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向对方要抚养费的方式:若双方协议离婚的,当事人可以按照离婚协议载明的时间、地点等条件下,请求支付人支付相应的抚养费。若抚养费由生效裁判确认的,当事人可按照生效裁判的内容,请求被执行人履行支付义务,拒不支付的,可以申请强制执行。
一、违反法律离婚协议的如何起诉
违反离婚协议应当按照下列方式起诉:
1、当事人可以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提交起诉状,请求确认离婚协议合法有效;
2、待法院作出判决后,根据生效判决,请求被执行人履行裁判文书;
3、如果被执行人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二、不给抚养费可以追究刑事责任吗
不给抚养费可以追究刑事责任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抚养抚养义务而拒绝扶养的抚养义务人,犯罪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当事人不按照生效裁判文书指定的内容支付抚养费的,还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情节严重的,应对其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三、起诉要求支付抚养费的管辖
通过起诉要求支付抚养费。离婚后,不抚养子女的一方不支付抚养费时,另一方索要抚养费的途径有:1、协商解决。子女抚养费的支付最好由夫妻双方协商解决。协商的内容主要包括另一方需要支付多少抚养费、在什么时间支付、以什么方式支付。2、起诉解决。如果夫妻双方不能通过协商方式解决,那么可以向法院起诉解决。法院会根据双方的经济状况、当地的生活水平等因素,确定一个对孩子成长最为有利的抚养费金额,并且对抚养费的支付时间和方式作出判决。3、申请强制执行。当夫妻一方不履行法院关于离婚后支付孩子抚养费的判决时,另一方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
男方在离婚后向女方索要抚养费的应对方法
404人看过
-
离婚后能否再次向对方主张抚养费?
110人看过
-
为了孩子的权益,必须向离婚对方要求支付抚养费!
151人看过
-
抚养孩子的父母,能否向对方要求赔偿抚养费用?
176人看过
-
离婚后怎么计算对方的抚养费和抚育费
337人看过
-
离婚后对方不要抚养费吗,抚养费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335人看过
孩子抚养费的标准如下: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20%-30%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孩子抚养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 2、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 更多>
-
离婚后想要抚养费,离婚后可要求对方给抚养费吗?湖北在线咨询 2022-07-26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一方应向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支付抚养费。抚养费的给付方式一般有两种:按月给付和一次性给付。按月给付是考虑到父母的收入一般是按月结算的,所以按月给付抚养费比较方便,而且按照生活周期给付有利于保障子女正常的生活。一次性给付是在非抚养方的收入不稳定或居住地不固定,可能长期拖欠抚养费的情况下使用的一种支付方法。
-
同居关系人离婚后另一方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能否同时要求对方抚养费陕西在线咨询 2022-03-28属于同居关系,协商不成,到法院起诉,主张对方支付孩子抚养费 7.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20%至30%的比例给付。负担2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
-
起诉离婚之后对方可以向我要抚养费吗河南在线咨询 2022-05-01你可以要求丈夫过错赔偿,但不能免除你抚养孩子的义务;法院在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时,一般是根据以下三大标准来确定: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根据司法解释,孩子的抚养费可按以下标准支付: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
-
离婚后可以向对方要求赔偿抚养费吗,抚养费的赔偿标准是怎么规定的贵州在线咨询 2022-01-27第一,当事人应该向对方索要关于孩子的抚养费,这包括医疗,生育等产生的费用。具体数额当事人应该根据具体发生的费用来计算。第二,当事人可以向对方索要精神损失费,具体数额没有相关法律依据,费用会根据具体情形进行判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
-
2022年离婚子女抚养费,对未抚养方要求山东在线咨询 2023-03-11按照法律规定:抚育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但是,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又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育费: (1)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 (2)尚在校就读的; (3)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