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入室涉嫌非法侵入住宅罪,情况严重的,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一、新刑法对非法搜查罪严重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条【非法搜查罪】【非法侵入住宅罪】: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二、租房期间房东换锁
房东擅自进入房客的出租房私自入室换锁(私闯民宅)算违法。
私闯民宅,指非法侵入他人住宅。
即他人非经住宅主人许可或有权机关未依法定程序擅自侵入他人住宅的行为。
根据《宪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
同时,我国《刑法》规定了非法侵入住宅罪,构成此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的罚款或者警告。
三、侵犯隐私权要判什么刑
隐私是指不愿意告人或不便告人的事情。我国《刑法》中并没有侵犯隐私权的法律条款,但是在《刑法》第246条中有公然侮辱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规定。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2条规定,有偷窥、偷拍、窃听、散布他人隐私行为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对于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行为一般是属于侵权行为,如果没有造成一定的后果,侵权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包括精神损害赔偿,不构成刑事责任。不过也不能说侵犯他人隐私的行为就一律不构成犯罪,不需要对行为人判刑。根据《刑法》当中的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
非法入室是否追究刑事责任,非法入室被杀怎么判刑
97人看过
-
法律规定非法入室是否追究责任
402人看过
-
入室盗窃能否追究法律责任
345人看过
-
入室抢劫致人死亡,刑事责任的追究应该符合哪些法律规定?
262人看过
-
破坏森林追究刑事责任应该怎样追究?
157人看过
-
入室抢劫致人死亡追究什么刑事责任
231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2022年入室盗窃罪刑事责任如何追究河北在线咨询 2023-05-12入室盗窃属于盗窃罪中的一般情节,根据《刑法修正案八》中的规定,只要有入室盗窃的行为,那么一律认定为盗窃罪,所以是并不存在入室盗窃罪的,入室盗窃仅仅作为盗窃犯罪中的一种情节而已。 所以,一般在有入室盗窃行为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都会按照一般盗窃犯罪来处理,即给予行为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的处罚。格外要是入室盗窃数额巨大、特别巨大或者有严重情节、特别严重情节的,才会给予更重的处
-
打死入室盗窃的小偷能追究刑事责任吗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08会不会坐牢要分情况而定,若小偷被发现后的行为,会威胁到屋主的生命健康权,屋主出于自卫需要措手打死小偷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若小偷被发现后的行为不可能会对屋主的生命健康权构成威胁,屋主仍打死小偷的,则属于防卫过当,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或故意杀人罪(根据屋主的当时主观),会处以刑罚,但一般会减轻处罚。
-
入室打人法律追究哪些责任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8-08入室打人涉及非法侵入住宅案或者故意伤害案。首先违背住宅内成员的意愿或无法律依据,进入公民住宅,或进入公民住宅后经要求退出而拒不退出的构成非法入侵住宅罪,可以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次打人行为,如果致人轻伤以上,会涉嫌故意伤害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入室抢劫致人死亡追究什么刑事责任新疆在线咨询 2021-12-27一般认为,此种情形属于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既然是结果加重犯,那么就需要行为人对该重结果有罪过,或者是直接故意,或者是间接故意,或者是疏忽过失、或者是自信过失且该重结果的承受者应当是被害人,不应当是被害人之外的第三人。如果行为人对被害人的重伤、死亡结果没有罪过,则不应当令行为人承担此刑事责任。
-
刑事责任追究应该关多久香港在线咨询 2022-11-04涉嫌刑事责任,被关押于看守所,说明行为人涉嫌犯罪,对行为人采取了刑事拘留或者逮捕的刑事强制措施。一般而言,公安机关对嫌疑人的拘留期限是14天,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的最长拘留期限是37天。但拘留到期后,并不意味着嫌疑人就一定能出来,检察院、公安机关可以变更刑事强制措施,比如批捕。司法实践中,被羁押的时间,往往远大于拘留的期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十八条管制的期限与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