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侵权纠纷中的财产侵权纠纷可以进行仲裁,但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一般不可以仲裁。我国法律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但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合同纠纷和侵权纠纷的区别
1、在构成要件上。我国《民法典》规定的是无过错责任,而侵权行为一般是采用过错责任,仅产品、危险、环境污染、相邻关系等责任为无过错责任。因此,当事人以违约责任为诉讼理由的,无需举证对方有过错;以侵权责任为诉讼理由的,则需证明对方有过错。另外,侵权行为的构成必须以存在损害后果为必要,其所引起的侵权责任也以损害为构成要件,而违约行为和违约责任,与此不同,违约责任除赔偿损失以损害为构成要件外,其余均不以损害的实际发生为其构成要件。
2、在赔偿范围上。合同违约责任的损失赔偿额可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如果没有这种约定,依我国《民法典》第584条的规定,赔偿损失额应当相当于受害人因违约而受的损失,一般只包括直接损失。而在侵权责任中,赔偿范围原则上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在侵害人格权时,可进行精神损害赔偿;不法造成他人死亡的,其赔偿范围可扩大到死者所抚养人的必要的生活费用等。
3、在责任方式上。侵权责任既包括财产责任,如赔偿损失,也包括非财产责任,如消除影响,恢复名誉等;而合同违约责任主要是财产责任,如强制实际履行,支付违约金等。
4、在免责条件上。违约责任中除了法定的免责条件外,合同当事人还可以事先约定不承担责任的情况。而在侵权责任中,免责条件或原因只能是法定的,当事人不能事先约定免责条件,也不能对不可抗力的范围事先约定。
5、在对第三人的责任中有所不同。违约责任中,如果因第三人的过错致使合同债务不能履行,债务人首先应向债权人负责,然后才能向第三人追偿。而在侵权责任中,行为人仅对因自己的过错致使他人受损害的后果负责。
《仲裁法》第二条
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第三条
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第四条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
侵权纠纷仲裁能否受理
271人看过
-
侵权纠纷能否由仲裁机构进行仲裁
163人看过
-
能否通过仲裁解决侵权纠纷案件?
444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侵权纠纷能否约定仲裁
337人看过
-
哪种纠纷不能适用仲裁
380人看过
-
仲裁不能解决哪些纠纷
485人看过
扶养通常概指各种社会关系中针对"弱者"所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一般涵盖四个方面: (1)以国家为主体,在特定情形下体现社会福利的公力扶养,包括各种灾害救济、贫困救济、民政抚恤等; (2)以一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单位为主体并逐步走向社会化... 更多>
-
侵权纠纷仲裁能否决定管辖湖北在线咨询 2021-12-20侵权纠纷仲裁可以管辖,即侵权纠纷可以仲裁。法律规定,婚姻、收养、监护、支持、继承纠纷以及行政机关依法应当处理的行政纠纷不能仲裁的,可以适用仲裁。因此,侵权纠纷可以仲裁,但双方都需要同意。
-
侵权纠纷可否能申请仲裁2022西藏在线咨询 2022-10-15当事人对于与他人之间产生的侵权纠纷中的财产侵权纠纷是可以申请仲裁的,但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一般不可以申请仲裁。我国法律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
侵权责任纠纷能否作为仲裁裁决湖南在线咨询 2022-05-22对于侵权责任,当事人可以进行仲裁。我国法律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但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
哪些纠纷不能仲裁仲裁诉讼纠纷云南在线咨询 2023-03-091.将纠纷提请仲裁的当事人必须是民事主体,而不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提交仲裁的纠纷仅限于民商事纠纷,包括合同纠纷和涉及财产权益的非合同纠纷 3.涉及婚姻、家庭、继承的纠纷不能仲裁。因为此类纠纷虽然属于民事纠纷但往往涉及当事人不能自由处分的身份关系,如婚姻关系等,所以不能仲裁。 4.行政争议不能仲裁,行政争议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之间,或者国家行政机关与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
-
能否通过仲裁解决侵权责任纠纷?上海在线咨询 2024-11-24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选择适用仲裁解决纠纷。但以下纠纷不能进行仲裁: 1. 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等与人身关系相关的纠纷; 2. 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和第三条,以上规定适用于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