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2-04-25 08:03:09 401 人看过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规定:“母公司与子公司、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销售商品或其他方式形成的固定资产所包含的内部未实现销售损益应当抵销;对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与未实现内部销售损益相关的部分应当抵销”。此规定没有规范由于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产生暂时性差异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合并抵销。笔者就此问题分析探讨。

一、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与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应当将资产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可收回金额,减记的金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依此规定,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当存在减值迹象并确认发生减值时,按准则规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为: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一方面作为资产损失减少了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形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减少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可以所得税前扣除;但未经核定不符合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各项资产减值准备、风险准备等准备金支出不得所得税前扣除。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不同,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提减值后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产生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企业将其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

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购入企业按售价(假设不考虑增值税及其他费用)作为固定资产原价入账;销售企业要按售价确认销售收入并计算销售利润。从企业集团角度看,该交易只是物资的内部调拨,不会产生损益。但在日常会计业务处理中,购入企业计提的减值准备中包含了内部未实现的销售利润,为此,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必须将多计提的减值准备中包含了内部未实现销售利润予以抵销,同时抵销由此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首次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期间的抵销处理

企业集团内部交易形成的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及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处理有两种情况:

第一,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小于或等于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账面余值(即:原价中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的账面余值=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累计多计提的折旧额),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抵销数额为内部计提的减值准备数额,同时抵销由此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

第二,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大于固定资产原价中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的账面净值,其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抵销数额不能超过固定资产原值中未实现的内部销售利润的账面余值(从企业集团角度看,已发生减值)。同时抵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金额。

例1:20×7年1月1日,A公司(母公司)以500000元价格(不考虑增值税及其他费用)将其生产的产品销售给B公司(子公司),产品的销售成本为400000元,销售毛利率为20%。B公司购入该产品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并按500000元作为固定资产入账。会计和税法折旧年限为5年,均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B公司所得税率为25%(为了简化处理,20×7年度按12个月计提折旧)。20×8年12月31日,假定B公司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276000元,其使用年限为3年。A公司20×8年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有关抵销处理如下:

20×8年B公司有关业务处理

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0000-500000÷5×2)-276000=24000(元)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500000-500000÷5×2-24000=276000(元)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500000-500000÷5×2=300000(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000-276000=24000(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24000×25%=6000(元)

本年原值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账面余值=(500000-400000)-(500000-400000)÷5×2=60000(元)

B公司本年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4000元小于当年原值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账面余值60000元,应将计提的减值准备全部抵销,同时抵销递延所得税资产。

(1)计提减值准备的抵销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4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24000

(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

借:所得税费用(24000×25%)6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6000

上例中,若B公司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大于年原值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账面余值60000元,企业集团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最多只能抵销6000元,超过部分不能抵销,因为企业集团的固定资产已发生了减值。

三、以后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期间的抵销处理

企业集团在以后会计期间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首先,应将以前期间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递延所得税资产对本期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予以抵销,调整本期初未分配利润的数额。其次,一是期末经减值测试固定资产仍继续减值,则须将本期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由此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予以抵销;二是经测试固定资产不再减值,其差异发生相反变化应将回转差异对递延所得税资产予以抵销。

例2:接例1,20×9年12月31日,假定B公司表明其可收回金额为162000元,尚可使用年限为2年。A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有关抵销处理如下:

B公司当年本年业务处理:

提取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0000-500000÷5×2-276000÷3)-162000]-24000=22000(元)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500000-500000÷5×2-276000÷3)-(24000+22000)=162000(元)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500000-500000÷5×3=200000(元)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0000-162000=38000(元)

本期确认暂时性差异=38000-24000=14000(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14000×25%=3500(元)

原值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账面余净值=原价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累计多计提的折旧—本年初累计已计提的减值准备=100000-(100000÷5×2)-(100000-40000-24000)÷3-24000=24000(元)

B公司本年提取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2000元小于当年原值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净值24000元,应将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全部抵销,同时抵销本期形成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A公司合并抵消处理如下:

