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149条的欺诈行为指的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13 20:01:14 186 人看过

在平时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关于欺诈消费者的现象,当事人正确拿起法律武器合理维护自己身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那么,民法典149条中的欺诈行为指的是什么呢?欺诈行为的构成应当具备故意欺诈且造成严重后果的相关社会活动。

民法典149条的欺诈行为指的是什么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法条解析:该法条规定了因遭受第三人欺诈而实施的法律行为,撤销权收到特别的限制。也就是说,如果(受欺诈人的)合同相对人在订立合同时知道或应当知道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的,受欺诈人享有撤销权,有权撤销该民事法律行为。反之,如果合同相对人不知道或不应当知道的,则受欺诈人不享有撤销权。总之,该类合同中,受欺诈人是否享有撤销权需要看合同相对人的主观状况。

构成欺诈行为一般必须具备以下4个要件: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欺诈的故意包括两方面:一是陈述虚伪事实的故意;二是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故意。

实际生活中,陈述错误事实并不少见,根据行为人的动机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行为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此时就构成欺诈的主观要件;第二类是行为人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认为陈述的错误事实是真实的,即他主观上并没有陈述错误事实的故意,此时不构成欺诈的主观要件。但是如何区分行为人是否具有陈述错误事实的故意,却非易事。这主要从行为人的行为动机、知识经验以及其所处的客观环境去认定。

(2)欺诈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是指欺诈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或故意隐瞒真实情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故意陈述错误事实和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是构成欺诈行为的两个方面。故意陈述错误事实的行为,例如将假冒伪劣商品说成质优价廉。故意隐瞒真实情况的行为,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向他方告知真实情况面故意不告知。

大部分国家的法律规定,当行为人有义务说明真实情况而不说明、保持沉默即构成欺诈。我国法律对沉默是否构成欺诈的规定与上述规定相似,例如(产品质量法)第28条规定:销售者在出售某种不具备产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的产品,应当事先向消费者或用户作出说明,否则销售者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该规定表明在负有说明义务时保持沉默即构成欺诈。另外依据诚实信用原则负有说明义务的,也不能保持沉默。

(3)被欺诈人因欺诈而陷入错误。所谓错误,是指对合同内容及其他重要情况的认识缺陷。构成欺诈,一般必须是被欺诈人的错误认识与欺诈人的欺诈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易言之,如果被欺诈人订立合同,那么必须是欺诈人提供的虚假情况与合同内容有密切关系,并且被欺诈人因欺诈人提供的虚假情况对合同内容发生了错误认识。

