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寨现象"引发的思考—关注山寨现象(一)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05 10:02:45 220 人看过

编者按

近来,“山寨手机”、“山寨产品”、“山寨春晚”、“山寨明星”、“山寨文化”等字眼频频出现,还有媒体报道国外一老者制造出了“山寨核反应堆”。一时间,“山寨”成为了热门文化现象。那么,“山寨”文化与创新文化或者知识产权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山寨文化”与知识产权保护又是什么关系呢?本报特别开辟“关注‘山寨现象’”专栏,邀请一批专家撰文进行全方位的透视。

随着“山寨春晚”在大年三十21时零9分通过澳亚卫视和一些网络媒体的直播,除了珠江三角洲一带,在内地只有少部分数字有线电视网用户才能通过澳亚卫视收看,大多数人并非是在第一时间同步看到“山寨春晚”,但是蒙在“山寨春晚”之上的幕布已经揭开,有关“山寨春晚”的讨论似乎已经可告一段落。然而,对于“山寨现象”的关注和争议仍在继续。

近期以来,“山寨手机”、“山寨产品”、“山寨春晚”、“山寨明星”、“山寨文化”字眼活跃于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页等媒体之上,成为社会公众关注和热议的一个话题,姑且称之为“山寨现象”。

提到“山寨”一词,首先使人联想到的是我国古代盘踞一方、占山为王的绿林好汉,其本意原指那些不受法律约束、不被官方管辖的地域和行为。当今“山寨”一词,据说源于广东,在广东方言里早已有“山寨厂”之说,是粤港一带的非正规、小作坊式的各类工厂的特称。真正使“山寨”广为传开的却是产自深圳等地的“山寨手机”。市场上已有的“山寨手机”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以模仿名牌产品的功能和样式为卖点,以几百元的售价兼备数千元名牌手机的功能;另一类是采用生产者自命品牌,被称为“杂牌机”或“国产机”。这些“山寨手机”受到市场的追捧而“名声大振”,促使“山寨”一词不胫而走,几乎成为“仿冒名牌”的代用词。因而,“山寨”渐渐成为一种非主流、平民化、草根型并有所创新的代名词,甚至延伸到文化领域,产生了“山寨文化”和多种多样“山寨版”产品。正如2008年12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所报道的那样:“从2003年开始出现山寨手机到各种山寨产品,‘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对于“山寨现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不一,实属正常。笔者认为,对“山寨现象”应作具体分析,不宜一概而论。“山寨现象”大致可以分为“山寨产品”与“山寨文化”两类。

以“山寨手机”为典型的“山寨产品”,并非一无是处,我们至少应该看到:事物的发展一般都需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作为企业也不例外,今天著名的跨国公司,在当年也曾经历过“山寨”的阶段,谁能说今天的“山寨”企业之中不会产生未来的“品牌明星”呢?这是其一;作为制造业,在初期阶段通过“仿制”进行原始积累,谋求发展,不失为一种良策,“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补偿贸易)、“定牌加工”(或称OEM,OriginalEqipmentManfactre)的实质就是一种“仿制”,已经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山寨产品”也是一种“仿制”方式,对于合法的“山寨产品”,为什么就不能容许其存在呢?这是其二;“仿制”不是一成不变的“复制”,可以孕育和包含着创新的积极因素,有些“山寨产品”中已经具有创新的成分。原始创新固然最为重要,但是难度相当大,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显得更为现实,后两种创新往往在某些“山寨产品”中得到体现。因此,“山寨产品”中的积极创新意识应该肯定,这是其三;“山寨产品”中不乏物美价廉的低档商品,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市场消费的需求,因而受到市场的追捧。根据有关公司的统计,“山寨手机”已占国产手机市场的30%左右,不容小觑,这是其四。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山寨产品”确实存在不少问题,值得警惕:其一,“山寨产品”中存在许多违法、侵权产品,主要是侵害他人各类知识产权的产品,严重的甚至构成假冒、盗版产品,成为滋生侵权、假冒、盗版产品的温床;其二,“山寨产品”的质量没有保障,良莠不齐,如果是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产品,将会造成极大的社会危害隐患;其三,即使是合法生产的、质量有保障的“山寨产品”,一般也属于初级产品、低档产品,不是制造业的主流,更不会影响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局;其四,“山寨产品”中的创新意识比较朦胧还未上升为自觉阶段,创新成果多为小打小闹,难有大为。

