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地区的五险一金缴纳基数将根据上一年月平均工资与当地上年底职工平均工资的比值来确定。如果比值在60%至300%之间,则实际工资将被作为缴费基数。如果比值小于60%,则按照60%计算缴费基数;如果比值大于300%,则按照300%计算缴费基数。
1.如果上一年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底职工平均工资的300%及以上,那么该地区的五险一金缴纳基数将按照月平均工资的300%计算。
2.如果上一年月平均工资低于当地上年底职工平均工资的60%及以下,那么该地区的五险一金缴纳基数将按照月平均工资的60%计算。
3.如果上一年月平均工资在当地上年底职工平均工资的60%至300%之间,那么该地区的五险一金缴纳基数将按照实际工资进行申报。
五险一金是指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几种保障性待遇的合称,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及住房公积金。
五险一金,单位需要承担一部分,这部分从单位银行账户中直接扣除,员工也需要承担一部分,从员工工资中扣除。
【 社 保 基 数 】 根 据 工 资 水 平 不 同 , 五 险 一 金 缴 纳 标 准 有 哪 几 种 ?
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社会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时足额缴纳。而社会保险费的缴纳基数,则依据工资水平不同,分为以下几种:
1. 职工工资收入不超过当地社会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作为缴费基数。
2. 职工工资收入在当地社会平均工资60%至300%之间的,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60%至300%作为缴费基数。
3. 职工工资收入在300%至1000%之间的,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00%至1000%作为缴费基数。
4. 职工工资收入超过当地社会平均工资300%的,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300%作为缴费基数。
以上规定,旨在保障职工在缴纳社会保险时,能够依据个人工资水平,合理分担社会保险费用,确保社会保险制度的健康运行。同时,也体现了国家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和保障,使更多的职工享受到更优质的社会保险服务。
总之,根据不同工资水平,我国五险一金缴纳基数有明确的计算方法,旨在保障职工权益,促进社会保险制度健康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三十日内为其职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未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的,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其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自愿参加社会保险的无雇工的个体工商户、未在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非全日制从业人员以及其他灵活就业人员,应当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申请办理社会保险登记。国家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个人社会保障号码为公民身份号码。
-
国有单位租房相关制度
471人看过
-
劳动保险制度中工伤待遇的规定
203人看过
-
职工工伤享15项保险待遇单位支付6项待遇
155人看过
-
缴纳单位养老保险享受的待遇
191人看过
-
单位有义务先行垫付工伤保险待遇吗
386人看过
-
单位没有交失业保险能享受什么待遇
479人看过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储金,是用于住房的一种资金。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福利性和返还性的特点。... 更多>
-
-
四川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制度湖北在线咨询 2023-08-25工伤保险是作为员工的基本福利待遇,那么最新标准是什么?以及工伤保险待遇四川2018年的赔偿标准是什么?根据相关规定,我们我们国家队工伤经过工伤鉴定后可以分为一至十级,这时间会有不同的赔偿标准。下面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
-
工伤保险单位对待遇有何规定?浙江在线咨询 2022-08-10工伤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基本平衡的原则筹集,实行市级统筹、管理。 工伤保险基金来源: (一)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 (二)工伤保险费滞纳金; (三)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增值收入; (四)财政补贴。
-
工伤待遇制度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12一、职工工伤待遇 1、工伤职工到指定医院治疗工伤或职业病所需的挂号费、诊疗费、住院费、医疗费、药费、就医路费全额报销。经批准转外地治疗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按照本企业职工因公出差的标准报销。 2、工伤职工住院治疗期间,按照本市职工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2/3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 3、工伤职工治疗非工伤范围的疾病,其医疗费用按照现行劳保医疗及大病医疗费用社会统筹的有关规定执行。 4、职工因工负伤或者
-
用人单位应由用人单位支付哪些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工伤保险待遇标准山西在线咨询 2022-01-07应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 (1)工伤职工住院治疗期间的住院伙食补助费,由职工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经批准转诊转院去外地就医所需的交通费、食宿费由职工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2)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用人单位按月支付;生活不能自理的,由用人单位派人护理,所需陪护费用由用人单位按协议支付,但最低不能低于我市最低工资标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