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所应当满足的犯罪构成条件包括: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如何处罚?
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既遂的处罚是:1、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恐怖信息是指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公众恐慌,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虚假信息。
《刑法》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什么要件满足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209人看过
-
被定罪的条件是什么:传播虚假恐怖信息?
134人看过
-
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184人看过
-
构成虚假恐怖信息罪的量刑情况分析
224人看过
-
如何理解本罪中的“虚假的恐怖信息”
365人看过
-
报假警是否涉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
323人看过
犯罪构成的四个要素是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的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只有符合上述四个条件的,才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但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予以否定。... 更多>
-
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和造假恐怖信息罪的区别福建在线咨询 2022-10-12二者之间的区别是: (1)主观故意的内容不同。本罪的主观故意内容为明知编造、传播的是虚假恐怖信息而仍决意为之;后罪的主观故意内容却表现为明知是虚假的危险物质而决意投放。 (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故意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后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险物质。 (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为虚假的恐怖信息。
-
传播恐怖事件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应诉范围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2-061、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定为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 2、明知是虚假的疫情,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定为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3、法律依据;《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条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
-
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应当具备哪些条件上海在线咨询 2021-11-25构成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条件: 主观要件: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主体要件: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 (3)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社会秩序; (4)客观要件:客观上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
-
怎样判断虚假恐怖信息罪湖南在线咨询 2023-08-09构成编造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条件为: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主观方面为故意。
-
如何量刑虚假恐怖信息罪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15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