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在北京开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对反家庭暴力法草案二次审议稿进行了审议。在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对反家庭暴力法草案进行初次审议后,草案吸收了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社会各方的意见,在家庭暴力的定义、强调反家暴的共同责任以及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护等方面作出重要修改和完善。
在反家庭暴力法的初次审议稿中,家庭暴力被定义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对家庭成员实施的侵害行为”。一些常委会组成人员、地方和部门提出,除身体暴力外,精神暴力等也是现实中经常出现的暴力形式,建议扩大家庭暴力的范围。对此,二次审议稿对家庭暴力的定义进行了修改:“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这一修改使得家暴的定义更加科学、准确,也使反家庭暴力法的适用范围与我国国情和实际更加贴合。
此外,有意见提出,初次审议稿将家暴主体范畴局限于家庭成员,忽视了司法实践中经常出现的抚养、监护、寄养、同居等共同生活的人员。因此,二次审议稿在附则中增加规定: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初次审议稿中明确规定,“反家庭暴力是全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政府有关部门等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有意见认为,反家暴法应当进一步提倡建立和谐家庭关系,同时应当在把握好公权力介入家庭关系尺度的前提下,明确国家和政府的责任。对此,二次审议稿中不仅要求“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而且明确提出“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家庭和睦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既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现实需要,体现了对妇女儿童等弱势群体权益的保护,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与保障。但也有意见提出,初次审议稿对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司法实践中,因年老而丧失部分行为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遭受家庭暴力或者被忽视、遗弃的情况较多,草案应当增加规定一些特殊的保护措施。
对此,二次审议稿作出相应修改,明确规定: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同时,二次审议稿还增加了一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护送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
强制报告、告诫书、人身安全保护令等主要制度是初次审议稿的一大亮点,但规定大多比较原则,有意见提出应当增强可操作性和约束力。对此,二审审议稿对强制报告制度作出重要修改,在中小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之外,将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也纳入到强制报告的主体之中,规定这些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也得到细化和完善。二次审议稿将可代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主体由近亲属扩大到公安机关、妇联、基层自治组织、救助管理机构等,明确保护令由法院以裁定形式作出,并规定基层法院也可以管辖人身安全保护令案件。此外,保护令的时限也进一步得到明确:一般为受理申请后的72小时以内,情况紧急的为24小时以内,公安机关和基层自治组织应当协助人身安全保护令的执行。
精神暴力怎么维权
精神暴力有哪些行为
1、一方对另一方经常性的威胁、恫吓、辱骂造成对方精神疾患的。
2、以伤害相威胁,以损害家具、伤害动物、打骂孩子相恫吓造成对方精神恐惧、安全受到威胁的。
3、为达到精神控制的目的对配偶经常性的当众或私下恶意贬低、羞辱、挖苦、奚落、嘲笑、谩骂致对方不堪忍受的。
4、经常刁难、干涉、猜疑、阻止限制对方行动自由,影响对方正当工作生活的。
精神暴力如何维权
在反家庭暴力法立法中,家庭暴力的界定很重要。这次法律明确,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数据显示,我国的婚前同居数量在17年间翻了30倍,80后更是有高达6成的人在婚前同居。同居关系中发生的暴力,算不算家暴,一直是争议焦点。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苏*林说,反家暴法对此做出了明确规定。除家庭成员外,有同居关系的人等之间发生的暴力行为,也适用本法。
精神暴力属于家庭暴力吗
据最高法去年统计,全国约有24.7%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妇联系统每年受理4到5万件家暴投诉;近10%的故意杀人案件涉及家庭暴力。
范围扩展到精神暴力
更有利于预防家暴发生
什么是家庭暴力在很多人的概念里,家庭暴力就是丈夫打老婆。事实上,据全国妇联调查,妇女、老人、小孩、残疾人等都是我国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在暴力形式上,尽管殴打等身体侵害仍是家庭暴力的主流,但辱骂、恐吓等精神暴力的严重性也越来越凸显。
对此,反家暴法规定,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车*铁表示,将家庭暴力的范围扩展到精神暴力,更有利于全面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行为的发生。
另外,在现实生活中,未婚同居的现象已经较为常见;而由于住房紧张等原因,有许多离婚家庭双方“离婚不离家”。为保护这部分人群的权益,反家暴法在附则中特别指出:家庭成员以外共同生活的人之间实施的暴力行为,参照本法规定执行。
-
精神暴力是否纳入家暴的范畴
471人看过
-
性暴力应该纳入家暴范畴吗
155人看过
-
性暴力应该纳入家暴范畴吗
380人看过
-
家庭暴力的范围是否包括精神暴力?
308人看过
-
家庭暴力是否应该纳入刑事责任范畴
94人看过
-
精神暴力是否属于家庭暴力
326人看过
未婚同居即男女双方以非夫妻名义公开或秘密地共同生活的一种两性关系。 1、未婚同居的关系不受到法律保护,如果向法院提起解除同居关系的诉讼,法院不会受理。 2、但是因同居期间财产分割或者子女抚养纠纷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 更多>
-
精神暴力是否纳入家暴的范畴宁夏在线咨询 2022-09-02纳入家暴范畴。《反家暴法》首次对家庭暴力的范畴予以法律形式明确,“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家庭精神暴力应像家庭暴力一样,在离婚时得到赔偿。但是,由于家庭精神暴力行为极难界定,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对此作出规定。一般来讲,精神暴力是家庭成员之间实施的经常性的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不法行为,对家庭成员之间的精神折磨为精神暴力的常见
-
精神暴力可以纳入家暴范畴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25纳入家暴范畴。《反家暴法》首次对家庭暴力的范畴予以法律形式明确,“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均属。家庭精神暴力应像家庭暴力一样,在离婚时得到赔偿。但是,由于家庭精神暴力行为极难界定,目前并没有相关法律对此作出规定。一般来讲,精神暴力是家庭成员之间实施的经常性的侵犯他人人格尊严的不法行为,对家庭成员之间的精神折磨为精神暴力的常见
-
精神家暴是否算家暴?西藏在线咨询 2023-01-24精神暴力也属于家暴。经常性谩骂、恐吓等精神侵害行为,属于法律规定的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法》将家庭暴力界定为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 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按照表现形式划分,可分为身体暴力、情感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控制。 情感暴力又称心理暴力,家庭中的情感暴力是指某位家庭成员对其他家庭成员的诋毁、嘲弄、威胁和恐吓、歧视、排斥、忽视和其它非身体形式
-
精神家暴是否算家暴湖南在线咨询 2022-11-15精神暴力也属于家暴。经常性谩骂、恐吓等精神侵害行为,属于法律规定的家庭暴力。 《反家庭暴力法》将家庭暴力界定为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 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按照表现形式划分,可分为身体暴力、情感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控制。 情感暴力又称心理暴力,家庭中的情感暴力是指某位家庭成员对其他家庭成员的诋毁、嘲弄、威胁和恐吓、歧视、排斥、忽视和其它非身体形式
-
精神冷暴力是不是家庭暴力西藏在线咨询 2023-07-26精神冷暴力是家庭暴力。 【法律依据】 《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