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作为也还会构成犯罪吗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3-08-04 02:10:40 259 人看过

所谓的不作为是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的危害行为。

不作为可分为纯正不作为和不纯正不作为,相应的不作为犯罪可分为纯正不作为犯罪和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纯正不作为犯罪是指唯有不作为的方式才能构成的犯罪。不纯正不作为犯罪是指以不作为形式实施的也可由作为形式构成的犯罪。比如违反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职务上或业务上所要求履行的义务、先前行为引起的作为义务等等。

不作为犯罪有什么特征?

(一)违反法律直接规定。是指《刑法》有直接规定的罪名,才构成犯罪,即罪刑法定原则:“法无规定不为罪”,严禁“类推”。以《刑法》确定罪名为准。

(二)负有法定义务。是指法律规定行为人具有作为义务而不作为的行为。

例如;母亲拒绝婴儿喂奶,造成婴儿死亡的。属于不作为犯罪。

《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遗弃罪】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三)拒绝履行的行为。是指能够有条件作为,而拒绝履行作为的行为。

《刑法》第四百四十五条【战时拒不救治伤病军人罪】战时在救护治疗职位上,有条件救治而拒不救治危重伤病军人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伤病军人重残、死亡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四)要达到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行为。

不作为犯罪的特征是:第一,违反了法律上的规定;第二,明明有民事履行能力但是却不作为的(如给婴儿喂奶;肇事不逃逸)。不作为犯罪要根据具体的案件进行判处刑罚。

《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条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4月04日 08:2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扶养相关文章
  • 受贿罪不会构成复行为犯
    李奎卿刘飞复行为犯是由两个以上非独立成罪的要素行为构成实行行为的犯罪既遂类型。特点是两个以上具有递进和依存关系的危害行为结合为一个整体来反映犯罪的实质。例如,强奸罪的实行行为是由强制行为十奸淫妇女两个危害行为组成,抢劫罪的实行行为是由暴力胁迫十劫取财物两个危害行为组成。问题在于司法实践和刑法理论界有观点认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的受贿罪也是复行为犯,即受贿罪的实行行为是由为他人谋取利益十收受贿赂两个危害行为构成。笔者认为受贿罪不是复行为犯,受贿罪的实行行为是单一的索要或收受财物行为,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是受贿罪实行行为之外的超客观行为要件。理由如下:首先,若将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界定为受贿罪的实行行为之一,则在行为人利用本人职务上的便利实施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时即是受贿罪的着手,如同强奸罪、抢劫罪行为人实施强制行为时就属于犯罪着手一样,这显然不妥。因为在行为人利用本人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
    2023-06-11
    444人看过
  • 过失犯罪也会影响工作吗
    一般不会影响工作。如果需要负刑事责任才会影响工作。过失犯罪是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2024-04-23
    327人看过
  • “不知情”收赃车也构成犯罪
    今年10月,黄某村里来了几个外地人卖车,车子还比较新,但卖车人说急等用钱,证件也丢了,愿意便宜出手。黄某见车便宜,就买了下来,却未曾想到卖车人原来是偷车贼。警方顺藤摸瓜找到了黄某,并以涉嫌掩饰犯罪所得罪拘留了黄某。请问,不知道是赃物进行收购的行为构成犯罪吗?法律人士解释:《刑法》第312条规定,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者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案中,卖车人谎称凭证丢失,又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出售,黄某应知道该车可能是盗抢的,即明知是赃物。因此,其买赃的行为符合掩饰犯罪所得罪的构成要件,应当受到刑事追究。(杜谦)
    2023-04-25
    331人看过
  • 当个群主也会构成共同犯罪?
    一、案例回顾谢某建了个微信群,人数众多。后来群里开始大量传发黄色视频,造成不良影响。谢某作为群主,没有阻止群友传播黄色视频,没有负起监督管理的职责,与传播淫秽物品的行为人构成了共同犯罪,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共同犯罪、主犯、从犯、协从犯、教唆犯的界定1、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2、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3、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对其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4、胁从犯是指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按照其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5、教唆犯是指教唆他人犯罪的。按照其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三、构成共同犯罪的条件有哪些1、客观方面(1)有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的犯罪目标,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犯罪活动整体。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有因果关系。(2)共同犯罪行为分为实行行为、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和帮助行为。2、主观方面(1)主
    2023-06-11
    285人看过
  • 逃税罪是作为还是不作为犯罪?
    逃税罪是不作为犯罪,法律规定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而行为人在有能力履行法律义务的情况下故意不履行义务,构成纯正的不作为犯罪《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有第一款行为,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在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作为类型的犯罪行为是比较常见的,当然也有一些是不作为的犯罪,除此之外作为犯罪也包括有纯正作为犯和不
    2023-06-24
    151人看过
  • 不认为是犯罪到底构不构成犯罪
    不构成犯罪,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认为犯罪嫌疑的行为不属于犯罪的,当事人就不构成犯罪,不会被刑事处罚。一、尚不构成犯罪什么意思尚不构成犯罪就是不符合犯罪要件的,不追究刑事责任,进行行政处罚。当事人的行为属于违法,但其违法程度较轻,还没有达到法律所要求的犯罪程度或条件,当事人的行为虽然违法,但只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而不属于犯罪,也就是虽违法,但不犯罪。普通的违法行为,尚未触犯刑律,或犯罪金额不够一定标准时,在法院审判或公安机关侦办中,将给出尚不构成犯罪的结论。可批评教育或当庭释放。二、检察院不起诉是否需要社区矫正人民检察院不起诉的,不需要社区矫正。根据法律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社区矫正只针对于罪犯,人民检察院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不再属于罪犯,从而不需要社区矫正。人民检察院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后,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决定书的,犯罪嫌疑人
    2023-02-22
    476人看过
  • 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犯罪的不作为应当是负有法定作为义务的人不履行法定的义务,对社会具有严重危害性,依据刑法应当受处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从犯罪构成及刑法理论上应当具备以下的条件:一、行为的主体需为负有法律上的作为义务的人;二、主观方面需负有法律上作为义务的人明知自己不作为会发生犯罪后果而放任结果的发生,不作为的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很难说,我认为间接故意更符合客观方面的表现。过失的主观心理状态应该也存在。三、客观方面需有犯罪结果的发生,如果没有结果发生,也就不存在需要作为的前提了。四、需要有法律的明确规定,即这种因不作为而发生地危害后果须有法律的明确规定是犯罪行为。你可以参看陈兴良老师的《犯罪不作为研究》,你可以从网上找到。
