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挪用资金罪可以写民事起诉状吗?
挪用资金罪可以写民事起诉状,受害人因挪用资金罪的犯罪行为遭受财产损失的,可以单独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向犯罪分子主张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条适用范围
人民法院受理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民事诉讼,适用本法的规定。
第一百一十九条起诉条件
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二)有明确的被告;
(三)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四)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二、挪用资金罪的立案标准和犯罪构成是什么?
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资金的使用收益权,对象则是本单位的资金。所谓本单位的资金,是指由单位所有或实际控制使用的一切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的财产。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已在挪用或借贷本单位资金,并且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而仍故意为之。
日常生活当中,如果受害者因为挪用资金这样的一种行为遭受到财产方面损失的话,那么是可以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对方对此进行赔偿的,这属于民事领域方面的一些事项,同时如果挪用资金达到我们国家刑事案件的构成要件的话,那么还有可能会对此进行刑事责任的追究,也就是挪用资金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2021修正):第一编 总则 第十章 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第一百一十九条 拘传、罚款、拘留必须经院长批准。\n拘传应当发拘传票。\n罚款、拘留应当用决定书。对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执行。
-
挪用资金罪附带民事诉讼状应该怎么写
340人看过
-
挪用资金罪起诉状是否有用
291人看过
-
资金挪用罪可以撤诉吗
105人看过
-
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挪用资金有哪些规定
353人看过
-
挪用资金罪受害人可否提起民事诉讼
123人看过
-
怎么写企业法人挪用资金诉状
190人看过
-
想知道挪用资金罪无罪上诉状怎样写陕西在线咨询 2022-07-30上诉状的写法: (一)首部。应按顺序定出下列事项: 1、标题“挪用资金罪上诉状”。 2、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先定上诉人,后定被上诉人,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等内容。特别注意应把当事人在一审中的诉讼地位加以备注。例如:“上诉人(一审被告)”,“被上诉人(一审原告)”。 3、不服原审判决或裁定的事由。如“上诉人因××一案,不服×××人民法院于×年×月×日×字第×号民事判决(或裁定),现提出上诉
-
股东挪用资金,可以起诉不新疆在线咨询 2022-09-01根据:第四条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第三十四条有权查阅、复制、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请求,说明目的。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的,可以拒绝提供查阅,并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请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书面答复股东并说明理由。公
-
挪用资金罪免予刑事处罚可以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3-12-11挪用资金罪是否能够免予刑事处罚,需要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如果在案件发生以前就全部归还的话是可以从轻处理的,如果情节比较轻微的话,那么是可以演免除处罚的,但是如果情节严重是不能够免除处罚的。
-
借条可以算挪用资金罪吗甘肃在线咨询 2023-10-16有借条能否算挪用资金罪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3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
董事可以挪用公司资金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03-17不可以。 第一百四十九条【高级职员的禁止行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挪用公司资金; (二)将公司资金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 (三)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 (四)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 (五)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