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头合同能否确保合同的有效性
口头合同,满足以下条件的有效:
1.内容不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2.一方没有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3.双方不是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4.双方不是以合法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5.没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6.订立合同的主体具有民事行为能力和民事权利能力;
7.意思表示真实,这个合同就成立并具有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人们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合同外,均可采用口头形式订立合同或协议。
二、口头合同的诉讼时效是多久
口头合同的诉讼期限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20年以上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三、口头合同的风险有哪些
对于口头合同,主要有以下风险需要多加注意:
1.对于合同对方的资质没有明确的证明文件。建议慎重选择合同相对人,并着重考察其诚实信用状况,并对其进行资产考察。
2.一旦发生纠纷,效力无法得到证明。建议找双方共同的亲戚或是毫无利害关系的第三人,在三方都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口头协商。
3.对合同履行的担保力度不够。建议最好要求对方提供担保人。
4.发生纠纷难以取证。建议合同履行期间,也要及时关注对方的动态,并留下相关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n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
口头保证合同是否有效,口头合同能不能构成合同诈骗罪
374人看过
-
合同是否有效,口头合同怎么定?
216人看过
-
口头合同的风险有哪些?口头合同有效吗
477人看过
-
合同中口头部分的有效性如何?
376人看过
-
口头合同履行地如何确定,口头合同的生效标准
463人看过
-
口头保证合同能否反悔?
331人看过
-
口头合同无效情形有哪些, 口头合同是否有效, 口头合同是否是有效的澳门在线咨询 2022-01-2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口头合同无效:(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口头合同只要是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是有效的。但是这种合同完全基于当事人双方的信赖关系,一旦一方否认合同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则另一方很难举证,所以最好还是留下书面的证据。也就是俗话说
-
能否口头口头合同的签订?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151、合同可以口头约定成立。口头合同和书面合同一样具有法律效力,并且订立过程很方便快捷。只是由于口头合同一旦发生纠纷,很难证明合同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因而对于一些较为重大的事项,还是建议尽量采用书面合同。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四百六十九条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书面形式是合同书、信件、电报、电传、传真等可以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以电子数据交换、
-
口头形式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吗,口头形式的合同是否有效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13在生活中,很多的买卖行为,并不都会签订书面的合同,特别是一些亲朋好友等熟人之间做买卖,在进行买卖交易时,很多人都碍于面子或者信任对方,并不会签订书面合同,而是以口头的形式。那么口头形式的合同受法律保护吗,口头形式的合同是否有效?
-
口头合同有效力吗合同中的效力如何确定西藏在线咨询 2023-11-11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当事人订立口头合同,此时的合同与书面合同其实一样具有法律效力。但对于一些特殊的合同,比如劳动合同,因为明确规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订立,所以要是当事人订立口头劳动合同的话,这个时候的劳动合同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
-
合同是否有效,口头合同怎么定?陕西在线咨询 2021-10-31订立口头合同的有效条件是:1。合同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具有相应的缔约能力。二、合同当事人的意思表示真实。3、合同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所有合法有效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即符合公序良俗的要求。四、合同的内容必须确定或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