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内容讲述了名誉权在民法典和刑法中的地位以及诽谤行为的法律约束。根据民法典,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否则将受到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制裁。其中,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且情节严重者,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的刑罚。
根据民法典和刑法,名誉权属于法定范畴,而诽谤行为则受到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约束。民法典规定的是,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法院会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名 誉 权 属 于 哪 一 类 法 律 范 畴 ?
名誉权是人格权的一种,属于法律范畴中的民事权利。名誉权是指个人享有的对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在民事活动中,名誉权是维护个人形象、尊严的重要权利。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名誉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若侵权行为,受害人有权请求法院予以停止、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名誉权是民事权利中重要的一项,根据民法典和刑法的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否则,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会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处罚。名誉权是维护个人形象、尊严的重要权利,在民事活动中,应受到充分保护。
民事主体享有名誉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侮辱、诽谤等方式侵害他人的名誉权。名誉是对民事主体的品德、声望、才能、信用等的社会评价。
-
涉及诽谤、寻衅滋事与故意伤害罪名的法律问题
486人看过
-
网络诽谤罪认定涉及哪些法律问题
174人看过
-
公司名誉权保护问题涉及哪些法律
164人看过
-
诽谤和名誉权的关系,侵犯名誉权和诽谤的区别
201人看过
-
诽谤个人名誉是不是诽谤罪
294人看过
-
什么是名誉诽谤?
51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处理涉及名誉权的问题:如何应对诽谤指控为小三?西藏在线咨询 2024-11-12谣言的传播方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得知,证据也可以通过录音等方式进行收集。如果确认散布谣言的人和途径,可以通过起诉或报警来处理。公安机关在查证属实且尚未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可以给予治安处罚,如五日以下拘留或五百元以下罚款。如果情节较重,则可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其他方式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
-
法律关于侮辱诽谤侵害名誉权问题的处罚陕西在线咨询 2023-01-06《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通过信息网络实施第一款规定的行为,被害人向人民法院告诉,但提供证据确有困难的,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公安机关提供协助。
-
如何定性涉及名誉污蔑诽谤的犯罪行为贵州在线咨询 2024-11-18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任何人或组织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在公共场合以暴力或其他不道德手段对他人进行人身侮辱或散布虚假事实进行恶意中伤,且情节严重者,将依法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剥夺政治权利等刑事处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实施上述违法犯罪行为的人员,如果他们的行为对受害人造成严重伤害,而受害人由于客观原因无法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持,那么,人民法院
-
名誉诽谤会触犯什么法律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29看具体情况定。一般触犯名誉诽谤,情节严重的会触犯刑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第一百二十条规定:公民的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受到侵害的,有权要求停止侵害,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赔礼道歉,并可以要求赔偿损失。 2.《刑法》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
-
什么是名誉诽谤?辽宁在线咨询 2023-07-06名誉诽谤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认定行为是否构成名誉侵权有四个要件:一是要有名誉受到损害的事实发生,二是行为具有违法性,三是损害事实和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四是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