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股东以自己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通常情况下,一人有限公司股东仅以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但如果该股东无法证明自身财产独立于公司的,需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公司法》第三条
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公司法》第六十三条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的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一人有限公司也可以称之为独资公司,一般一人有限公司是不设立股东会的,而自然人和法人都可以设立一人有限公司,但是该公司的股东却具有唯一性。另外就是,自然人在设立了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之后,就不允许再设立其他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对于这类公司的债务,一般还是以公司财产来独立承担,除非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个人的财产,这个时候股东才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一、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可否投资设立新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一个自然人只能投资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所以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投资设立新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一个自然人只能投资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该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能投资设立新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应当在公司登记中注明自然人独资或者法人独资,并在公司营业执照中载明。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章程由股东制定。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设股东会。股东作出《公司法》第三十七条第一款所列决定时,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并由股东签名后置备于公司。
-
对债务有责任吗,股东承担公司债务的条件
411人看过
-
公司股东对公司债务承担什么责任,法律上怎样认定
451人看过
-
公司对股东债务承担责任的法律规定
145人看过
-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及股东有限责任而逃避债务,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162人看过
-
公司新股东对债务承担
388人看过
-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出现债务时,股东是否承担责任
397人看过
公司债务是指公司与特定债务人之间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 这种债权债务关系可能表现为多种形式,如合同、侵权、多式运输合同、加工承揽、技术咨询或服务合同等,可能涉及到金钱、物品或金钱与物品的组合。... 更多>
-
股东对公司有没有责任承担债务重庆在线咨询 2023-05-11根据《公司法》第二十条,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股东权利给公司或者其他股东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因此,公司债务股东一般承担
-
一人公司对股东债务的责任贵州在线咨询 2023-07-06公司出现损失时,股东承担的责任以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经营过程中的债务不承担连带责任。 公司股东作为公司的出资人,一般情形下,对于公司的债务均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但如果股东存在虚假出资、出资不到位、抽逃出资、公司清算未依法履行通知和公告义务等情形,需承担连带责任。 一人公司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个人财产的,应对公司债务向债权人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此为法定之债。除债权人同意之外,
-
公司破产,股东需要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公司债务如何承担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5-10公司破产后,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股东还需要对债务承担相应的责任: 1、借款人股东出资不实,但实际出资达到公司法规定的最低注册资本限额的,借款人股东应在出资不足范围内对借款人的债务承担补充清偿责任。 2、借款人股东抽逃公司资本,但借款人实际出资达到公司法规定的最低注册资本限额的,借款人股东应在抽逃公司资本范围内对借款人的债务承担补充清偿责任。 3、借款人股东出资不足或者抽逃出资导致借款人实有资本低于公
-
股东欠债个人债务公司承担什么责任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161.股东仅以出资为限承担有限责任,没有以个人财产偿还公司债务的义务。 2.《公司法》第三条【法人财产权及股东责任】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
公司对股东债务直接承担连带责任吗?天津在线咨询 2023-02-22股东一般不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需要承担连带责任: 1.虚假出资。 2.出资不到位。 3.抽逃出资。 4.公司清算未依法履行通知和公告义务。 5.执行未经确认的清算方案。 6.股东未在法定期限内进行清算。 7.股东怠于履行义务,致无法进行清算。 8.公司解散后恶意处置公司财产。 9.提供虚假清算报告骗取公司注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