(1)以前期间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抵销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400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24000

(2)以前期间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60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6000

(3)本期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抵销

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2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22000

(4)本期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销

借:所得税费用350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3500

例3:依据例1资料,若20×9年度固定资产未发生减值,A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的抵销处理如下:

B公司当期业务处理: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500000-500000÷5×2-276000÷3-24000=184000(元)

固定资产计税基础=500000-500000÷5×3=200000(元)

累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0000-184000=16000(元)

本期确认暂时性差异=本期累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上期累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16000-24000=-8000(元)

本期转回递延所得税资产=-8000×25%=-2000(元)

A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上年未分配利润的调整分录与上例相同,本年度抵销分录为: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2000

贷:所得税费用2000

以后各期合并抵销处理分别年初未分配利润的调整和本期相关项目的合并抵销处理,不再赘述。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届满时,购买企业内部交易取得的固定资产已不复存在,固定资产中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也转化成已实现的利润,但必须调整期初未分配利润。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7月20日 14:18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固定资产评估增值是否缴纳所得税
    1.纳税人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规定,进行清产核资时发生的固定资产评估净增值,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2.纳税人以非现金的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对外投资,发生的资产评估净增值,不计人应纳税所额。但在中途或到期转让、收回该项资产时,应将转让或收回该项投资所取得的收入与该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投出时原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应纳税所得额,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3.纳税人在产权转让过程中,发生的产权转让净收益或净损失,计人应纳税所得额,铱法缴纳企业所得税。国资产产权转让净收益,凡按国家有关规定全额上交财政的,不计人应纳税所得额。4.企业迸行股份制改造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应相应调整账户,所发生的固定资产评估增值可以计提折旧,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一、固定资产的企业所得税的处理规定(一)不得计算折旧扣除的固定资产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企业按照规定计算的固定资产折旧,准予扣除。但下列固定资产不得计算折旧扣除:1.房屋
    2023-03-02
    154人看过
  • 外资企业所得税递延
    企业所得税
    一、外企所得税的税收优惠现行外资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地区投资优惠、生产性投资优惠、再投资退税的优惠,以及预提税方面的优惠。(一)区域性的税收优惠1、经济特区的税收优惠:设在经济特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在经济特区设立机构、场所从事生产、经营的外国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2、沿海开放城市(地区)的税收优惠:设在沿海经济开放区和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在城市的老市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24%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3、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税收优惠: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4、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税收优惠:设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二)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1、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对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的年度起,“二免三
    2023-06-06
    183人看过
  •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如何理解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和暂时性差异相对应的,可抵减暂时性差异是将来可用来抵税的部分,是应该收回的资产,所以对应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根据坏账来计算的,具体如下:1、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指对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的一项资产。而对于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均应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某些特殊情况除外;2、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对于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例如会计折旧小于税法折旧,导致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如果产品已经对外销售了,就会影响利润,所以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当期的所得税费用;3、如果暂时性差异不影响利润,而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则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资本公积。例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照公允价值来计量的,公允价值产升高了,会
    2023-07-22
    407人看过
  • 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步骤是什么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步骤是什么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所得税费用二、基础介绍递延所得税负债是由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对应影响利润的暂时性差异,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该调整“所得税费用”。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已支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具体分析如下: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相乘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原则上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包括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原则上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税所得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包括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税所得是指未来期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
