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罚侵犯了学生的身体健康权。
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的发育期,各种身体器官的发育还不成熟,采用暴力的方式体罚学生极易造成学生身体器官的损伤,严重者造成终身残疾。
体罚侵犯了学生的身体权。
体罚中侵犯身体权的情形最为多见,因为身体为生命之载体,侵犯生命权、健康权等都是从侵犯身体权开始的。
幼园教师体罚孩子怎么处理
幼园教师体罚孩子需要先确定实际损失,搜集证据起诉解决。根据《幼儿园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由教育行政部门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罚款的行政处罚,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门建议有关部门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等等。
法律依据:《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第十条幼儿园在实施保育教学活动中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整顿,并视情节轻重给予停止招生、停止办园的处罚:
1、未经注册登记,擅自招收幼儿的;
2、园舍、设施不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安全标准,妨害幼儿身体健康或威胁幼儿生命安全的;
3、教育内容和方法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或个人,由教育行政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或者由教育行政部门建议有关部门对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1、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的;
2、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制作教具、玩具的;
3、克扣、挪用幼儿园经费的;
4、侵占、破坏幼儿园园舍、设备的;
5、干扰幼儿园正常工作秩序的;
6、在幼儿园周围设置有危险、有污染或者影响幼儿园采光的建筑和设施的。前款所列情形,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五条教育、体育、卫生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完善体育、卫生保健设施,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
学生受到老师的体罚是否合法
326人看过
-
教师体罚学生,学生殴打教师
275人看过
-
教师体罚学生会受到什么法律制裁
273人看过
-
学生受到体罚时,教师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273人看过
-
教育侵权:教师是否可以辱骂学生
493人看过
-
学生权益受到老师违法骚扰
495人看过
警告的适用指行政主体依法对实施了行政违法行为的相对人作出的书面谴责和训诫。警告既具有教育性质又具有制裁性质。警告的目的是向违法者发出警戒,声明行为人的行为已经违法,使受罚人精神上受到损害,促使其引起应有了的意和警惕,尽力避免再犯。警告一般适... 更多>
-
教师有权利对学生的体罚吗辽宁在线咨询 2022-11-15教师没有体罚学生权利。 体罚学生,是指教师以暴力的方法或以暴力相威胁,或以其他强制性的手段,侵害学生的身体健康的侵权行为。 如果教师对学生采取罚站、罚跪、揪着耳朵拽出教室、放学不让回家、罚写作业几十遍甚至上百遍等措施,严重伤害学生、幼儿身体健康的,也应属于法律禁止的“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的行为。”教师偶尔轻微体罚学生、没有后果且经教育改正的,不属于违法行为。
-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如何体罚学生?经常的学生会受到什么样的处罚山西在线咨询 2022-03-07《教育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教师法》还规定对经常的学生骂学生的教师要依照《教师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处罚。《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如下(原文):《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
-
在校学生受到教育的合法权利是什么江西在线咨询 2022-11-12根据《教育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 (一)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二)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三)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四)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五)法律、法
-
教师体罚学生导致学生受伤属于伤害香港在线咨询 2023-06-11故意伤害,根据《教师法》第三十七条教师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教师有前款第(二)项、第(三)项所列情形之一,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
-
受教学侵权的实用专利哪些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31《专利法》第十一条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权被授予后,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专利产品,或者使用其专利方法以及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依照该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外观设计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未经专利权人许可,都不得实施其专利,即不得为生产经营目的制造、许诺销售、销售、进口其外观设计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