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民法典》之规定,军人的配偶提出离婚要求的,应当取得军人的同意。但是如果是因为军人一方的重大过错导致其配偶主张离婚,则无需军人一方同意。此处的过错包括:重婚、家暴、遗弃家庭成员、一方有赌博或吸毒等恶习不改;又如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等。
如果军婚非军人出轨犯法吗?
犯法的。
1.这个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军人一方出轨,属于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起诉到法院,符合法院判决离婚的情况;另外一种是军人配偶一方的出轨,则第三都涉嫌“破坏军婚罪”。
2.破坏军婚罪的概念及其构成破坏军婚罪,是指明知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之同居或者结婚的行为。破坏军婚罪的主观要件:破坏军婚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破坏军人婚姻关系的故意。就是说行为人必须明知对方是现役军人的配偶而与其结婚或者同居。如果是确实不知道,由于现役军人的配偶隐瞒事实真相以致受骗而与之结婚或同居者,因缺乏破坏军婚罪构成的主观要件,不能按破坏军婚罪处理。但是对他们的非法同居关系或婚姻关系,应依法予以解除。
3.破坏军婚罪的处罚犯破坏军婚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对于军婚出轨,如果是军人一方的话就是出现最大错误,那么对于军嫂来说的话就可以向上级领导进行报告,这样就可以对其进行处罚,要求其进行离婚,如果是军嫂一方出现出轨,第三者则被触犯破坏军婚罪,可以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一条: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应当征得军人同意,但是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六十四条: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一条所称的“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可以依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九条第三款前三项规定及军人有其他重大过错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予以判断。
-
如何合理处理婚后彩礼在离婚后的分配问题
159人看过
-
分配孩子的问题在离婚后如何处理?
451人看过
-
军人离婚转业费分配问题?
263人看过
-
军婚离婚后如何解决军婚离婚后孩子的抚养问题
408人看过
-
财产分配问题:离婚后资产如何划分?
416人看过
-
军婚如何解决离婚问题?
427人看过
同居关系的定义在我国法律中并无明确规定。同居关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同居双方为异性,即我们这里所说的同居关系只产生在男女之间; 第二,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这是同居关系与婚姻关系的本质区别,如果双方办理了合法的婚姻登记手续,那么双方便属... 更多>
-
军人离婚转业费分配问题?北京在线咨询 2021-11-07军人离婚转业费的分割方式: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收入金额为夫妻共同财产,计算共同财产和个人财产的范围;个人财产不予分割。除另有约定外,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分割。协议不成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和照顾子女、妇女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进行判决。
-
如何处理离婚时公司离婚人员的分配问题?浙江在线咨询 2023-11-02一、离婚时公司财产的分割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公司的股权是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离婚时不予分割;如果公司的股权是夫妻的共同财产,原则上由双方平分,但是双方对共同财产的分割有约定的,按照其约定处理。双方也可以协商财产的分割,协商不成的可以到法院起诉。双方可以对财产的归属进行约定,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二、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的解释(一)》第七十三条 人
-
广州军人离婚情况分配问题青海在线咨询 2022-09-04规定的“的收益”,是指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实际取得或者已经明确可以取得的财产性收益。军人的伤亡保险金、伤残补助金、医药生活补助费属于个人财产。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涉及分割发放到军人名下的复员费、自主择业费等一次性费用的,以夫妻婚姻关系存续年限乘以年平均值,所得数额为。前款所称年平均值,是指将发放到军人名下的上述费用总额按具体年限均分得出的数额。其具体年限为人均寿命七十岁与军人入伍时实际年龄的差额。
-
婚前财产婚后使用离婚时如何分配问题重庆在线咨询 2024-11-13夫妻在离婚时可以就婚前财产分割达成协议。如果协议未能达成,通常情况下法院不会处理婚前财产,这些财产归个人所有。 夫妻可以事先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将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这些约定必须采用书面形式。如果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确,将适用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夫妻之间的约定对双方具有法律约束力。 如果夫妻事先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
-
军婚离婚协议及子女抚养分配问题福建在线咨询 2024-11-181. 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2. 离婚后,不满两周岁的子女,以由母亲直接抚养为原则。 3. 已满两周岁的子女,父母双方对抚养问题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 4. 子女已满八周岁的,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