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离婚可出具民事调解书,精神病患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可以要求法院出具离婚调解书,针对当事人的情况,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
一、债务纠纷起诉立案后会怎么处理
债务纠纷起诉的,法院立案后,当事人同意调解的,法院依法作出调解协议书;纠纷当事人不同意进行调解的,法院应当依法作出判决。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
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二、法律起诉离婚什么情况下不受理
无论哪一方提出的离婚,下列情形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1、调解和好,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
调解是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经程序。调解有三种结果:
(1)调解后双方当事人和好,原告撤诉,诉讼结束;
(2)双方当事人达成离婚协议,人民法院按协议制作离婚调解书,调解书送达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婚姻关系自此解除;
(3)调解无效,应立即进入下一诉讼程序。
如果调解和好,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原告自动撤诉,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
3、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没有新情况、新理由,六个月内又起诉的。按撤诉处理的离婚案件包括:
(1)原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
(2)原告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3)原告或者上诉人未按期交纳案件受理费的。
(4)原告的法定代理人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
(5)原告的法定代理人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的
三、庭外调解一般多长时间
法院调解没有时限的规定,也没有次数的规定。所以说调解的时间一般以案情复杂程度或双方当事人协商来确定。
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
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
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
精神病患者提起离婚诉讼能否适用调解
69人看过
-
精神病患者是否能够通过离婚解决问题?
137人看过
-
精神病患者能否因婚姻问题离婚?
178人看过
-
精神病患者是否能够发起离婚诉讼
69人看过
-
患有神经性精神疾病的患者能否离开病院?
272人看过
-
离婚调解书是否要注明精神病的事实
443人看过
法院调解离婚案件的具体程序主要有以下三步: 1、调解动员。调解动员即审判人员向双方当事人讲解有关的法律规定,针对当事人的认识水平和当事人态度进行教育疏导,动员双方通过协商解决纠纷; 2、协商调停。双方当事人交换意见,审判人员或协助调解的人员... 更多>
-
为什么离婚时民事调解书由精神病患者写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1-11-03精神病患者离婚不能出具民事调解书,只能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出具,而精神病患者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思,不能以调解的形式离婚,只能通过判决离婚。
-
配偶有精神病能调解离婚吗,会出具调解书吗?山西在线咨询 2022-08-30根据1989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确已破裂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三条之规定,婚前隐瞒了精神病,婚后经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对方患有精神病而与其结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间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这种情况视为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一方坚决要求离婚,经调解无效,可依法判决准予离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94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离婚案件,由
-
有精神病患者离婚, 法院怎么调解江西在线咨询 2021-11-12在正常人与精神病患者的离婚纠纷案件中,被告精神病患者的法定代理人要求法院出具离婚调解书,离婚调解书中没有注明当事人患有精神病的事实。根据当事人的要求,有三种处理意见:一是在原告和被告法定代理人自愿的情况下,可以依法出具民事调解书,调解书中没有注明被告患有精神病的事实。第二,原告和被告法定代理人自愿的,可以依法出具民事调解书,但调解书中必须注明被告患有精神疾病的事实。三是应出具离婚判决书,并在判决书
-
精神病患者医院是否可以允许精神病患者出院?山东在线咨询 2024-11-19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在决定患者是否能够出院时,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患者的病情状况、治疗效果以及是否存在对他人构成威胁的可能性等。根据现行法规,患者在经过专业医生团队的综合评估后,若已经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出现明显的症状改善,同时其自身不会对他人构成威胁,并且能够服从家属的监管,那么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可以考虑批准患者出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八十五条 对于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决定,人
-
精神病患者是否具有责任能力?海南在线咨询 2022-05-09根据精神病患者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而判定其在法律上能否承担某种义务或是否具有从事某种活动的资格,包括责任能力、民事行为能力、诉讼能力、作证能力和服刑能力。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性质及其可能产生的后果,或丧失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不具有责任能力或行为能力;并非完全不能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具有部分责任能力或限定责任能力。无责任能力和行为能力人,在诉讼程序中不能作为独立的诉讼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