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平等权利的内涵是什么?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3-14 10:22:17 455 人看过

公民平等权利的内涵是所有公民都能够平等的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并且受到法律保护。平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并且保障了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

一、公民平等权利的内涵是什么?

公民平等权利的内涵是所有的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所有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任何公民都不享有法律以外的特权、任何公民都不得强迫其他公民承担法律以外的义务。简言之,就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二、平等权是不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平等权是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依照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

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条

民事诉讼当事人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对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三、平等权与自由权的区别是什么

平等权与自由权所追求的价值不同,平等权更多强调人的共性,而自由权则通常追求人的特性。在不同的基本权利主体之间,自由权与平等权经常是相互冲突的,因为自由包括根据个人偏好不平等对待他人的自由,这一自由通常会以契约自由、遗嘱自由、婚姻自由等形式表现出来。但就同一主体而言,平等权必然以一项自由权为基础,没有自由就没有平等。比如法律规定女性比男性提前退休可能构成对女性劳动者平等权的侵害,而女性享有与男性同龄退休的前提是其享有宪法规定的劳动权。若脱离某一个体从整个社会的角度出发,我们也可以说没有平等就没有自由,因为一个国家的公民如果无法平等的享有自由,那么等于并没有真正实现自由。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条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3月30日 21:54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范畴和内涵
    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包括:财产权,人身自由,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等。公民权中基本的、主要的部分,通常由宪法加以明确规定。我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体现了广泛性、平等性、真实性以及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公民基本权利宪法诉讼的适用范围保障公民权利的宪法诉讼,已经成为当代宪法发展的共同趋势。然而在宪法诉讼的适用范围上仍然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做法。这与对宪法基本权利条款的约束对象和效力范围的传统观念紧密相关。在西方传统宪法理论中,宪法基本权利的规定,是为了保障人民免遭国家权力(公权力)滥用的侵害,是公民对抗国家侵犯的一种防卫权,而不是为了防止私人的侵犯。宪法对权利的保障通常只是约束国家和国家机关,私人行为只受法律约束而非宪法的约束。因此宪法诉讼只限于对国家机关,特别是立法机关的立法行为和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而非针对个体公民,并不适用于民事领域。如日本学者宫泽俊义认为:基本
    2023-07-06
    340人看过
  •  平等受偿权:债权人的权利是否平等?
    该段内容讲述了具有平等权利的债权人可以享有平等的偿还权益,但如果没有优先受偿权这一权益存在,那么债权人也将享有平等的偿还权益。但是,如果有优先受偿权,例如债权人一方要求债务人提供担保的,则该债权人相对于其他债权人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因此,具有优先受偿权的债权人可以优先获得偿还权益,但同时也需要考虑其他债权人的权益。具有平等权利的债权人可以享有平等的偿还权益。如果没有优先受偿权这一权益存在,那么债权人也将享有平等的偿还权益。但有优先受偿权的,例如债权人一方要求债务人提供担保的,则该债权人相对于其他债权人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 平 等 权 利 与 优 先 受 偿 权 : 债 权 人 的 权 益 如 何 ?平等权利与优先受偿权是两个在债权人的权益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平等权利指的是所有债权人都有平等地享有债务人的财产权利,不论其债权数额或债务人的财产价值。而优先受偿权则是指债权人
    2023-09-02
    440人看过
  • 显失公平的基本内涵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包括:欺诈、胁迫、重大误解和显失公平。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处于困境,或者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况下,与对方当事人实施的对自己明显有重大利益而使对方明显不利的民事法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必须是出于非自愿的原因,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结果对一方当事人过分有利,对他方当事人过分不利。显失公平一方面着眼于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的结果,要求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在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明显失衡。另一方面,显失公平要求当事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严重失衡并非当事人自愿的结果,而是由于一方当事人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一、显失公平的合同有效吗显失公平的合同在撤销前是有效的,撤销后自始没有效力。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一方利用对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致使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的,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一百
    2023-04-06
    305人看过
  • 律师权利的概念和基本内涵是什么
    律师权利的概念。律师的权利是指法律为保障律师依法执行职务所赋予的一系列权利。(二)律师的主要权利:1、依法执业受法律保护的权利。2、律师的人身权利:(1)执业活动中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含刑事辩护豁免权);(2)拒绝作证权;(3)拒绝辩护、代理权。3、调查取证权。4、查阅案卷权。5、同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会见和通信的权利。6、刑事侦查阶段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权。7、有得到人民法院适当的开庭通知的权利。8、出庭参与诉讼权。9、代行上诉权。10、获得本案各种法律文书副本的权利。