    2023-04-30
    310人看过
  • 计提减值准备以后固定资产折旧提取
    一、开始计提减值准备当期期末的会计核算例1:某工业企业生产用一台设备账面原价为1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8年,预计净残值率为4%,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已使用3年,累计折旧额为36万元。第4年年末对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进行检查对比,其可收回金额为40万元,并采用追溯调整期初留存收益等相关项目。假设该固定资产第1年、第2年、第3年年末可收回金额分别为85万元、65万元、50万元。为方便本例说明,固定资产折旧在年末时按年计提,企业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提取比例分别是10%和5%.(1)计算由于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万元,下同)每年计提固定资产折旧=(100-100×4%)/8=12第1年应计提减值准备=100-12-85=3第2年应计提减值准备=100-12×2-3-65=8第3年应计提减值准备=100-12×3-8-50=6按照《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的规定,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023-04-27
    265人看过
  • 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条件有哪些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需要遵守的原则:一般情况下: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1、确认的一般原则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同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在估计未来期间能够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该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时,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1)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应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内,企业无法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影响,使得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相关的经济利益无法实现的,则不应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其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进而利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则应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2、在判断企业
    2023-04-30
    68人看过
  • 怎样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递延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
    税法规定1.《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4〕75号)规定,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包括3种情形:(1)6个行业(生物药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小型微利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研发和生产经营共用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2)所有行业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专门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单位价值不超过100万元的;(3)所有行业企业持有的单位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固定资产。2.可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方法是对所有行业企业2014年1月1日后新购进的专门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新购进的单位价值超过100万元的。其中,最低折旧年限不得低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十条
    2023-05-02
    238人看过
  • 房地产开发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提取的核算
    为了较真实地反映企业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即可变现价值,避免虚增资产价值,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按照现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应定期或在年终,对各项固定资产进行逐项检查,如发现有由于市场价格持续下跌、技术陈旧、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净值时,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净值的部分,计提减值准备,并设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进行核算。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按单项资产计提,提取时,记入“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借方和“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科目的贷方。如某开发企业有一台挖土机,账面原值200000元,已提累计折旧120000元,经检查该台挖土机的性能已经陈旧,预计可收回金额仅为30000元。则对可收回金额低于其净值80000元(200000元-120000元)的50000元(80000元-30000元)提取减值准备时,应作如下分录入账:借:营业外支出——计提的固定资产减
    2023-06-07
    227人看过
  • 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所得税处理
    《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以下简称《准则》)规定,企业发生非货币性交易时,应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18号,以下简称《通知》)规定,企业以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包括股份公司的法人股东以其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向股份公司配购股票,应在投资交易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按规定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下面以固定资产为例,分析说明企业以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的所得税处理。例如:2003年3月,甲公司以其生产设备对乙公司进行投资,该生产设备的账面原值为1000000元,已计提的累计折旧为200000元,公允价值为900000元;2004年6月,甲公司将该股权转让,取得价款1100000元。假设甲公
    2023-06-07
    314人看过
  • 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有哪些
    (一)除企业合并以外的交易,若其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则交易中产生的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不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承租方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会计准则规定应当将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以及相关的初始直接费用作为租入资产的入账价值,而税法规定以租赁协议或合同确定的价款加上运输费、途中保险费等的金额计价,对二者之间产生的暂时性差异,若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则违背了“历史成本”原则。例如,某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会计准则其入账价值为100万元,但按照税法规定,其计税基础为120万元,若将可抵扣暂时性差异20万元确认为一项递延所得税资产,会使该资产的入账价值减少20万元,此时既不是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也不是其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不符合会计准则中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确认标