(4)被欺诈人因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如果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并不是因欺诈行为而作出的,也不构成欺诈。这表明被欺诈人的意思表示与欺诈行为之间具有因果联系。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12日 17:5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仲裁机构相关文章
  • 民法典对欺诈合同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可以。1、签订合同时一方存在欺诈行为的,另一方是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的,申请撤销合同的期限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一年内。2、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3、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民法典中开发商欺诈合同可撤销吗民法典规定,开发商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有欺诈行为的,购房者可以申请仲裁或者提起诉讼撤销合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以欺诈手段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受第三人欺诈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
    2023-07-06
    428人看过
  • 民法典中关于第三人欺诈行为是怎么规定
    一、民法典中关于第三人欺诈行为是怎么规定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四十九条: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二、什么是欺诈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为了保护受欺诈的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使其不受因欺诈而为的意思表示的约束,在法律中损害国家利益的欺诈也是致使民事行为无效或可撤销的行为。三、欺诈行为的构成要素(一)欺诈人1、诈人的欺诈故意欺诈故意是指行为人具有故意欺诈他人的意思,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2、诈人的
    2023-04-12
    176人看过
  • 欺诈离婚是指哪些行为
    欺诈离婚指一方当事人为了达到离婚的真正目的,采取欺诈手段向对方许诺先离婚后再复婚,以骗取对方同意暂时离婚的行为。一、欺诈离婚的特征(1)这种离婚是欺诈方的真实意思,而受欺诈一方并无离婚的真实意思。另一方同意离婚是基于对方采取伪造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所致。如果知道真相,不会作出同意离婚的意思表示。(2)欺诈方的目的在于骗取对方同意离婚,以达到离婚的目的,因而并无复婚的意思,而受欺诈方却期待目的达到即行复婚。(3)受欺诈方既是受害人,又与欺诈方共同欺骗婚姻登记机关。二、通谋离婚的特征(1)双方当事人并无离婚的真实意思,不符合协议离婚的实质条件。(2)双方当事人以离婚为手段,以达到共同的或者各自的目的。如为了逃避计划生育而多生子女;为了逃避债务;为了两边享受分房或购房的国家优惠政策;为了给子女办理农转非户口等等。(3)双方均有恶意串通离婚的故意,共同采取欺骗或者隐匿事实真相的方法,欺骗婚姻登记机
    2023-06-23
    356人看过
  •  欺诈发行证券行为的法律处罚是什么?
    本文探讨了证券发行文件中欺诈发行的情况。欺诈发行是指在证券发行过程中存在虚假陈述及消极隐瞒重要事实,无论是否核准发行都可以认定为欺诈发行。证券虚假陈述行为的认定标准与欺诈发行保持一致,即虚假信息是影响投资者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的必需信息,才能满足重大性要求。新《证券法》第十九条规定欺诈发行需要满足“重大性”要求,即虚假信息是影响投资者价值判断和投资决策的必需信息。发行人发布的证券发行文件中,存在编造重要虚假信息以及消极隐瞒重要事实的情况。只要在公告中存在积极编造重大虚假内容及消极隐瞒重要事实,无论是否核准发行都可以认定为欺诈发行。这与证券虚假陈述行为的认定标准保持了一致,欺诈发行其实内核就是在发行中存在虚假陈述,二者不同的只是行为发生时间。因此,在新《证券法》修改后,规定欺诈发行需要满足“重大性”要求。“重大性”要求可以参考新《证券法》第十九条,“发行人报送的证券发行申请文件,应当充分披露投
    2023-08-27
    210人看过
  • 了解民事欺诈行为构成诈骗罪的标准是什么?
    只要民事欺诈的情形达到了以下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则可构成诈骗罪:1、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2、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3、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即可构成诈骗罪。4、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构成欺诈行为类似,构成胁迫也必须具备4个要件(一)胁迫人具有胁迫的故意。胁迫的故意,包括两层意思:第一层是明知会造成被胁迫人发生恐惧而故意进行威胁;第二层是希望通过胁迫行为使被胁迫人作出某种意思表示。(二)胁迫人实施了胁迫行为。胁迫行为既可以以将来发生的损害,也可以以直接发生的损害相威胁。受胁迫危害的人既可以是被胁迫人的被代理人,也可以是被胁迫人的父母、配偶、儿女等亲属。受危害的客体是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或者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三)被胁迫人因胁迫而订立了合同。该要件要求胁迫行
    2023-07-06
    449人看过
  • 保险欺诈的具体行为是什么
    保险诈骗罪的具体行为模式是什么。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残疾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寿险是以人的生命和健康为保险内容的一种保险。这类保险一般以受害人的死亡、伤害或疾病为基础,但具有“两个完整”储蓄性质的个人保险除外。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投保人和受益人为了获得保险金,尽最大努力实现赔偿条件。”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患病骗取保险金的行为,是指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为获取保险金,采取杀害、伤害、虐待、遗弃、投毒、传播传染病等手段,故意造成人身事故,造成损失的行为被保险人的死亡、残疾或疾病。2。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编造虚假理由或者夸大损失程度骗取保险金的。一般来说,保险合同在保险事故发生后有条件订立赔偿协议,保险人对任何原因造成的保险事故不承担赔偿责任。例如,一些财产保险合同规定,由于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的过错造成的事故损失,保险人不承担赔偿责任。这里所说的编造虚假保险事
    2023-05-31
    120人看过
  • 罗某的行为是民事欺诈还是合同诈骗
    [案情]被告人罗某在担任广西南宁亿业电力物资公司(该公司虽注册为股份制私营企业,但工商登记注册的300万元资金根本不存在)总经理期间,在明知公司没有实际履行能力的情况下,于2003年12月18日同河南亿路电缆公司签订价值315.6382万元的《工业品买卖合同》。为使亿路电缆公司放心按合同规定发货,罗某安排材料科长周俊波于2003年12月26日来夏邑县交付了预付款30万元。诱使亿路电缆公司于2004年1月6日、1月9日和3月4日三次将总价值315.6382万元的电缆全部发运。亿业物资公司收货后仅于2004年3月18日付款30元,先后共付款60万元,下欠255.6382万元没有偿付。[审判]本案在审理时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罗某在公司没有实际履行能力的情况下,同河南亿路电缆公司签订《工业品买卖合同》。为使亿路电缆公司放心按合同规定发货,又安排材料科长来夏邑县交付了预付款30万元。诱使
    2023-06-08
    165人看过
  • 民法典中第三人欺诈是什么意思
