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分别对各级人民法院和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有权提出抗诉。如果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的情况,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了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检察院提出抗诉后,会对案件进行重新审理,并根据法律规定作出判决。民事与刑事在抗诉上规定大体一致。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和上级人民检察院分别对各级人民法院和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有权提出抗诉,如果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二百条规定的情况,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了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检察院提出抗诉后改判的几率大小需要依据实际案情来确定,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后,会对案件进行重新的审理,并依据法律规定作出判决。民事与刑事在抗诉上规定大体一致。
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几率大小
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负责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检察和抗诉。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审判的意见,或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活动。
抗诉几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案件性质、证据材料和法律规定等因素。对于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案件,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几率相对较高。这是因为人民检察院在抗诉时需要提供充足的证据和理由,以证明原判决、裁定确有错误。
另外,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活动还受到法律规定的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可以在接到自诉案件的自诉人、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的申请后,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但是,在自诉案件中,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几率相对较低。
总的来说,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几率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案件性质、证据材料和法律规定等。
最高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负责对各类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检察和抗诉。抗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的,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重新审判的意见,或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的案件活动。抗诉几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案件性质、证据材料和法律规定等因素。对于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重大案件,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几率相对较高。但是,人民检察院的抗诉活动还受到法律规定的限制。一般来说,最高人民检察院抗诉几率的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案件性质、证据材料和法律规定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九条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一方人数众多或者当事人双方为公民的案件,也可以向原审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当事人申请再审的,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第二百条
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主要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七)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八)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九)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十)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十一)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十二)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十三)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
第二百零八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人民检察院对下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应当提出抗诉。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同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有本法第二百条规定情形之一的,或者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各级人民检察院对审判监督程序以外的其他审判程序中审判人员的违法行为,有权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
第二百零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一)人民法院驳回再审申请的;(二)人民法院逾期未对再审申请作出裁定的;(三)再审判决、裁定有明显错误的。人民检察院对当事人的申请应当在三个月内进行审查,作出提出或者不予提出检察建议或者抗诉的决定。当事人不得再次向人民检察院申请检察建议或者抗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二百三
-
合同类型:探讨与分析
122人看过
-
跨国离婚诉讼范畴:探讨与分析
368人看过
-
对婚前协议探讨与分析
401人看过
-
户口分类政策解析与探讨
491人看过
-
索债方式定性:探讨与分析
231人看过
-
探讨不安抗辩权概念的演变与挑战
310人看过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 更多>
-
碰瓷行为如何定性:探讨与分析天津在线咨询 2024-11-23关于出租车碰瓷事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我们可以发现实际上涉及到敲诈勒索这一罪名。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敲诈勒索者针对公私财产进行敲诈勒索,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规模或多次行骗,将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款。 如果敲诈勒索公私财产的金额更大或是行骗次数过多,那么相应的刑罚则会更为严厉,将会被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款。最严重的情况是,涉案金额达到惊人的数额或存在其他特别严
-
酒驾是否与个人信用挂钩:探讨与分析陕西在线咨询 2024-11-30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规定,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而醉酒驾车则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
缓刑对下一代的影响:探讨与分析广西在线咨询 2024-11-28缓刑执行通常不会对子女产生负面影响。但只有在特定领域,如军队和保密性较高的部门,父母的违法犯罪记录可能会对子女的的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情况仅限于特定领域,例如军队以及保密性较高的部门。依据我国政治审查相关实践表明,如果直系亲属曾触犯过“危害国家安全罪”或严重刑事犯罪(如重大暴力犯罪或职务犯罪等),那么他们的子女在申请担任国家公职时可能会受到相应的限制与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
-
离婚冷静期是否必要:探讨与分析辽宁在线咨询 2024-12-11现行离婚制度引入了冷静期的要求,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该冷静期为三十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七条的规定,自婚姻登记机构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计算,三十日内的任意时刻,若有一方当事人不同意离婚,则有权向婚姻登记机构提出撤销离婚登记申请。在此规定期限届满之后,需在三十日内由双方共同亲自前往婚姻登记机关再次申请办理离婚证手续;如未能按期进行申请者,将被视作撤回离婚登记申请
-
处理网络纠纷的方法:探讨与分析江西在线咨询 2024-11-08一、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 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域名纠纷问题。这种解决方式主要得益于争议双方对纠纷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并且不需要提供像仲裁或诉讼那样的有效证据。这种方式方便当事人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符合我国长期以来“息讼止争”及“以和为贵”的传统文化,也易于被人们所接受。但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协商只停留在口头形式,由于久谈不下,可能导致几年后无法解决,最终失去法律保障。因此,建议当事人将协商的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