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造谣出轨快递员判刑几年
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制造谣言造成哪些后果会被判刑
1、致使机场、车站、码头、商场、影剧院、运动场馆等人员密集场所秩序混乱,或者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的。
2、影响航空器、列车、船舶等大型客运交通工具正常运行的。
3、致使学校、医院、厂矿企业、国家机关等单位的工作、生产、经营、教学、科研等活动中断的。
4、造成行政村或社区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
5、致使公安、武警、消防、卫生检疫等职能部门采取紧急应对措施的。
6、其他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
三、制造谣言造成严重后果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1、造成3人以上轻伤或者1人以上重伤的。
2、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3、造成县级以上区域范围居民生活秩序严重混乱的。
4、妨碍国家重大活动进行的。
5、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四、造谣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1、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五、造谣传播的情形有哪些
1、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
2、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物质或者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3、扬言实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二 从建筑物或者其他高空抛掷物品,情节严重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n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女子取快递被造谣出轨,造谣者获刑
218人看过
-
快递员造谣判刑始末怎么办?
274人看过
-
女子被造谣出轨快递小哥,诽谤罪怎么处罚
208人看过
-
我国快递造谣女生判刑多久
97人看过
-
通常快递造谣女子怎么判刑
370人看过
-
被造谣出轨判刑多久可以减刑
366人看过
-
快递员偷走传说的快递费判几年甘肃在线咨询 2022-07-16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盗窃罪数额认定标准问题的规定 一、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以五百元至二千元为起点。量刑: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个人盗窃公私财物“数额巨大”,以五千元至二万元为起点。量刑:三年至十年有期徒刑。 各地经济状况不一样,认定数额标准也不一样,要具体看你们当地的盗窃的量刑标准你可以去通过与律师咨询吧,现在你应该清楚快递员偷窃判多少年了。
-
造谣强制执行判刑几年湖南在线咨询 2022-03-20我朋友前几年开了一家农资合作社,换句话说就是私人银行,现在崩盘欠老百姓三百多万。他也没有挥霍掉,欠他钱的人一直不还有些人都已经找不到了。他也答应老百姓会订下还款协议,每年给多少,如果欠他钱的人要不回来自己挣钱也要换给老百姓。可最近老百姓联名去派出所登记现在已经登记一百多万,我想问一下这种情况如果派出所上报一般走什么样的程序,我朋友最后有什么后果,前提他在崩盘后也没外逃电话也都接,一直在外面要钱。如
-
私拆快递判几年北京在线咨询 2022-08-10快递行业从最初的行业乱象到现在琳琅满目,依赖着其他行业的相互带动,从2008年至今电子商务的崛起,促使快递行业发展迅速,从以下电子商务发展的图标可以看出,以淘宝为代表的电商产生的快递量才大幅超过传统快递业务,极大的刺激了快递需求,促进了行业的加速发展。而电商对于成本比较敏感,让“四通一达”为代表的电商快递发展更快,市占率不断提升,延续至今。
-
快递员确因重大损失判几年?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31根据劳动部《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就是说如果经济损失因为劳动者过错造成,用人单位有权向劳动者追偿,否则有违公平原则,也不利于促进劳动者提高注意义务。但是劳动者在履行职务行为过程中给用人单位造成的损失,劳动者是否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应当综合考量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和劳动者的过错程度予以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