    2023-06-06
    423人看过
  • 公民的平等权有哪几条
    公民的平等权有以下含义:所有公民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所有公民都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国家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所有公民的保护或者惩罚都是平等的,不得因人而异;等等。具体规定在《宪法》的第33、34条。如何认识宪法赋予公民的平等权如何认识宪法赋予公民的平等权:宪法赋予了公民具有平等权的基本权利。对平等权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任何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二,所有公民具有同等的权利,都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三,所有公民在法律适用上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三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
    2023-07-31
    82人看过
  • 中国公民平等权的含义
    宪法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中规定的第一项宪法权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33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民宪法和法律权利义务关系的基本原则。从法律角度看,法律平等是法律的根本属性,一如德国法学家拉德布鲁赫所言,在任何程度上,法律面前平等和法律规范的一般性都是法律的本质。从权利角度看,法律面前的平等是一切其他权利实现的基本要求。所以,它不仅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社会主义法制的一个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1)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在政治上、社会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等一切领域内的权利,也都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即守法上的平等;(2)任何人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保护,对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予以追究,不允许任何违法犯罪分子逍遥法外,即司法上的平等;(3)在法
    2023-03-11
    71人看过
  • 民法典规定民事权利能力是平等的吗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所谓民事权利能力,就是指法律所规定的,自然人或社会组织参加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权利能力是自然人或法人享有民事权利的前提,但它不是具体的民事权利。民事权利能力仅仅是一种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资格或可能性,是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是一直存在的,但具有这种资格的主体要享有某项实际的权利,还必须通过一定的行为参加到某一具体的法律关系中去。离婚财产分割是男女平等的吗男女平等是我国《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之一,体现在离婚时的共同财产分割问题上,就是夫妻双方享有平等分割共同财产的权利。一个家庭中,夫妻两方的收入比例大多是有区别的,一般表现为男方经济收入高于女方。但在分割共同财产时,双方应有平等的权利,不能因为女方经济收入较低或者女方没有经济收入而少分或不分给她财产。在农村,女方离婚后,其责任田、口粮田和宅基地等,应当受到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
    2023-08-13
    387人看过
  • 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的法律内涵
    如何理解夫妻在家庭中地位平等的法律内涵。(1)夫妻家庭地位平等是男女平等原则在夫妻关系中的具体体现,是指导夫妻关系的总原则。贯彻执行这一规定对破除夫权、家长制的残余影响,建立新型的夫妻关系具有重要意义。(2)夫妻家庭地位平等主要是指夫妻间权利义务的平等,包括夫妻在人身方面和财产方面权利义务一律平等,不允许出现一方只享有权利或只尽义务的不合理现象。(3)夫妻家庭地位平等是确定服其权利义务的基础,便是处理家庭纠纷的基本依据。
    2023-04-25
    476人看过
  • 公民平等地依法享有权利正确吗
    正确,公民平等地依法享有权利,平等地依法履行义务。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表明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二者不可分离,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履行义务。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一、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诉讼权利平等原则,是指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以及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应当保障当事人平等地享有和行使诉讼权利。2、同等与对等原则。同等原则,是指一国公民、组织在他国进行民事诉讼时,与他国公民、组织享有同等的诉讼权利和承担同等的诉讼义务。对等原则,是指一国法院在民事诉讼中对他国公民、组织的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他国法院对该国公民、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同样限制的原则。3、法院调解原则,《民事诉讼法》第九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
    2023-03-30
    441人看过
  • 民法典的财产权利平等保护有什么规定
    一、民法典的财产权利平等保护有什么规定1.《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三条规定,民事主体的财产权利受法律平等保护。2.财产权是人身权的对称。它具有物质财富的内容,一般可以货币进行计算。财产权包括以所有权为主的物权、准物权、债权、知识产权等。在婚姻、劳动等法律关系中,也有与财物相联系的权利,如家庭成员间要求扶养费、抚养费、赡养费的权利,夫妻间的财产权,和基于劳动关系领取劳动报酬、退休金、抚恤金的权利等。财产权是一定社会的物质资料占有、支配、流通和分配关系的法律表现。不同的社会,有不同性质的财产权利。在资本主义国家,奉行的是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公共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不同的社会和国家里,对作为财产权客体的财物种类的限制也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除已宣布为国有的财产外,几乎所有的财物都可作为私人财产权的客体。在中国,则财物依其属于生产资料或生活资料,依其地位与作用,分别属于国家
