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职工有权利就工资劳动报酬和其他涉及到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集体协商。目前,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就是依据这些法律来推进的。对工资问题,由企业和职工或者职工代表、工会来进行共同协商确定,这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普遍做法。到去年年底,我国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覆盖的企业已经有240多万家。
由于工资集体协商目前并非我国企业的法定义务,那么如果企业以没有协商意愿为由拒绝职工集体协商要求该怎么做?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集体合同规定》第32条规定,集体协商任何一方均可就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以及相关事宜,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进行集体协商的要求。从上述的规定来看,提出集体协商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双方共有的权利,任何一方均有权就《集体合同规定》第二章所规定的集体协商内容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集体协商的请求。当集体协商的任何一方提出集体协商的要求时,另一方无正当理由不得予以拒绝。但是,对于何谓正当理由,《集体合同规定》并没有作出具体明确的限定,这还需要将来出台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等予以明确。就各地方的有关规定来看,也未见何谓正当理由的规定。就《北京市集体合同条例》以及《上海市集体合同条例》而言,均规定了无论是否存在正当理由,都不得拒绝集体协商的内容。北京市规定,一方就劳动报酬、劳动条件、裁减人员等事项要求集体协商的,另一方不得拒绝或者拖延,上海市规定,因以下三种情形,任何一方向对方提出集体协商建议的,另一方不得拒绝或者拖延: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劳动纠纷导致群体性停工、上访的;生产过程中发现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或者职业危害的。
作为职工代表向用人单位提出集体协商的要求,符合法律所规定的协商内容,遵循了法律所规定的协商程序,而用人单位仅以没有协商意愿为由予以拒绝,属于无正当理由。可以依据《工会法》的规定,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责令其依法改正。
-
转变观念,积极参加工资集体协商
151人看过
-
集体协商代表如何确定企业工资?
144人看过
-
全国各省区积极推动工资集体协商
441人看过
-
让“工资集体协商”变成劳资习惯
109人看过
-
工资集体协商让职工获得合理劳动报酬
150人看过
-
4500家企业将签工资集体协商合同
322人看过
工资集体协商是指通过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经营者依法就企业工资分配制度、分配形式、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实现劳动关系双方共同参与、共同决定劳动者工资的一种收入分配方式,是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工资集体协商... 更多>
-
企业如何协商工资集体协商甘肃在线咨询 2022-03-23协商双方均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和订立工资集体合同的要求;另一方应当在收到工资集体协商要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以书面形式作出答复,明确协商时间,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规模以上企业五分之一以上职工,其他企业、行业、区域三分之一以上职工有工资集体协商要求的,工会应当向企业方发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与企业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未建立工会的企业、行业、区域,所在地工会应当向企业方发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
-
如何加强与企业集体工资的协商香港在线咨询 2022-03-30协商双方均应当以书面形式向对方提出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和订立工资集体合同的要求;另一方应当在收到工资集体协商要求之日起十五日内以书面形式作出答复,明确协商时间,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规模以上企业五分之一以上职工,其他企业、行业、区域三分之一以上职工有工资集体协商要求的,工会应当向企业方发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与企业方开展工资集体协商。未建立工会的企业、行业、区域,所在地工会应当向企业方发出工资集体协商要约
-
如何转让集体商标福建在线咨询 2022-11-26转让注册商标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签订转让协议,并共同向商标局提出申请。受让人应当保证使用该注册商标的商品质量。 转让注册商标的,商标注册人对其在同一种商品上注册的近似的商标,或者在类似商品上注册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应当一并转让。 对容易导致混淆或者有其他不良影响的转让,商标局不予核准,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转让注册商标经核准后,予以公告。受让人自公告之日起享有商标专用权。 《商标法》第四
-
企业转让后,原企业职工的工资及合同工资的支配,应当如何进行分配福建在线咨询 2022-03-08根据国务院《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条例》第四条: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财产属于“本集体企业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规定及改制的规定和做法,企业资产全部出卖后,其资金在偿还内、外债务,补发职工工资,补偿临时工、合同工及工伤人员等各种经济补偿后,剩余的净资产可以按出资多少、供献大小、工龄长短等因素进行量化分配。 “本集体企业”的劳动群众,应该包括本企业退休职工,(已死亡一年以上的因失去主体而除外)。而临时工、合同
-
企业如何转让股权认缴工商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18股权转让的形式包括内部转让和外部转让两种。转让中的实务操作也根据转让形式的不同而不同。 1、第一内部转股:出资股东之间依法相互转让其出资额,属于股东之间的内部行为,可依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变更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及出资证明书等即可发生法律效力。 2、向第三人转股:对于向第三人转股,公司法的规定相对比较明确: 第一根据我国《公司法》第72条的规定,需要书面通知其他股东,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超过半数同意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