    2023-02-26
    453人看过
  • 不纯正不作为犯罪构成要素是什么?
    对于不作为的作为义务来源,应当根据一定的社会现实加以确定。就目前来说,不纯正不作为犯罪的特定义务构成要素应包含以下五方面内容:(1)法益处于危险状态之中。(2)行为人的先行行为对该法益危险状态的形成具有必然或者相当的“因果关系力”。(3)行为人的先行行为不能独立成罪,也不能被另一罪名所完全包容。(4)行为人不履行该特定义务时,法益危险状态会必然、至少是符合众所周知的生活经验地发展为法益现实的危害结果。(5)行为人明知法益危险状态的存在且有采取积极行为以避免法益危害结果出现的现实可能性。对于何谓“明知”,刑法学界的通说认为,直接故意的明知是知结果发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而间接故意的明知是知结果发生的可能性。同时存在上述五个要素的情形时,行为人就负有特定义务。换言之,存在上述五要素情形时,行为人仍不作为即没有采取积极举动,法益危害结果也客观出现了,那么对行为人就能够也应该予以定罪论处。因为在客观
    2023-03-06
    294人看过
  • 乱发短信也能构成犯罪吗?
    通过发送广告短信扩大宣传范围,已成为不少商家的谋财之道,殊不知,这些利用短信发射设备(下称伪基站)发送广告信息的行为也涉嫌犯罪。山东省青岛市民高某经营了一家广告公司,在经营中他发现利用伪基站发送广告短信获利空间巨大,在未经相关部门审批的情况下,于2014年私自购进伪基站设备2台,为某房地产公司等单位发送广告短信牟利。后被公安机关联合无线电管理部门抓获。经勘验,共计发送短信量为1128万余条,数据库实发数为109万余条。7月18日,高某被青岛市黄岛区检察院以涉嫌扰乱无线电管理秩序罪批准逮捕。伪基站是指未经相关部门审批或核准,而私自设立使用的无线电发射设备,它通过伪装成运营商的基站,强行向用户手机发送诈骗、广告推销等短信息。伪基站设备运行时,用户手机信号被强制连接到该设备上,导致手机无法正常使用运营商提供的服务,手机用户一般会暂时脱网8至12秒后恢复正常,部分手机则必须开关机才能重新入网。此外
    2023-06-11
    410人看过
  • 单纯的恐吓行为一般是不构面犯罪的,但是有些行为也构成犯罪,如:
    1、恐吓时索要财物,有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人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第八条规定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这就是说这样的恐吓这是构成犯罪的。恐吓行为怎么处罚1、恐吓时索要财物的,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用威胁
    2023-08-16
    52人看过
  • 两个人成共同犯罪也构成共同犯罪吗
    不一定。根据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要件:(一)主体要件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具体来讲,可以分为下列三种情形:1.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构成的共同犯罪。这种自然人共同犯罪,要求各犯罪人都必须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2.两个以上的单位构成的共同犯罪。3.有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与单位构成的共同犯罪。(二)客观要件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是指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所谓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的相互关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为。在发生危害结果时,其行为均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三)主观要件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是指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形(1)共同过失犯罪:只要根据各个人过失犯罪的情况分别定罪量刑即可,不需要以共同犯罪论处。(2)故意犯罪行为与过失犯罪行
    2023-08-02
    246人看过
  • 运输成品油的司机也会构成走私犯罪吗?
    一、运输成品油的司机也会构成走私犯罪吗?1、不一定,如果司机明知是走私成品油仍然提供运输服务会涉嫌走私的共犯;但如果司机并不知情,并且有证据证明其不知情,就不构成犯罪。2、若司机与走私罪犯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帐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以走私罪的共犯论处。《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走私本法第一百五十一条、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三百四十七条规定以外的货物、物品的,根据情节轻重,分别依照下列规定处罚:(一)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或者一年内曾因走私被给予二次行政处罚后又走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二)走私货物、物品偷逃应缴税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偷逃应缴税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二、走私假币罪的犯罪构成要件是如何的走私假币罪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以
    2024-01-26
    84人看过
  •  什么行为会构成犯罪?
    犯罪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条件:犯罪对象、犯罪行为、犯罪者以及犯罪意图。其中,犯罪对象指犯罪行为所侵犯的、中国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犯罪行为指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活动的客观事实特征,包括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后果及其因果关系等;犯罪者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者单位;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危害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持的心理态度。犯罪必须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包括犯罪对象、犯罪行为、犯罪者以及犯罪意图。一、犯罪的客体是指犯罪行为侵犯的、中国刑事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任何犯罪都必然要侵犯某一客体,不侵犯客体的犯罪是不存在的。二、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犯罪活动的客观事实特征,包括危害社会的行为、危害后果及其因果关系等。三、犯罪的主体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自然人或者单位。四、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的成立犯罪必须具备的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
    2023-11-14
    323人看过
  • 不作为行为能构成故意杀人罪吗?
    可以。一般情况下,故意杀人罪是由作为的形式构成,但是,实践中,不作为也可以构成故意杀人罪。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的成立,要有三方面的条件:第一,行为人要有人作为的义务。如同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包括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和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第二,不行为人有履行义务的可能性。第三,不履行义务的行为与他人死亡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并非所有不作为引起他人死亡的行为,都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而必须符合以上三个条件的行为才可以。典型的案例如:某幼儿园保育员,在工作时间内带儿童外出,途中,一儿童(约四岁)失足落水,该保育员在水深只有90厘米的情况下,未下水救人,而导致该儿童溺死。此时,该保育员的行为就构成不作为的故意杀人罪。
    2023-06-11
    363人看过
换一批
#婚姻关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扶养
    词条

