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条为了保障网络安全,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健康发展,制定本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建设、运营、维护和使用网络,以及网络安全的监督管理,适用本法。第三条国家坚持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发展并重,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鼓励网络技术创新和应用,支持培养网络安全人才,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高网络安全保护能力。第四条国家制定并不断完善网络安全战略,明确保障网络安全的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提出重点领域的网络安全政策、工作任务和措施。第五条国家采取措施,监测、防御、处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秩序。第六条国家倡导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推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措施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网络安全的良好环境。第七条国家积极开展网络空间治理、网络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网络治理体系。第八条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国务院电信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机关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网络安全保护和监督管理职责,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确定。第九条网络运营者开展经营和服务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商业道德,诚实信用,履行网络安全保护义务,接受政府和社会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第十条建设、运营网络或者通过网络提供服务,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的强制性要求,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网络安全、稳定运行,有效应对网络安全事件,防范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根据《网络安全法》。
-
两高司法解释网络诽谤内容
108人看过
-
2023年两高最新司法解释,两高司法解释刑九受贿解读
167人看过
-
2022最新两高关于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司法解释全文是什么
190人看过
-
两高院发布危害生产安全刑事案件司法解释
497人看过
-
最高法信息网络传播权司法解释全文内容有哪些
318人看过
-
两高新解释厘清网络谣言的法律边界
336人看过
-
两高贿赂司法解释司法解释贵州在线咨询 2021-12-05《刑法》第三百九十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或者向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和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行贿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或者给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或者给国家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七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
-
怎样解释网络安全怎样解释网络数据广西在线咨询 2022-09-01网络,是指由计算机或者其他信息终端及相关设备组成的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传输、交换、处理的系统。,是指通过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对网络的攻击、侵入、干扰、破坏和非法使用以及,使网络处于稳定可靠运行的状态,以及保障网络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的能力。网络数据,是指通过网络收集、存储、传输、处理和产生的各种电子数据。《网络安全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网络空间安全管理方面问题的基础性
-
两高挪用公款司法解释两高挪用公款司法解释山东在线咨询 2021-12-05《刑法》基本规定第三百八十四条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三个月以上未偿还的,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且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全国法院经济犯罪案件审理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文件法2003年11月
-
利用信息网络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河南在线咨询 2021-12-05《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一)捏造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传播;(二)将信息网络上涉及他人的原始信息内容篡改为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或者组织、指使人员在信息网络上传播;明知是捏造损害他人名
-
两高诈骗司法解释违法天津在线咨询 2021-12-13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自2011年4月8日起施行),诈骗公私财产价值3000元至1万元以上、3万元至1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上的,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金额大、金额大、金额特别大。公私财产诈骗符合上述规定的金额标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从严处罚:(一)发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