    2023-05-04
    208人看过
  • 企业所得税 资产的净值
    一、企业所得税 资产的净值根据国税函(2010)79号第三条规定:“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转让股权收入扣除为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后,为股权转让所得。企业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不得扣除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等股东留存收益中按该项股权所可能分配的金额。”上述文件明确了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以及如何计算股权转让所得,股权转让所得=转让股权收入—取得该股权所发生的成本。转让股权收入包括货币和非货币形式的收入,对于非货币形式的收入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三条之规定,应按照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公允价值,是指按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实务中在没有可供参考的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可依据评估价格确定。对于取得股权所发生的成本的理解,应结合企业所得法实施条例第71条中关于投资资产计税基础的规定:通过支付现金方式取得的投资资产,以购买价款为成本;通过支付现金以外的方式
    2023-03-08
    106人看过
  • 资产评估增值所得超过标准是否可以允许5年内递延纳税
    【网友问题】企业接受捐赠、对外投资的资产评估增值所得如果超过当年应纳税所得额50%以上的,是否允许在5年内递延纳税?【律师解答】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取得财产转让等所得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2010年第19号公告)规定,企业取得财产(包括各类资产、股权、债权等)转让收入、债务重组收入、接受捐赠收入、无法偿付的应付款收入等,不论是以货币形式、还是非货币形式体现,除另有规定外,均应一次性计入确认收入的年度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之前,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已取消和下放管理的企业所得税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工作的通知》(国税发[2004]82号)文件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200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264号)文件规定,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发生的转让、处置持有5年以上的股权投资所得、非货币性资产投资转让所得、债务重组所得和
    2023-05-04
    479人看过
  • 资产减值准备项目中的税收筹划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当的会计原则和处理方法,在国家规定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税收筹划方法来减轻税负,从而实现企业税后收益的最大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税收筹划日益成为纳税人理财或者经营管理整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税收筹划又称为税务筹划,是指纳税人在履行法律义务的前提下,运用税法赋予的权利,通过企业经营、投资、理财等活动的事先筹划和安排,尽可能节约纳税的一种方法和手段。税收筹划不同于偷税、漏税。而是以税法为依据,做出缴纳税负最低的选择。税收筹划的目的在于减少纳税成本,谋求最大的税收利益。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我国的会计政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强制性会计政策:如会计期间的划分、记账货币、会计报告的构成和格式等。具体业务所遵循的会计政策,如应
    2023-05-05
    285人看过
  • 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缴所得税
    某公司2003年3月接受国内一家大型企业的捐赠,取得一套价值120万元的采掘设备。该公司财务部门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将该固定资产的价值记入了资本公积科目。2003年7月,当该公司向地税局预缴2003年上半年的企业所得税时,地税局的同志要该公司将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价值并入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该公司的会计不禁感到困惑:为什么按《会计制度》规定应计入资本公积的收入,还要缴企业所得税呢?其实,该公司财务部门依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关规定,将接受捐赠的资产记入资本公积账户是没有错的,但这并不能说明计入资本公积账户的收入就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第二条第(三)项的规定:企业接受捐赠的非货币性资产,须按接受捐赠时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
    2023-06-07
    165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有没有,借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贷固定资产的分录
      新疆在线咨询 2022-10-31
      固定资产减值分录应该是;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一旦减值确认,就无法还原,后续折旧应按照固定资产重新认定的价值折旧。
    • 递延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区别是什么
      河北在线咨询 2023-05-26
      递延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区别: 1、递延资产是指本身没有交换价值,不可转让,一经发生就已消耗,但能为企业创造未来收益,并能从未来收益的会计期间抵补的各项支出。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未来预计可以用来抵税的资产,递延所得税是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才会产生递延税款。 2、递延资产又指不能全部计入当年损益,应在以后年度内较长时期摊销的除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以外的其他费用支出,包括开办费、
    •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什么意思
      贵州在线咨询 2024-03-15
      所谓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由于固定资产市价持续下跌,或技术陈旧、损坏、长期闲置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将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影响固定资产折旧的主要因素如下:1、固定资产原价,是指固定资产的成本;2、预计净残值;3、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是指固定资产已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累计金额;4、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 递延所得税资产能抵销吗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2-10
      可以的,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时,企业应当将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以抵销后的净额列示。1.企业拥有以净额结算当期所得税资产及当期所得税负债的法定权利;2.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是与同一税收征管部门对同一纳税主体征收的所得税相关或者对不同的纳税主体相关,但在未来每一具有重要性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回的期间内,涉及的纳税主体体意图以净额结算当期所得税资产及当期所得税负债或是同时取
    • 递延所得税资产会计处理个人所得税
      甘肃在线咨询 2023-05-26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务处理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本科目应按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根据税法规定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及税款抵减产生的所得税资产,也在本科目核算。 三、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借记本科目,贷记“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科目。资产负债表日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