    一、民法典中第三人欺诈是什么意思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为了保护受欺诈的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使其不受因欺诈而为的意思表示的约束,在法律中损害国家利益的欺诈也是致使民事行为无效或可撤销的行为。二、民法典关于欺诈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以及“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三、欺诈行为的构成要素(一)欺诈人1、诈人的欺诈故意欺诈故意是指行为人具有故意欺诈他人的意思,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
    2023-04-12
    380人看过
  • 民法典中的婚姻欺诈规定
    骗婚就是以欺骗的方式要求他人与自己结婚,对于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我国的法律规定,只要被遇到那么就需要及时的向法院起诉,只要自己的证明材料齐全,那么法院是可以判撤销双方的婚姻,从而双方不再受到婚姻的限制性。民法典关于未成年的规定民法典关于未成年的规定如下:1、如果父母尽不到应有责任,法律会主持公道,必要时甚至会撤销其父母的监护资格,并指定新的监护人;监护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根据有关个人或者组织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安排必要的临时监护措施,并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依法指定监护人:(1)实施严重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行为的;(2)怠于履行监护职责,或者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并且拒绝将监护职责部分或者全部委托给他人,导致被监护人处于危困状态的;(3)实施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其他行为的。2、遭受性侵害的未成年人,年满18周岁后仍可追究侵害方责任,要求其给予民事赔偿。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
    2023-07-11
    61人看过
  • 什么是医疗欺诈行为?
    目前学界对医疗欺诈尚未达成统一概念,从语义角度来看医疗欺诈是医疗服务过程中有欺诈行为,使得患者的人身及财产权利遭到侵犯。医疗行为根据其主体的范围来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医疗行为是指医务人员或医疗机构应用医学专业知识和技术从事的为特定的自然人进行健康价值创造的各种行为,其实施主体一般是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广义的医疗行为则作为整体性的工作,除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外,还包括医疗机构的其他工作人员实施的与前者有关的管理及后勤服务等活动,本文所称“医疗行为”除特别说明外取其狭义。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做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医疗欺诈可以定义为: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行为的过程中,故意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使患者产生错误的认识而接受其医疗服务的行为。医疗诈骗罪可以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医疗诈骗有三个特点,首先医疗
    2023-06-23
    379人看过
  • 民法典抵押权的行使以什么为条件?
    一、民法典抵押权的行使以什么为条件?民法典抵押权的行使的条件有抵押权必须有效存在,抵押权设定如果无效或者已被撤销,则不能实现;债务人履行期限届满;债权人未受清偿;债务未受清偿不是由于债权人造成的;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其他条件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九十四条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前款规定的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为抵押人,债权人为抵押权人,提供担保的财产为抵押财产。二、质押权与抵押权的区别有哪些1.担保标的不同,质权提供担保标的有动产和权利,抵押权提供担保标的有不动产、不动产用益物权及动产;2.成立要件不同;3.担保的机制不同。三、抵押权的行使方式有哪些1.折价方式。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折价的方式清偿债务。采用折价方式,也应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债
    2023-04-30
    104人看过
  • 民法典148条欺诈是如何规定的,有哪些法律要件?
    一、民法典148条欺诈是如何规定的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二、欺诈是如何定义的欺诈是指以使人发生错误认识为目的的故意行为。当事人由于他人的故意的错误陈述,发生认识上的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构成因受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为了保护受欺诈的当事人的合法利益,使其不受因欺诈而为的意思表示的约束,在法律中损害国家利益的欺诈也是致使民事行为无效或可撤销的行为。受欺诈而实施的行为,则是由于他人的欺诈行为陷于错误,进而作出的意思表示。二、欺诈行为的法律要件(一)在欺诈人方面:1、须有欺骗他人的行为。欺诈行为是故意把不真实的情况表示给别人,无论虚构事实、歪曲事实或者隐匿事实均属之。欺诈往往呈现为积极行为,而消极行为,尤其是沉默,则必须是法律、合同或者商业习惯上有告知事实的义务,而未告知时才能构成欺诈。2、须有欺诈
    2023-04-13
    149人看过
  • 民法典特别法人指的是什么
    一、民法典特别法人指的是什么特别法人是指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十六条【特别法人的类型】本节规定的机关法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城镇农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法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为特别法人。二、法人的类型1、营利法人以取得利润并分配给股东等出资人为目的成立的法人,为营利法人。营利法人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其他企业法人等。营利法人经依法登记成立。依法设立的营利法人,由登记机关发给营利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签发日期为营利法人的成立日期。设立营利法人应当依法制定法人章程。2、非营利法人为公益目的或者其他非营利目的成立,不向出资人、设立人或者会员分配所取得利润的法人,为非营利法人。非营利法人包括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等。具备法人条件,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供公益服务设立的事业
    2023-06-19
    192人看过
  • 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是犯罪吗?
    行为人使用引导或者欺骗的方式导致对方本身错误的认识,使得被欺诈的一方损失了自身的相关利益的行为,在我国依据法律法规欺诈一般是属于民事行为,它与《刑法》中规定的诈骗罪是有一定的区别的,而诈骗罪往往就是属于刑事犯罪了。首先,如果行为人使用了欺诈的手段,使得对方不能根据自己的真实意愿,也就是使对方在违背自己真实的意愿的情况下所产生了民事法律行为,那么受到欺诈的这一方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是有权利来请求执法机构或者是我国的仲裁机构来撤销收到欺诈的情况下所做出来的民事法律行为。其次,如果是由于第三人采用了欺诈的手段,使得对方违背了自己的真实意愿,这样的情况下所实施了民事法律行为,受到欺诈的一方知道或者是应当知道这一个行为是属于欺诈行为的情况下,那么受到期待的这一方是有权利来请求执法机构或者是我国的仲裁机构对于受到欺诈的情况下所做出来的民事法律行为进行撤销。从《民法典》当中,对于欺诈行为的具体相关规定,我
    2023-06-17
    313人看过
换一批
#仲裁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仲裁机构是依法设立,独立于行政机关,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的机构。它由当事人自愿选择,依据仲裁协议进行仲裁,对纠纷进行公正、公平、合理的解决。 仲裁机构具有专业性、独立性和高效性,能够为当事人提供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途径。... 更多>

