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保证期间和主债务期间一致可以吗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保证期间应由保证人及债权人共同商定确定。
然而,约定的保证期间必须遵守以下原则:
其起始时间不可早于主债务的履行期限,亦不可在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时与之重合。
《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二条
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
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二、保证期间和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有多久
保证期间分约定保证期间与法定保证期间。前者由债权人与保证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后者的保证期间是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为三年。因为依据《民法典》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法律是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的重要手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保证期间和主债务期间一致可以吗”,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定,更是一种教育和引导。我们应该从法律中学习如何正确地行事,如何尊重他人的权益,如何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法治社会的理想,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和公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三章 保证合同 第二节 保证责任 第六百九十二条 保证期间是确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间,不发生中止、中断和延长。\n 债权人与保证人可以约定保证期间,但是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主债务履行期限或者与主债务履行期限同时届满的,视为没有约定;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六个月。\n 债权人与债务人对主债务履行期限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保证期间自债权人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日起计算。
-
保证合同中保证期间可以与主债务履行期间同时到期吗
212人看过
-
保证期间是指主债务
365人看过
-
主债务未约定期限 保证期间
357人看过
-
主债务时效已过 保证期间
414人看过
-
债权债务期间可以抵消吗
132人看过
-
主债务分期还款的担保期间
202人看过
-
保证期间,主债务诉讼期间,保证债务诉讼期间三者的关系和区别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05三句话: 1、债权人必须在保证期间(长短可以由当事人约定)内请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超过保证期间的,保证责任消灭。 2、一旦当事人在保证期间内向保证人主张了保证责任,那么保证期间的功能就完成了,保证债务诉讼期间就开始起算,一般来说就是普通诉讼时效2年。 3、而主债务诉讼期间如果届满(一般来说是2年),保证人若还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不得向债务人追偿。
-
债务人可以免除保证期间债权人的义务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11-14保证期间,是指当事人约定的或者法律规定的,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期限。保证人与债权人约定保证期间,按照约定执行。根据法律规定,内没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免除保证责任。
-
债务人可以到保证期间将债务转让给债权人吗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02保证期间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债务的,债务人可以转让债务给第三人承担。但若是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移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九十七条规定,债权人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允许债务人转移全部或者部分债务,保证人对未经其同意转移的债务不再承担保证责任,但是债权人和保证人另有约定的除外。第三人加入债务的,保证人的保证责任不受影响。
-
保证期间等同于债务履行期间视为未约定保证期间吗山东在线咨询 2022-06-29保证期间早于或等于债务履行期间的,视为无约定。生活中,很多担保人愿意提供担保,往往会约定一个非常短的保证期间,如等于债务履行期间,甚至早于债务履行期间,目的就是想早点免除担保责任。如张三在2016年10月20日借钱给李四,约定一年后还,王五作保,约定的保证期间也是自签订合同时起一年的,这就显然会导致保证期间等于债务履行期间了。 但法律已经明文规定,担保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间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限的
-
债权债务期间可以抵消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1-11-26债务相互抵销是指当事人承担到期债务,共享债权,用自己的债权抵消对方的债权,使自己的债务和对方的债务在等额内消除。债务相互抵销应具备以下条件:(1)双方必须相互负债,共享债权。抵销的基础是双方互相负债,互相享有债权。只有债务而没有债权或者只有债权而没有债务,没有抵销。(2)双方共同承担的债权债务必须合法,其中一项债务违法时,不得主张抵销。(三)依照合同性质或者法律规定不得抵销的债权不得抵销。当事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