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发年终奖要交税吗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公司在发放年终奖时需依法缴纳税款。
具体来说,针对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得该笔奖金的当月其工资、薪金所得已超过规定的费用扣除额之情况,其税务计算方式如下:
首先利用全年一次性奖金总额去除以12个月份得出平均值,再以得到的平均值对比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进而确认适用税率以及相应的速算扣除数额;
随后,依据税率及速算扣除数来计算并缴纳个人所得税。
再次,对于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且获取奖金当月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低于规定费用扣除额的情形,所采取的税务计算方式为:
先将全年一次性奖金总额减去“个人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这部分数额,然后再以剩余的数额除以12个月份,从而得到平均值;
最后,参照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税率表,以这个平均值来确定适用税率以及相应的速算扣除数额,最终通过计算并缴纳个人所得税。《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
(一)工资、薪金所得;
(二)劳务报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
(五)经营所得;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
(七)财产租赁所得;
(八)财产转让所得;
(九)偶然所得。
二、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应当按照哪些标准
高新技术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关于高新技术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经国务院批准,现就高新技术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通知如下:
一、高新技术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
二、本通知所称高新技术企业,是指注册在中国境内、实行查账征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2018修正): 第二条 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应当缴纳个人所得税:\n(一)工资、薪金所得;\n(二)劳务报酬所得;\n (三)稿酬所得;\n(四)特许权使用费所得;\n(五)经营所得;\n(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n(七)财产租赁所得;\n(八)财产转让所得;\n(九)偶然所得。\n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以下称综合所得),按纳税年度合并计算个人所得税;非居民个人取得前款第一项至第四项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项计算个人所得税。纳税人取得前款第五项至第九项所得,依照本法规定分别计算个人所得税。
-
年终奖什么时候发放?年终奖要纳税吗
245人看过
-
年终奖要交税吗,年终奖税率计算公式有几种
142人看过
-
企业为避税找员工用发票换年终奖
326人看过
-
怎样发年终奖交税最少
274人看过
-
企业不发年终奖怎么维权
474人看过
-
企业依据什么发放年终奖
119人看过
-
年终奖除了个人交所得税外企业还要再交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2-09-24《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条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一、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部委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以上单位,以及外国组织、国际组织颁发的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奖金;二、国债和国家发行的金融债券利息;三、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的补贴、津贴;四、福利费、、救济金;五、保险赔款;六、军人的费、复员费;七、按照国家统一规定发给干部、职工的安家费、退职费、、离休工资、离休生活补助费;八、依
-
企业年终奖什么形式发江西在线咨询 2021-12-21公司的年终奖金可以以固定奖金的形式发放;浮动奖金;红包;其他的。年终奖金是指企业在年底给予员工的无限奖励,是对过去一年工作业绩的肯定。法律未规定年终奖金,由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
-
企业发发年终奖得的绩效奖是干嘛的香港在线咨询 2022-10-07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以主张用人单位支付二倍经济补偿金标准的赔偿金。赔偿金应当为8个月的个人平均工资。《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七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
-
企业不发年终奖怎么维权澳门在线咨询 2023-08-11如果企业不发年终奖的劳动者的维权方式如下: 1、与公司协商,请求及时发放年终奖; 2、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公司支付; 3、或者依法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
-
企业扣年终奖合法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1-11-06年终奖金由用人单位规章制度规定,按规章制度年终奖金合法。用人单位非法扣除年终奖的,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维权:与公司协商;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请求支付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