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生受不正当处分如何维权
可以直接向省级教育机构投诉。其实社会,法律,家庭在无形中都给我们形成了一个保护圈,如果问题不严重,可以先告诉老师,请老师帮忙协调,如果不行,就可以告诉家长,请家长开导,如果还是不行,也可以采取法律途径进行维权。
向省级教育机构投诉时注意以下几点:
1.内容的可信度.最好提供他打学生,骂学生,随意开除学生的具体事例。要举最近发生的,较严重的事例.事例中要有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名字,原由。最好能有当事人的联名上诉的签名.如果可能的话,有被殴打学生的医院验伤证明,辱骂学生时的录音,是最好不过了.还有,上诉信上能聚集越多受害学生和家长的签名越好。
2.舆论压力.要给教育机构舆论压力.告诉省级教育机构已经把书信内容和各种证据交给一些媒体了,如果教育机构不给予合理的解决,媒体会来关注这一丑闻.这样以来他们不想管也不行,否则他们会被拖下水.注意不要告诉他们你把消息给了哪些媒体,以免他们"摆平"。
二、大学生如何维权
(一)普通维权
大学生作为国家公民享有公民应该享有的基本权益,当其基本权益受到侵害时,作为公民有权维护。
第一、自卫
自卫是指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威胁时,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依靠自己的力量而实施的合法行为,如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
第二、协商、和解
协商、和解是指被侵权的公民依法自行与侵权人相互沟通、交流,从而达成维护合法权益的方案与共识。协商、和解是被侵权人救济自己权益常用的方法,但协商和解必须遵循一个重要原则----合法。
第三、调解与仲裁
调解是由第三方(调解机构或调解人)出面对纠纷的双方当事人进行调停说和,用一定的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劝导冲突双方,保使他们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达成解决纠纷的协议。仲裁是指由双方当事人选定的仲裁机构对纠纷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
第四、诉讼
诉讼俗称打官司,就是指告于司法机关以争辩是非曲直。司法诉讼是公民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最终的途径。
(二)特殊权益维护
大学生因具有大学生的身份而享有特殊权益,当特殊权益受到侵害时,该如何维权呢?
第一、陈述和申辩
陈述和申辩是指大学生在学校作出对自己的处分决定前,如果对将要作出的处分决定所依据的程序、事实或定性不服可以向学校相关部门和机关进行陈述和申辩。
第二、申诉
申诉是指受教育者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者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时,向学校或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申诉理由,请求从新处理的制度。
第三、司法诉讼
司法诉讼是指大学生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受到学校、教师侵害时,依法定程序向法院提出的请求救济的制度。这是大学生合法权益救济的最终途径。
-
学生在校违规遭受处罚,如何维权?
53人看过
-
如何正当维护肖像权
334人看过
-
恶意的不正当竞争如何维权
185人看过
-
当代大学生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423人看过
-
劳动问题纠纷如何正当维权处理
230人看过
-
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当权利受到侵犯时如何维护
292人看过
-
如何跟中学生不正当竞争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07不正当竞争(nfaircompetition)是指经营者以及其他有关市场参与者采取违反公平、诚实信用等公认的商业道德的手段去争取交易机会或者破坏他人的竞争优势,损害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市场经济是以利益最大化为内在驱动力,通过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和引导社会经济运行的经济体制模式。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市场经济活力的源泉。[1]在市场中,
-
-
如何申请反不正当竞争法维权湖北在线咨询 2022-08-01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市场交易,损害竞争对手: (一)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 (二)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以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三)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 (四)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伪造产地,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你所
-
大学生如何消费维权西藏在线咨询 2023-05-261.加强宣传教育,学习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大学生理性维权 在校大学生要从根本上破解维权难的困局,首先要知法懂法,熟悉相关法律条款,更要掌握维权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修改后的新消法第六章第三十九条明确规定:消费者在非实体店消费七天内享有“后悔权”;禁止商家泄露消费者信息;耐用消费品由经营者举证产品无瑕疵;精神损害赔偿入法;消协可提起公益诉讼;销售假冒伪劣商品进入信用档案;违法广告代言人负连带责任;遇
-
山东反不正当竞争纠纷如何维权重庆在线咨询 2024-11-09在发生纠纷后,建议双方先进行协商处理。如果协商无法达成一致,可以通过起诉来维权。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方式包括书面起诉和口头起诉两种。对于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如果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则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在起诉前,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必须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必须属于人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