    2023-06-11
    138人看过
  • 对民事权利私力救济内涵的认识
    没有救济没有权利。〔1〕救济不仅是当实体权利发生纠纷时为实体权利提供解决纠纷或冲突的途径,而且使实体权利的合法实现或使实体义务的普遍履行成为可能。私力救济是人类最原始的救济方式,伴随着权利的冲突而出现。国家产生后,公权力机关诞生,基于国家统治管理的需要,基于原始私力救济之血腥、同态复仇的一面,对民事权利私力救济以严格的限制,甚至一度以公力救济取代之。但如今,民事权利私力救济再次兴起,并在现实社会的纠纷解决中扮演重要角色,被人形象地喻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作用结果。民事实体法中的通说认为:民事权利私力救济与公力救济相对应,指权利主体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依自身实力通过实施自卫或自助行为救济被侵害的民事权利。对私力救济的内涵我们应当做出如下认识:(1)救济的基本内涵救济意味着权利冲突或纠纷的解决,其核心目的是实现合法权利,并保证法定义务的履行,从而可以使规范权利转化为现实权利。救济在制度形态上体现为
    2023-06-07
    494人看过
  • 探讨债务权利的内涵
    债务人的权利:1、有权反驳诉讼和提起反诉;2、有权承认原告的诉讼请求;3、有权委托代理人;4、有权申请回避;5、有权收集和提供证据;6、有权陈述、质证和辩论,有权通过辩论反驳对方的主张和论证自己的主张;7、有权选择调解;8、和解自己的权利;9、提起上诉的权利;10、申请再审的权利。债务权利转让是什么意思(一)公司债权转让的对内效力。对内效力,是指债权转让在转让人和受让人之间发生的法律效力。具体表现为:1.债权由让与人转让给受让人。2.在转让合同权利时从属于主债权的从权利,如抵押权、利息债权、定金债权、违约金债权及损害赔偿请求权等也将随主权利的移转而发生移转,但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3.转让人应保证其转让的权利有效存在且不存在权利瑕疵。实践中,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为解决生存期短、不良资产余额巨大的矛盾,以债权转让方式处置不良资产占据了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的主导地位。但前提是必须保证公司债权
    2023-07-05
    108人看过
  • 质权客体的权益内涵是什么
    质权客体权益的内涵是权益。股权是股东根据法律或公司章程规定的规则和程序,因出资、参与公司事务和享有公司财产权益而取得的可转让权利。权利要成为质押标的,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财产性,二是可转让性。股权具有这两个属性,是质押关系中的一种合格质权,就股权的内容而言,传统公司理论一般将股权分为共同受益权和自利权。自利权是指所有的财产权利,如分红权、新股优先购买权、剩余财产分配权、股份(资本)转让权等;互惠权就是参与公司事务的权利,如表决权、请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的权利、查阅公司文件的权利。在一人公司中,共益权没有存在的空间,股东的权利成为一种自利权,根据上述股权内容的划分,有人主张股权质押只是将股权中的产权内容作为质押标的物,首先,股权实质上是股东将出资财产的所有权转让给公司而取得对价的民事权利,即,股东的投资行为。无论股东投资的直接动机是什么,其最终目的都是谋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换言之,股东获
    2023-05-07
    290人看过
  • 农民宪法权利的平等保护初探
    从人格尊严出发,农民人权的核心内容是平等权和公平对待权,农民宪法权利的平等保护对于农民人权的保障具有关键性的意义。虽然农民宪法权利的平等保护不可避免的会要求国家在各方面,包括财政,进行大量的投入,但这并不意味着农民人权保障与国家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相反,农民宪法权利平等保护的实现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促进国家的发展。【关键词】农民平等权;农民人权;发展【写作年份】2010年【正文】引言作为我国人口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个群体,农民在宪法权利的保障和实现上所处的不平等地位有目共睹,而这种在宪法权利保障上的不平等又极度的拉大了由于户籍制度的存在所造成的城乡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差距。要消除这一“基于出身的不平等”,农民宪法权利的平等保护就亟待加强。但是,无可回避的是,由于农民宪法权利的平等保护不仅仅要求国家对农民的相关宪法权利不予侵犯,更要求国家通过积极做为来实现农民的平等权,这就
    2023-06-12
    481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公民的权利是平等的吗?
      四川在线咨询 2021-09-07
      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由上可以看出,在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非常多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权利就是每个人在法律面前都是平等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如果违反了法律的规定,无论是什么身份,都是要按照规定受到处罚,当然如果觉得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犯,可以咨询律师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我国公民的平等权利是指公民
      湖北在线咨询 2022-11-15
      我国公民的平等权利是指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 平等权是不是公民基本权利
      云南在线咨询 2021-11-03
      平等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是平等的。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应当保护和便利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在适用法律上平等对待当事人。
    • 平等原则的内涵和表现有什么关系?
      海南在线咨询 2022-10-12
      所谓平等原则,指在一切民事活动中一切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表现: 1、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平等; 2、民事主体依法平等地享受权利和负担义务; 3、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受法律平等保护; 4、民事主体的民事责任平等。 《民法典》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 专利侵权等同原则有何内涵
      湖北在线咨询 2022-06-27
      等同原则起源于美国判例,是随着专利保护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规则,现已在很多国家的专利侵权判断中得到了适用。本文通过对等同原则的典型判例进行分析,梳理归纳总结其理论,对等同原则的适用及其限制进行了探讨。全文共分四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等同原则的概念及其发展。主要以等同原则的起源、整体等同、方式—功能—效果、全部技术特征为主线,分析等同原则在美国发展的典型案例,明晰等同原则的发展概况;对德国和日本,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