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下面情形之一都可以认定离婚转移财产:
1、隐匿房产
这种情况多发生于那些经济收入比较好的家庭,夫妻双方一方收入较高,又有心计,离婚之前就已经在外购置了房产,另一方毫不知情;在离婚分割时该房产也就不再分割财产之列。这种情况的取证比较困难,需要受害一方的关注和调查。
2、擅自转让的
夫妻双方在离婚诉讼前后,一方偷偷的将夫妻共同财产的房屋给卖掉了,如何处理呢这种情况应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是对于一方擅自转让房产遵循—保护不动产善意第三人的利益的原则。发生这种情况一般是房产证只登记了一方的名字,或一方又出具了假的共有权人同意转让的证明,使得交易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从而使第三人的合法善意的情况下交易、过户成功。出现这种情况,法律一般会保护交易的稳定及善意取得方的利益。那么离婚夫妻双方就需要转让的房款进行分割。至于,低价转让的造成的损失,应该由过错方承担。
3、以他人名义购房的
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以他人名义购置房产,离婚后再过户到自己名下的。这种情况也需要当事人调取大量的证据,且难度很大。主要在对方出资渠道和时间上下功夫。
夫妻离婚财产如何处理
夫妻离婚了,财产是这样处理的:1、财产是属于一方个人财产的,在离婚时,不用分割,直接归夫妻一方所有;2、财产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应当进行分割,至于如何分割,可以由双方协商处理的,协商不成的,应当向人民法院提起财产分割诉讼,然后由人民法院按照财产的具体情况进行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九十二条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离婚后,另一方发现有上述行为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
对方不同意分户,如何处理夫妻离婚的财产分配?
155人看过
-
妻子出轨丈夫如何要求离婚并处理夫妻财产
384人看过
-
夫妻分居期间各方所得的财产离婚时如何处理
213人看过
-
夫妻离婚财产均分后,女方不执行如何处理
497人看过
-
婚后财产在离婚后应该如何分配给夫妻双方
400人看过
-
夫妻离婚对于财产分割该怎么处理
200人看过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离婚诉讼的完整流程: 1、有二审:起诉→受理→审理→调解→判决→上诉→二审→判决立即生效 2、... 更多>
-
夫妻离婚一方婚后财产分割不均如何处理上海在线咨询 2023-05-231、夫妻离婚家庭财产分割不均的,如经双方当事人协商后仍达不成一致意见的,可以起诉至人民法院,请求法院请求分割。根据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
-
夫妻离婚财产分割方式及如何处理财产分割辽宁在线咨询 2022-08-26根据《》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分割时,可以遵循以下原则: 1.男女平等原则。男女平等原则既反映在《民法典》的各条法律规范中,又是人民法院处理婚姻家庭案件的办案指南。该原则体现在上,就是夫妻双方有平等地分割共同财产的权利,平等地承担共同债务的义务。 2.照顾子女和女方利益原则。这里的“照顾”,既可以在财产份额
-
如女方要求离婚,她有权要求分得非夫妻共有财产吗?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3-07-22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有所有: (1)薪水、奖金; (2)生产、经营的收益; (3)知识产权的收益; (4)因继承或赠予所得的财产,但遗愿或赠予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除外; (5)其他共有所有的财产。个人财产 一、一方婚前的财产; 二、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得到的赔偿(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贴费等); 三、遗愿或赠与合同确定只归一方所有的财产; 四、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
-
夫妻离婚如何处理财产,分得房屋,还要还贷吗?西藏在线咨询 2021-12-30如果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离婚未分割的房屋也需要偿还贷款。房屋属于一方婚前支付首付,婚后共同偿还贷款的,贷款一般由业主承担,另一方不承担。
-
夫妻分居期间取得的财产,离婚时对方能否要求分割安徽在线咨询 2022-11-26夫妻分居期间取得的财产,离婚时对方能要求分割。 分居并不等于离婚,分居期间产生的财产,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二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