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放火罪的证据有哪些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1-15 15:49:42 175 人看过

一、我国放火罪的证据有哪些

1、物证,是指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物品和痕迹。如作案工具、赃款赃物、指纹、脚印、犯罪行为侵犯的对象、犯罪行为产生的物品,以及其他可能揭露犯罪和查获犯罪嫌疑人的实物和痕迹。物证的客观性较强,比较容易查实,在证明活动中不仅应用广泛,而且有其他证据不能替代的作用。

2、书证,是指以其记载的内容和反映的思想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书面材料或其他物质材料。书证表现形式通常是文字,但也可是图表或符号;形成书证的惯常工具是纸和笔,但并不拘泥于此。

3、证人证言,是指证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证人证言一般是口头陈述,以笔录加以固定;办案人员同意由证人亲笔书写的书面证词,也是证人证言。

4、被害人陈述,是指刑事被害人就其受害情况和其他与案件有关的情况向公安司法机关所作的陈述。自诉人和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如果是被害人,他们的陈述也是被害人陈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就有关案件的情况向侦查、检察和审判人员所作的陈述。通常也称为“口供”。它的内容主要包括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承认自己有罪的供述和说明自己无罪、罪轻的辩解。

6、鉴定结论,是指受公安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的鉴定人,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作出的书面结论。刑事案件中需要进行鉴定的专门性问题非常广泛,常见的有法医学鉴定、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书法笔迹鉴定、痕迹鉴定、化学鉴定、会计鉴定、技术鉴定等。

7、勘验笔录,是指办案人员对于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痕迹、尸体等勘查、检验中所作的记载。包括文字记录、绘图、照相、录像、模型等材料。检查笔录,是指办案人员为确定被害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某些特征、伤害情况或生理状态,而对他们的人身进行检验和观察后所作的客观记载。

8、视听资料,是指以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或其他高科技设备所存储的信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资料。视听资料是现代高科技发展的重要产物和先进成果,它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也是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9、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

(一)物证;

(二)书证;

(三)证人证言;

(四)被害人陈述;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六)鉴定意见;

(七)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八)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二、放火罪认定要件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由于放火罪社会危害性很大,所以本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放火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的放火行为会引起火灾,危害公共安全,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三、放火罪的判刑标准有哪些

1、故意放火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故意放火危害公共安全,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依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

