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随着现代市场品牌化竞争的加剧,企业为了赢得一席之地,通过广告宣传等来提高品牌商标知名度及影响力。如众所周知的苹果,香奈儿,耐克等品牌已经深入人心。企业竞争的趋势加速了商标注册代理行业的发展,如今规模大小不一的商标代理机构充斥在个人和企业之间。商标注册行业的兴起与值随来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面对企业商标侵权事件的发生,即使是大的公司也避免不了官司纠纷。除了和现代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因素,另外就是商标注册行业体质的不健全,有好多故意钻法律漏洞,恶意侵权为之,这和行业从业者道德也有一定关系。
企业商标侵权屡屡发生大小企业也难逃纷争
如著名商标四通曾经成为某一搬家公司的商标,某合资企业以中国长城高级润滑油长城来命名。再到就近刚发生的著名的苹果也难逃深圳唯冠商标指控侵权官司,这一官司对其在瑞士的销量可谓大有影响。除此之外还有滴滴打车,美柚等APP也深陷侵权泥潭。如果其能在新款商标的命名进行事先查询,对商标侵权的危害性有足够了解这些都可以大大避免。
看法律如何对待商标侵权行为企业自身又该如何保护
从法理上看已他人已注册商标来为本企业或是商标命名,属于典型的假冒行为。企业商标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无形性和不易界定性,这也是为何商标侵权多次发生的原因之一。其次著名的商标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利益,而且就侵权案例来看,被侵权的商标往往是具有一定知名度或是能为企业带来利益的的商标,作为企业商标能在消费者中使用能够大受欢迎,从而为企业带来盈利。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经过修改,5月1日已正式实施。经修改后的《商标法》有很多亮点与惩罚细则,如不得使用驰名商标字样宣传,恶意抢注商标最高罚300万等。今年以来我国相关部门召开会议颁布改善的商标法等行为,这表明国家政策对企业注册商标及知识产权的重视。
商标注册杜绝商标侵权有效途径未雨绸缪需先行
企业商标侵权事件要想更好避免发生,一是企业要通过商标注册等法律途径保护体系,二是对于恶意侵权钻法律空子的人来说,这并不是永远可行之道,最终难逃法律与大众的监督。从事商标代理机构的夺标网负责人建议各大中小型企业,为了能够保证企业得商标不被他人夺取,企业应该做好商标注册等相关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选择专业的商标代理机构,为企业发展路上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
-
如何开展企业商标权的保护,怎样保护企业商标权
454人看过
-
企业商标被侵权了,该怎么办如何解决商标侵权
469人看过
-
如何保护商标权,商标该怎样进行保护
331人看过
-
企业商标权有哪些保护
194人看过
-
中国企业该如何进行商标国际保护
210人看过
-
企业商号与注册商标权益保护
287人看过
商标,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牌子,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商标的本质作用是区别商品的来源或服务的提供者。商标,是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在其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商品上或者服务的提供者在其提供的服务上采用的,区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由文字、... 更多>
-
商标保护法中商标侵权移送标准河北在线咨询 2023-09-23对于假冒注册商标的情况,通过非法经营获得了50000元以上或者不进行经营而通过其他违法行为获得30000元以上的或者假冒了不只一种注册商标,而且通过非法经营的手段获得了30000元以上或者通过其他手段获得了20000元以上的,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追诉。
-
企业被侵权商标怎么办?新疆在线咨询 2023-09-22商标被侵权应该先注意收集证据,然后聘请专业的律师寻求帮助,在律师的帮助下准备相应的起诉书,然后被侵权人可以到法院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反映商标被侵权的情况,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到损害。
-
企业该怎样对商标进行保护西藏在线咨询 2021-08-03商标保护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由国家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公安经济侦查部门主动行使权力对主管辖区内发生的假冒注册商标、商标侵权案件进行依法查处; 另一种是由企业、个人向上述两个权力部门举报商标违法、犯罪行为或由相关商标使用权人向法院起诉商标侵权。
-
商标侵权侵害商标保护法是怎么规定的?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13《商标法实施条例》第52条:对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罚款数额为非法经营额3倍以下;非法经营额无法计算的,罚款数额为10万元以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在五万元以上的,属于刑法第二百一十四条规定的“数额较大”,应当以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商标侵权赔偿法规,企业商标侵权怎样赔偿呢?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31根据我国商标法第五十六条规定,侵犯商标专用权的赔偿数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在被侵权期间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包括被侵权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前款所称侵权人因侵权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权人因被侵权所受损失难以确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判决给予五十万元以下的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