庭后能多久拿到钱河南在线咨询 2023-03-13工伤保险待遇争议开庭后结案时间与伤残等级无关,劳动争议应当在受理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之日起45日内结束,案情复杂的可以延期15日;不服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一审一般在立案之日起6个月内审结,特殊情况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6个月;二审一般在3个月月内审结,特殊情况经院长批准可以延长。
-
劳动争议民事诉讼开庭以后能判多久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6-22民事诉讼一审普通程序审限一般不超过六个月,复杂的可以延长六个月,一审简易程序审限为三个月;案件的审判程序一般要经过多次开庭审理,查清案件事实,查清案件事实并有相关证据证明后,法院才可以宣判,当庭宣判时,法院不能立即作出判决书,所以一个案件定期宣判的,会在十日内发判决书,定期宣判的,立即发判决书。扩展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
-
去法院开庭签字后在多久才能拿到钱青海在线咨询 2023-11-01可以和执行法官联系尽快取款。 执行款已i经转到法院账上,法院应当在5日内通知申请人回到法院领取。 执行款到账次日。财务部门应当将到账情况告知执行机构,执行机构应当在五日内将收款时间和数额等有关情况告知案件当事人。 执行款到账后,执行法院应当在一个月内核算执行费用和执行款,并及时通知申请执行人办理取款手续。需要延期划付的,应当在期限届满前书面说明原因并报主管院领导审查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