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

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04日 11:05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放火罪有哪些判刑处罚
    一、放火罪有哪些判刑处罚1、放火罪的判刑处罚是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二、放火罪怎么认定1.一般放火行为,是指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在客观上都可能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因此,它们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而在于前者危害公共安全,后者不危害公共安全。2.根据刑法理论,结
    2023-04-20
    58人看过
  • 放火罪都有哪些表现呢?
    放火罪的表现具体是指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构成放火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放火罪的客观表现是什么放火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及公共安全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放火”是指行为人使用各种导火材料,点燃目的物,或者利用既存的火种即可以引起火灾的危险因素,引起公私财物的燃烧,制造火灾的行为。放火既可以采用作为的方式实行,如用引燃物将目的物点燃,也可以采用作为的方式实行,但作为方式构成的放火罪,必须以负有防止火灾发生特定义务的人员为前提,也就是行为人对形成火灾原因的火情具有防止火灾发生的特定义务,且根据其主、客观条件有能力履行这一义务而没有履行,以致造成火灾的。《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
    2023-07-29
    442人看过
  • 根据我国法律放火罪未遂的法律规定是怎样进行的?
    一、放火罪放火罪是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被放在危害公共安全罪之首。放火罪是故意引起火灾,损坏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对于放火罪的未遂既遂问题,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放火罪有无未遂既遂之分,一是放火罪的未遂既遂如何区分。二、根据我国法律放火罪未遂的法律规定是怎样进行的?根据我国刑法第114条的规定放火方法进行破坏,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115条规定放火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虽然从刑法第114条的规定看,只要实行放火行为,不管其行为是否终了,不管是否造成严重后果,只要危及公共安全,就构成放火罪;从刑法第115条,放火造成了严重后果,出现了重伤、死亡,或者财产严重损失,法律规定给予更为严厉的法定刑,但是对于放火罪来说,还是应该有未遂和既遂之分的。未遂问题存在于直接故意实施的犯罪之中,放火
    2023-05-03
    181人看过
  •  放火罪行的法律制裁有哪些?
    纵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根据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纵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在执行放火罪刑罚时,会依据情况决定是行政拘留还是刑事拘留。行政拘留一般长达15天,刑事拘留在24小时内审问。执行放火罪刑罚时,会依据情况决定是行政拘留还是刑事拘留。行政拘留一般长达15天,刑事拘留在24小时内审问。纵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根据我国现行刑法规定,纵火罪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罪名之一,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纵火罪是故意犯罪的一种,其侵害对象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 放 火 罪 行 政 拘 留 标 准放火罪,根据我国《刑法》第三百一十四条规定,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根据该条规定,放火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
    2023-09-08
    233人看过
  • 我国刑法如何规定放火罪刑罚?
    放火罪的量刑标准为:犯此罪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刑法中如何规定保险诈骗罪量刑标准刑法中规定保险诈骗罪的量刑标准:1、触犯本罪的,一般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1-10万元罚金;2、犯罪数额达到巨大标准、情节严重的,处5-10年有期徒刑,并处2-20万元罚金;3、犯罪数额达到特别巨大标准、情节特别严重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2-20万元罚金或没收财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
    2023-07-17
    417人看过
  • 我国刑法对放火罪既遂的量刑规定?
    放火罪既遂处罚标准为行为人会被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若因放火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我国刑法对放火罪既遂的量刑规定?的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n过失犯前款罪的
    2022-07-04
    457人看过
  •  放火罪审判依据
    放火罪的既遂标准包括四个方面:放火、火势蔓延、故意和危害公共安全。放火罪是以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如果是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放火罪,行为人必须负有防止火灾发生的特定义务,而且能够履行这种特定义务而不履行,以致发生火灾。放火罪的既遂标准是:1.已经放火,并且火势已经蔓延至公共安全受到威胁的程度。2.行为人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3.实施了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4.如果是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放火罪,行为人必须负有防止火灾发生的特定义务,而且能够履行这种特定义务而不履行,以致发生火灾。 放 火 罪 主 观 方 面 有 哪 些 要 求 ?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在主观方面,放火罪要求行为人具有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此外,放火罪还要求行为人具有放火罪故意,即明知自己
    2023-09-08
    100人看过
  • 放火罪找不到证据能定罪吗
    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放火行为构成刑事犯罪的,在找不到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不能认定有罪的情况下,法院是会作出无罪宣告的。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放火罪的认定(一)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一般放火行为,是指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与一般放火行为,在客观上都可能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因此,它们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造成轻微的危害结果,而在于前者危害公共安全,后者不危害公共安全。从理论上说,界限不难区分。但在司法实践中,在处
    2023-04-17
    130人看过
  •  我国盗窃罪判定依据有哪些?
    该段内容描述了盗窃罪的定罪标准。盗窃公私财物价值在1000元以上可定罪为盗窃罪;或盗窃公私财物价值800元,满足使用破坏性手段、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或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造成严重后果或具有其他恶劣情节的条件之一,也可定罪为盗窃罪。目的在于非法占有,盗窃公私财物价值在1000元以上可定罪为盗窃罪;或盗窃公私财物价值800元,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也可定罪为盗窃罪:1.使用破坏性手段盗窃,导致公私财产损失;2.盗窃残疾人、孤寡老人或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3.造成严重后果或具有其他恶劣情节。1. 盗窃罪认定标准:破坏性手段与恶劣情节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占他人公私财物的行为。在盗窃罪的认定中,破坏性手段和恶劣情节是重要的考虑因素。破坏性手段指的是在盗窃过程中,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的暴力、威胁或者其他威胁性手段。例如,使用武器、威胁被害人的生命安全等。恶劣情节指的是盗窃行为本身对社会造成的危
    2023-08-18
    224人看过
  • 我国法律中是否有关于放火的处罚