有鉴于此,对于“山寨产品”我们不宜全盘否定,也不能过分拔高,而应该实事求是,加强管理,因势利导。“山寨产品”存在的最基本条件是不违法、不侵权、不违背社会公共道德;在涉及人身安全、健康的领域,应该严格限制或禁止“山寨产品”;对于“山寨产品”中蕴含的积极因素(如创新意识等),应该予以肯定、扶植、引导,使其向方向正确、水平更高的创新活动发展。

对于“山寨文化”,不能简单等同于“山寨产品”,也不应将“山寨文化”视为“剽窃盗版”的代名词。确实有些“山寨版”的文化产品涉嫌侵权、违法,但这不是“山寨文化”的主流。“山寨文化”可以理解为平民文化、民间文化、草根文化,是“下里巴人”。对于文化发展,我们历来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如同“山寨产品”不能取代“品牌产品”一样,“山寨文化”不会、也不可能替代“高雅文化”。“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将会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在坚持不违法、不侵权、不违背社会公共道德的前提条件下,“山寨文化”的出现是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有利于我国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知识产权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顺德)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31日 06:17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跨国公司相关文章
  • 关于暴力裁员现象的思考
    该网络公司知道员工身患绝症后,通过逼迫、算计、监视、陷害、威胁等方式逼员工离职,甚至被保安赶出公司,严重侵犯了员工的利益。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用人单位违法裁员的,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利益,日前该员工已经申请了劳动仲裁,要求该公司支付61万的经济补偿。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第九条用人单位违反国家规定,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拖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的,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
    2023-04-30
    323人看过
  • 劳务层层转包引发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一点思考
    一、层层转包引发拖欠工资案件的特点:一是层层转包现象多存在于建筑工程、土木工程、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工程、装修工程、煤矿企业等;二是层层转包过程中,二包、三包的包工头多为自然人不具备法人资格及相关资质;三是包工头与发包单位之间属劳务承包关系,并非劳动关系。根据《劳动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法。此类案件的执法对象是自然人,而不是具有法人资格和相关资质的用人单位,因此,不属劳动保障部门受理范围。四是在劳动合同中,关于劳动报酬的约定,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劳动的数量、质量以及国家有关规定给付劳动报酬,以工资形式持续、固定、定期出现,体现按劳分配和国家规定的保护政策,只要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不得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工资。而劳务合同中的劳务价格是按等价有偿的原则,根据市场价格一次性支付。二、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笔者认为劳动
    2023-02-21
    50人看过
  • 山寨食品怎么处罚
    一、山寨食品怎么处罚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已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下同)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五十条在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山寨食品违反了哪些法律山寨食品违法了《商标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食品安全法》。无论是打擦边球的山寨仿冒,还是法律裁定的侵权行为,都与食品行业内的浮躁之气有关,走
    2023-04-24
    299人看过
  • 山寨产品是否侵权
    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关键看购买假冒产品做什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二十条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第一百八十三条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第一千一百六十七条侵权行为危及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侵权责任。第一千一百六十八条二人以上共同实施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一、消费者投诉产品注意什么问题(一)投诉要及时: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接受服务,其权益受到损害时,应及时向所在地的受理产品质量问题部门投诉。及时投诉有利于正确判断商品损坏程度与正常磨损的区别,能够比较准确地说明情况,特别是有关服务质量等问题尤其重要。(二)要实事求是:消费者
    2023-02-19
    155人看过
  • “山寨律师”倒赔1.7万
    几年前,凭借对法律业务略知一二的陈先生,干起了山寨律师的行当,赚取点外快铜钿。近日,浦东新区法院对这起法律服务合同纠纷案作出一审判决,陈先生应赔偿余先生致伤造成的各项经济损失共计1.7万余元。东方网11月30日消息:几年前,凭借对法律业务略知一二的陈先生,干起了山寨律师的行当,赚取点外快铜钿。而这一次受托打官司的陈先生,却阴沟里翻了船,收取代理费500元,却倒赔了1.7万余元,这是为什么呢?事情由来2003年3月22日,在上海某公司务工的河南民工余先生,在工作中安装房顶玻璃时,因房顶塌陷而坠地受伤。当日入院治疗,经医院诊断,余先生的损伤系椎体、右跟骨等骨折。同年4月4日,余先生基本康复出院。后余先生曾于2004年至2005年5月间两次医院门诊复查。期间的2004年11月,余先生委托陈先生来处理自己工伤事故一案,并支付代理费500元,双方签订了《授权委托书》,约定调查取证、申请工伤认定、提起
    2023-04-24
    486人看过
  • 山寨产品该不该鼓励?
    近日,工信部官员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对山寨产品将区分知识产权,而不是直接对企业或者产品否认或肯定。对于创新的应该鼓励。不可否认,山寨产品满足了广大低收入消费群体的需要,而且始终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如果一概否定它,不仅难度非常大,而且很可能遭到庞大的低收入群体的反弹,引起低端消费群体的不满。但是,不论山寨产品做了多少改良、模仿的有多逼真,始终都是一种仿制品,没有实质性的创新,相对于正品来说,其质量、性能都不可靠,消费者的权益是根本得不到保障的。更重要的是,山寨产品成本低,利润高,在一定程度上抢走和挤占了正品的市场,影响正品销售,也会影响和打击企业研发正品的积极性,甚至促使更多的人放弃科技投入和新产品的市场研发,这将会导致企业生产和科技转化的倒退。笔者认为,山寨产品,不宜公开鼓励,尤其是代表国家权威部门的官员不宜公开鼓励,并且还要对一些恶意的模仿严厉打击,保护合法经营者的利益,促进企业研发
    2023-04-11
    353人看过
换一批
#公司类型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跨国公司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 跨国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以国际市场为导向的,目的是实现全球利润最大化,而国内企业是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的。 跨国公司是通过控股的方式对国外的企业实行控... 更多>