    #仲裁机构
    相关咨询
    • 民法典149条的内容是怎样进行规定的?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3-12-22
      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 民事欺诈的构成是什么,民事欺诈行为与刑事欺诈行为的区别是怎样的
      贵州在线咨询 2022-01-19
      民事欺诈的构成: 欺诈人 欺诈人的欺诈故意 欺诈故意是指行为人具有故意欺诈他人的意思,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使被欺诈人陷入错误认识,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 欺诈人的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指欺诈人语言、文字或活动有隐瞒事实而告知虚假情况的行为。即使被欺诈人陷于错误、加深错误或保持错误而虚构事实、变更事实或隐瞒事实的行为。欺诈行为可体现为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方式。 被欺诈人 被欺诈人因欺诈而
    • 什么是因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3-13
      因欺诈而为的民事行为,是行为人在他方有意的欺诈下陷于某种错误认识而为的民事行为。构成欺诈应具备如下条件:一是必须有欺诈人的欺诈行为。欺诈行为是能使受欺诈人陷于某种错误,加深错误或保持错误的行为。主要表现情形有三种,即捏造虚伪的事实、隐匿真实的事实、变更真实的事实。二是必须有欺诈人的欺诈故意。欺诈故意是由于欺诈人的欺诈行为而使他人陷于错误,并基于此错误而为意思表示的故意。三是必须有受欺诈人因欺诈人的
    • 欺诈是民事行为,还是欺诈行为
      宁夏在线咨询 2022-05-10
      1、欺诈是民事行为,民事欺诈行为一般来讲是用夸大事实或虚构部分事实的办法,借以创造履行能力而为欺诈行为以诱使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与其订立合同,通过履行约定的民事行为,以达到谋取一定利益的目的。如:以次充好的消费欺诈行为。2、《刑法》对诈骗罪目的规定的很明确,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具体来说是行为人不打算付出任何代价或做出任何劳务,即取得对方信任而非法占有财物。民事欺诈虽然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
    • 民事欺诈罪的行为是什么罪?
      河北在线咨询 2022-06-28
      1、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勾当行骗者为了便于实施诈骗的目的,专门持伪造的或他人的身份证件,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成立公司,然后,以公司名义招聘员工、培训员工,由员工进行诈骗,整个诈骗过程,真正的幕后策划人始终不露面。因此,合同诈骗案件最终被追究刑事责任的通常都是公司的业务员或一般员工,而隐藏在合法公司后面的策划人因为极少直接与受骗者接触,从而得以逃避法律制裁。以合法公司名义行骗,可以减少行骗的风险,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