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高的违约金,这合同我是签好还是不签好?近日,在本市一家外贸公司上班的刘先生为单位递给他的新合同进退两难。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挽留合同到期的各类人才,一些用人单位赶在《劳动合同法》生效前,与员工签订霸王合同———将高额的违约金写进新合同中。对此,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种钻法律空子的做法并不能得逞。
高额违约金挤进新合同
刘先生是本市一家外贸公司的员工,按照原来的劳动合同,他与公司间的劳动关系将在本月底自然终止。近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找到刘先生,向他传达了公司想继续留用他的意见,同时递给了他一份新的劳动合同。得知该消息后,刘先生十分高兴,然而,当他拿到这份为期3年的新合同时,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较原来的合同,新合同的违约责任栏中,多了违约金一项,而且违约金数额高得有些离谱:如果一方在合同期限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需向对方支付违约金10000元。这一条款让刘先生犯了愁,这样的合同是签好呢,还是不签好?不签,自己要失去这份工作;可签吧,万一将来情况有变自己需要变动工作,岂不是要支付高额的违约金?
公司表示为了留住人才
无独有偶,市民王先生也遭遇了这样的新合同。与刘先生相比,他面临的违约责任更复杂:公司规定,在执行新合同后,将每个月从他的工资中扣一部分作为期权工资,在合同期满后,假如王先生没有违反合同规定,就把这笔近万元的工资发给他;否则王先生非但拿不到这笔钱,还应向单位支付等额的违约金。
记者近日在采访中了解到,一些单位在与合同到期的员工签新合同时,新合同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高额违约金条款。这么做主要是为了留住人啊。在谈到这种现象时,一家外企的人力资源经理李先生说了这样一句话。李经理告诉记者,现在年轻人跳槽现象越来越突出,为了防止自己员工,尤其是优秀员工跳走,他们便在违约金上做起了文章。根据即将施行的《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今后用人单位只有在两种情况下可与职工约定违约金。因此只能赶在这部法律生效前约定了。有了高额的违约金,员工一般就不会跳走了。
-
签了人才引进合同高额违约金是多少?
109人看过
-
人才引进违约金会损失吗?
356人看过
-
高级人才违约合同如何写?
353人看过
-
人才引进离职会赔违约金吗
343人看过
-
签了合同没住进去算违约吗
313人看过
-
合同违约及对应最高违约金
218人看过
违约金是指合同一方或双方违反合同约定的义务或责任时,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或金钱替代物。在合同违约的情况下,违约金通常是一种违约的惩罚,用于弥补对方因违约行为而遭受的损失。 需要注意违约金的具体金额和支付方式,以及是否符合合同条款和相关法律法... 更多>
-
合同期满没交违约金违约金能否提高海南在线咨询 2022-07-17根据《劳动法》第31条规定,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 因此,除非用人单位出资招用、培训或者提供其他特殊待遇,而对劳动者的服务期作出约定外,你只需提前30天通知单位并办理相关离职手续就可以辞职,无需承担违约金。 在上述三种情况你应支付违约金的数额由劳动合同约定,如果约定过高,你可以申请降低。
-
合同违约后怎样才能支付违约金河南在线咨询 2023-07-03签订合同后违约,违约方要承担违约的责任,支付违约金的时间,法律没有明确的规定。 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合同违约后违约方要承担违约的责任,如果违约是由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的,不承担违约责任。 违约金是指按照当事人的约定或者法律直接规定,一方当事人违约的,应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违约金的标准是金钱,但当事人也可以约定违约金的标的物为金钱以外的其他财产。
-
合同违约金没写进合同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2-07-03合同没有违约金,并不代表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仍然需要赔偿,只是赔偿金额和方式不一样。如果有违约金的,那就按照违约金来,没有违约金的,就是赔偿造成对方的损失。 不过总体而言,没有约定违约金的,对你比较有利,对方必须举证自己的损失,一般是金钱债务,那就是利息。
-
人才引进离职会赔违约金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1-12-26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试用期期间只要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是不需要付违约金的。一、如果你在试用期期间,没有履行正常的辞职手续,并且给用人单位造成了一定的损失,用人单位是可以要求进行一定赔偿的。二、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的,可以与该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的数额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
-
合同违约金会高吗? 违约金高的后果是什么广东在线咨询 2022-07-24一般情况下,合同中的某项条款无效的,不会影响整个合同的效力,但是对于关键性条款会影响整个合同的效力,以下是相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第五十六条无效的合同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