    #跨国公司
    相关咨询
    • 山寨现象是哪些?应如何看待山寨产品和现象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04
      山寨产品是损人不利己,注定自食恶果。 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山寨产品的低价是真正的优势么?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
    • 山寨现象是什么?应怎样看待山寨产品和现象
      河南在线咨询 2022-08-04
      山寨产品是损人不利己,注定自食恶果。 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山寨产品的低价是真正的优势么?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
    • 在象山现在提现可以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2-10-29
      职工有以下12种情况可以支取住房公积金: 1、职工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 2、偿还自住住房贷款本息; 3、房租支出超出家庭工资收入15%; 4、家庭成员发生重大疾病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 5、纳入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6、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封存满两年后未再就业; 7、到国外、港、XX、台地区定居; 8、离休、退休; 9、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且户口迁出本市、非本市户口职工离开本市、务工
    • 卖山寨犯法吗
      西藏在线咨询 2022-12-16
      1、如果卖的是知名品牌的话是违法的,如果有品牌的受理权的话,那就不违法了,很多东西是可以复制的,但要有版权许可的。否则绝对违法。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卖高仿的商品是属于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犯罪分子是有可能坐牢的。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
    • 昆山私人黑医院的黑现象?
      上海在线咨询 2022-12-14
      此给你造成损害,应承担赔偿责任。 律师特别提醒在医疗纠纷中,患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不少患者及其家属在面对强势地位的院方时,要么不知所措、茫然无奈过于依赖院方,要么采取一些不合适宜的极端措施,这种情况往往导致患者在维权时丧失有利条件,最终自己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维护。由于医疗纠纷具有极强的专业技术性、纠纷双方地位的失衡以及基于医疗行业特性和习惯的信息封闭等,往往使患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在发生医疗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