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醉驾撞伤人陪不起判刑后还要陪吗
醉驾撞伤人陪不起判刑后也需要赔偿。刑事责任并不能免除民事赔偿,服刑完毕仍需要赔偿,如果不赔偿受害者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肇事者的财产来赔偿。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九条
侵害他人造成人身损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造成死亡的,还应当赔偿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二、醉驾无证驾驶撞人轻伤法院能判刑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构成危险驾驶罪,应处六个月以下拘役并处罚金;如果因发生事故造成人员受伤的,要适当从重处罚;如果因重伤致残的,则应按交通肇事罪进行量刑,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无证驾驶机动车的,处200元-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二 对行驶中的公共交通工具的驾驶人员使用暴力或者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行驶,危及公共安全的,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n前款规定的驾驶人员在行驶的公共交通工具上擅离职守,与他人互殴或者殴打他人,危及公共安全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n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醉驾把人闯轻伤如何陪偿
485人看过
-
醉驾开庭都需要陪同吗
210人看过
-
不小心开车撞死人是保险陪还是个人陪?
231人看过
-
陪客人吃饭后被车撞伤,算工伤吗
466人看过
-
关于行为人醉驾能索陪吗?
366人看过
-
开车闯红灯撞人保险公司陪不陪
403人看过
-
电动车醉驾撞人没钱陪会判刑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09构成交通肇事罪,判刑的前提是司机负事故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并造成一人死亡的情况,此外不是刑事案件,只是民事案件,受害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民事赔偿,没有钱赔偿,那是执行的问题,法院也不会判刑。
-
醉酒驾车撞伤人需要陪多久北京在线咨询 2022-07-2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规定: 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
-
醉驾撞人重伤后押人家面不陪见面怎么办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14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一)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
醉驾撞伤路人的应该怎样陪?要坐牢吗?新疆在线咨询 2022-09-14醉驾撞死人怎么判首先,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根据《刑法》第133条的规定,对交通肇事罪规定了三个不同的刑级(量刑档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
-
醉驾到期还有人陪吗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30取保候审到期,应当办理解除取保候审手续,并且可以取回取保候审保证金。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九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在取保候审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对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根据案情变化,应当及时变更强制措施或者解除取保候审。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