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注意,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构成犯罪的,一次记12分。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造成交通事故逃逸不构成犯罪的怎么处罚
造成交通事故逃逸不构成犯罪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驾照的相应处罚的。
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交通事故不仅是由不特定的人员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规造成的;也可以是由于地震、台风、山洪、雷击等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造成。构成交通事故应当具备下列要素:
(1)必须是车辆造成的。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没有车辆就不能构成交通事故,例如行人与行人在行进中发生碰撞的就不构成交通事故;
(2)是在道路上发生的。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3)在运动中发生。是指车辆在行驶或停放过程中发生的事件,若车辆处于完全停止状态,行人主动去碰撞车辆或乘车人上下车的过程中发生的挤、摔、伤亡的事故,则不属于交通事故;
(4)有事态发生。是指有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等其中的一种现象发生;
(5)必须有损害后果的发生。损害后果仅指直接的损害后果,且是物质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百分之五十的;
(五)强迫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机动车安全驾驶要求驾驶机动车,造成道路交通事故,尚不构成犯罪的;
(六)违反交通管制的规定强行通行,不听劝阻的;
(七)故意损毁、移动、涂改交通设施,造成危害后果,尚不构成犯罪的;
(八)非法拦截、扣留机动车辆,不听劝阻,造成交通严重阻塞或者较大财产损失的。
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肇事逃逸导致现场破坏。怎么处理
125人看过
-
逃离事故现场将被如何惩罚?
343人看过
-
车祸现场双方逃离,如何处理?
458人看过
-
逃离事故现场致死罪判多少年?
260人看过
-
驾驶员对事故现场如何处理
241人看过
-
遇到工伤事故现场如何处理
92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
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肇事逃逸导致现场破坏。怎么处理青海在线咨询 2021-11-16在现场被破坏的情况下,需要区分不同的情况,确定交通事故责任:一是交通事故当事人故意破坏现场的,破坏现场的当事人应当承担全部责任。第二,如果事故现场不是当事人故意破坏的,而是由于疏忽或其他原因造成的,如暴雨,有举证责任的一方应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汽车间发生交通事故的,由有过错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双方有过错的,按各自过错的比例承担责任。如果是机动车和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一方应承
-
如何识别肇事逃离事故现场湖南在线咨询 2023-09-03认定逃逸存在的一个前提条件,即行为人对肇事事故应是明知的。如果行为人对肇事事故不明知,而驾车继续行驶,主观上没有恶性,不构成逃逸。其次,逃避抢救义务以及其后逃避责任追究是区分是否构成逃逸的另一个条件。只要具备逃避抢救义务和逃避责任追究这两个动机中的任何一个,都应认为具备了逃逸。
-
-
肇事后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如何鉴别?宁夏在线咨询 2021-11-06对于事故发生后逃离事故现场的行为,主观上为了逃避法律责任或救助义务,驾驶事故车辆或者遗弃事故车辆逃离事故现场的,将被认定为事故逃逸。否则不能认定为肇事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