    扶养通常概指各种社会关系中针对"弱者"所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一般涵盖四个方面: (1)以国家为主体,在特定情形下体现社会福利的公力扶养,包括各种灾害救济、贫困救济、民政抚恤等; (2)以一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单位为主体并逐步走向社会化... 更多>

    #扶养
    相关咨询
    • 不作为是什么意思?不作为也能构成犯罪吗?
      广东在线咨询 2022-10-03
      不作为是相对于作为而言的,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的法律义务,并且能够实行而不实行的行为。用六个字简述就是应为、能为、不为,具体解释: 1、行为人负有实施特定积极行为的法律性质(而不是道德义务)的义务,如公民的纳税义务、消防队员有灭火的义务、母亲有喂养婴儿的义务。 2、行为人能够履行义务,如消防员具备救火条件,母亲有条件喂养婴儿。 3、有能力和条件履行却故意不履行,消防员害怕而不救火,母
    • 但不作为为正当形式的犯罪构成犯罪吗
      云南在线咨询 2022-08-28
      负有法定作为义务的人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叫不作为。不作为可以构成犯罪。 不作为犯罪成立的条件是: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其特定义务的来源有:一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二是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尽到的义务;三是由于行为人先前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下所产生的义务。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 (3)不作为的行为侵犯了刑
    • 向政府反映问题不处理,不作为也可以构成犯罪吗?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28
      基本的犯罪构成,是指刑法条文就某一犯罪的基本形态所规定的犯罪构成。基本的犯罪构成一般是指既遂犯或者单独犯的构成要件;修正的犯罪构成(也称为特殊形态的犯罪构成),是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前提,适应犯罪行为的不同形态,对基本的犯罪构成加以某些修改变更的犯罪构成。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等未完成形态的犯罪构成以及共同犯罪的犯罪构成则属于修正的犯罪构成。
    • 什么叫不作为,不作为是否构成犯罪
      台湾在线咨询 2022-10-07
      不作为是相对于作为而言的,指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的法律义务,并且能够实行而不实行的行为。不作为犯罪成立的条件是: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其特定义务的来源有:一是法律明文规定的特定义务;二是职务上或业务上要求尽到的义务;三是由于行为人先前的行为而使法律所保护的某种利益处于危险状态下所产生的义务。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
    • 为逃税罪可否构成不作为犯罪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7-04
      1、根据我国刑法规定(逃税罪是刑法修正案七新修改的内容) 2、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可见,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4、不管是采取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