    一、我国法律中是否有关于放火的处罚?1、法律中有关于放火的处罚,法院对放火罪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若是放火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法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以放火的手段杀害(烧死)特定个人的行为,即为了杀人而使用危险方法,危害或者足以危害到公共安全的,以放火罪论处。为了杀人而使用了危险的方法即指向的特定的对象,没有也不可能危害到公共安全的,应当以故意杀人罪或者伤害罪论处。如在单独的一家人房屋放火以及在某人家中的饭碗中投毒。杀人以后,使用危险方法毁尸灭迹的,应当实行数罪并罚。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一百一十五条第一款,放火、决水、爆炸、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
    2024-01-03
    136人看过
  • 我国放火罪和寻衅滋事罪的区别是什么?
    一、我国放火罪和寻衅滋事罪的区别是什么?放火罪和寻衅滋事罪的区别是犯罪的构成要件不一样,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放火罪是通过放火,危害公共安全,而寻衅滋事是通过肆意挑衅危害他人。实施放火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放火”是指故意使对象物燃烧、引起火灾的行为;火灾是指在时间上或者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放火的方法没有限制,既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既可以直接使对象燃烧,也可以通过媒介物使对象燃烧,还可以通过既存的火力引起对象燃烧。燃烧的对象物既可以是财物,也可能是财物以外的其他物质。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也成立放火罪。燃烧财物时,不管财物是他人所有还是自己所有,只要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就属于放火。燃烧他人财物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只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燃烧自己财物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不构成犯罪。由于放火是危险性很大的行为,故只要发生了危害公共安全的具体危险就构成放火罪(具体危险犯),不
    2024-01-30
    236人看过
  • 失火罪的司法解释是什么?失火罪与放火罪有哪些区别?
    一、失火罪的司法解释失火罪没有最高院的司法解释;根据刑法第115条第2款规定,它是指由于行为人的过失而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这是一种以过失酿成火灾的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具体地说: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从实践来看,本罪对公共安全的危害通常表现为,危害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和既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又危害重大公私财产安全两种情况。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引起火灾,造成严重后果的危害公共安全行为。首先,行为人必须有引起火灾的行为。失火一般发生在日常生活中,如吸烟引起火灾,取暖做饭用火不慎引起火灾。如果在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或擅离职守;或者在生产申违章作业或强令他人违章作业而引起火灾,则分别构成玩忽职守罪或者重大责任事故罪。如果火灾不是由于行为人的失火行为引起的,而是由于自然原因引起的
    2023-04-28
    401人看过
  • 构成放火罪的情形具体有哪些
    构成放火罪的情形有:1、放火危害公共安全的;2、放火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放火罪是指故意放火焚烧公私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一、汽油纵火未遂会判刑吗汽油纵火未遂会判刑,但是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应在放火罪的处刑基础上进行处理。放火罪通常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未遂犯可以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放火罪与失火罪的区别如下:1、犯罪客观方面的区别,失火罪必须造成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严重后果,才能构成。放火罪并不以发生上述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只要实施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放火罪即能成立;2、犯罪停止形态方面的区别,失火罪是过失犯罪,以发生严重后果作为法定要件,不存在犯罪未遂问题。但是放火罪存在;3、犯罪主体方面的区别,放火罪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即可构成;失火罪年满16周岁的人才负刑事责任;4、犯罪主观方面的区别,
    2023-02-20
    273人看过
  •  放火罪(吊销)的追究标准有哪些?
    放火罪的立案标准包括三种情况:1)过失引起火灾,造成死亡一人以上、重伤三人以上、公共财产或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2)造成十户以上家庭房屋烧毁、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二公顷以上、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积四公顷以上的;3)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若涉嫌以上三种情况之一,应予立案追诉。放火罪(吊销)的立案标准如下:1.过失引起火灾,涉嫌“造成死亡一人以上,或者重伤三人以上的;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经济损失五十万元以上的;2.造成十户以上家庭的房屋以及其他基本生活资料烧毁的;造成森林火灾,过火有林地面积二公顷以上,或者过火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地、苗圃地面积四公顷以上的;3.其他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放 火 罪 立 案 标 准 是 什 么 ?放火罪,即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第176条规定,故意杀人罪是
    2023-09-09
    493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放火罪取保候审需要哪些证据?
      陕西在线咨询 2022-12-15
      (一)概念 放火罪是指故意纵火焚烧公共财物,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二)构成 1、罪体 行为放火罪的行为是纵火。这里的纵火,是指使用各种引火物,点燃财物,制造火灾,危害公共安全。 客体放火罪的客体是财物与人身,包括焚烧工厂、矿场、油田、港口、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或者其他公私财产。焚烧上述财物,可能危及不特定多数人的健康和生命。应当指出,这里的财物,一般是指他人财物
    • 我国的放火法规定放火罪是判几年?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14
      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损害极端严重的,处死刑或无期徒刑。“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包括两种情况:一是放火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损害后果;二是放火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实际损害后果,但并不严重。在这两种情况下,只能根据本条的法定刑处罚。
    • 贪污罪在我国有哪些证据
      四川在线咨询 2023-01-16
      根据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证明贪污犯罪一般必须有以下几方面的证据: 1、犯罪主体方面的证据。 这方面的证据包括: (1)证明行为人身份、职务的证据; (2)证明单位性质的证据。除此之外还要有行为人自然方面的证据,自然情况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等。 2、犯罪主观方面的证据。这方面的证据包括:行为人供述、账册等书证,赃款用途证据等。 3、犯罪客观方面的证据。具体包括证明作案时间、地点、过程
    • 放火没有证据吗
      湖南在线咨询 2023-08-29
      1、证据是公安机关乃至法院审判一个案件至关重要的存在,在放火案中,没有证据作为有力支持也很难制裁纵火者。但如果只是没有直接证据,我们却可以通过收集间接证据、辅助证据、物证等来得出案件的真相。放火案一般需要公安机关和消防部门合力侦破,对放火案进行侦破。
    • 根据我国法律以放火方式故意伤害应该定哪些罪
      上海在线咨询 2022-07-27
      以放火方式故意伤害被判多少年?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以放火或者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根据以上114条和第115条的规定,犯放火罪的,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重伤、死亡或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