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庇刑事案件是构成什么罪名
来源:法律编辑整理 时间: 2024-07-29 21:22:03 108 人看过

对于涉及掩盖刑事犯罪行为的行为,有可能触犯中国刑法中的“包庇罪”。

所谓包庇罪,是指行为人明知道某个人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却仍然为其提供藏身之处、财务支持,协助其逃避法律制裁或提供虚假证言以掩饰其罪行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会对司法机关的正常执法工作产生严重干扰,而且还会破坏社会公正和公平原则。

在实践中,例如故意向司法机关提供不实陈述,隐瞒犯罪嫌疑人的行踪或者提供虚假的身份信息等行为,都有可能被视为包庇行为。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判断是否构成包庇罪时,需要全面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客观行为及其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等多方面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

【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5年02月10日 15:3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法律综合知识相关文章
  • 包庇走私刑事案件
    包庇罪(Crimeofshielding)是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为其掩盖罪行,或者帮助其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中国刑法中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一种。主要特征是:(1)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窝藏的对象必须是犯罪分子,包括犯罪之后潜逃在外、尚未抓获归案或尚未被司法机关发现的犯罪分子,以及已经被逮捕、拘留或被判刑劳改而越狱脱逃的犯罪分子。(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向司法机关或有关组织作虚假证明或者帮助隐匿、毁灭罪证和湮灭罪迹,借以帮助犯罪分子掩盖犯罪事实,逃避法律制裁。(3)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即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帮助其掩盖罪行,意图使其逃避法律制裁。一、窝藏罪在行为程序上有哪四个条件(一)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住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二)犯罪的客体。犯罪的客体是是司法机关追诉、制裁犯罪分子
    2023-06-24
    261人看过
  • 同案犯构成包庇罪吗?
    同案犯不构成包庇罪。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行为人构成该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而同案犯是指二人或以上实施同一犯罪的行为,对于同案犯,法院应根据其在犯罪中所起到的作用来进行定罪量刑。供述同案犯属于自首吗1、供述同案犯属于自首。2、自首是指犯罪人员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供述其罪行,若有同案犯的,直接供述同案犯的帮助行为,不影响对主要犯罪事实的认定,属于自首。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
    2023-08-13
    244人看过
  • 窝藏案件包庇罪属于什么刑事类型?
    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窝藏、包庇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其应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罪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包庇行为。一、给罪犯出谋划策算犯罪吗给罪犯出谋划策算犯罪。窝藏、包庇罪一般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在犯罪现场帮助犯罪分子出谋划策的,以共同犯罪论处,构成窝藏、包庇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包庇罪要怎么判刑呢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窝藏包庇罪是一种极端恶劣的行为,无论是给自己还是给社会都会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我国刑法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
    2023-04-06
    166人看过
  • 包庇罪的主观构成要件和客观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2.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使司法机关不能或者难以发现犯罪的人,因此,除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外,向犯罪的人通报侦查或追捕的动静、向犯罪的人提供化装的用具等等,也属于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在司法机关追捕的过程中,行为人出于某种特殊原因为了使犯罪人逃匿,而自已冒充犯罪的人问司法机关投案或者实施其他使司法机关误认为自己为原犯罪人的行为的,也应认定为本罪。包庇,应限于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掩盖犯罪人。窝藏、包庇的犯罪人,是指已经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既包括犯罪后潜逃未归案的犯罪人,也包括被司法机关羁押而脱逃的未决犯与已决犯。3.主体要件。主体是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主观要件。本罪主观
    2023-02-20
    316人看过
  • 构成包庇罪是按什么标准量刑的呢?
    刑法中窝藏、包庇罪是以情节为量刑标准的,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顶包最轻的怎么处理窝藏、包庇罪由于妨害司法秩序,因此属于刑法严厉打击的犯罪行为之一。根据《刑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顶包“人涉嫌包庇罪同样担刑责,应以包庇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作假证明予以包庇的行为,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对“顶包”行为的处罚规定,是保护公民正当合法财产权益的具体体现之一。二、顶包被交警发现会有什么处罚顶包被交警发现,顶替的人就涉嫌包庇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
    2023-04-10
    110人看过
  • 包庇罪量刑一年半可以判缓刑吗,包庇罪的构成要件
    一、包庇罪量刑一年半可以判缓刑吗包庇罪的犯罪分子量刑是处一年半有期徒刑的,如果有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等情节的,法院可以判处缓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二、包庇罪的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使司法机关不能或者难以发现犯罪的人,因此,除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外,向犯罪的人通报侦查或追捕的动静、向犯罪的人提供化装的用具等等,也属于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包庇,应限于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掩盖犯罪人。在
    2023-06-17
    277人看过
  • 包庇自己亲人构成包庇罪么
    可以构成,只要符合包庇罪的条件。构成本罪的主观上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明知,是指认识到自己窝藏、包庇的是犯罪的人。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明知是犯罪人的,当然成立本罪;在开始实施窝藏、包庇行为时不明知是犯罪人,但发现对方是犯罪人后仍然继续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也成立本罪。一、怎么认定是窝藏、包庇的行为窝藏罪是指,行为人明知对方是犯罪的人还为之提供隐藏的住所和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只有窝藏、包庇行为是在被窝藏、包庇的人实施犯罪后实施的,犯罪故意也是在与犯罪嫌疑人没有事前通谋的情况下实施的,才会成立本罪。如果行为人事前与犯罪嫌疑人通谋,商定在犯罪人实行犯罪后为其提供窝藏、包庇的,就会成立共同犯罪。二、包庇罪主观上如何认定包庇罪主观上的认定:主观上必须表现为故意,即明知是犯罪的人而实施包庇行为。构成本罪,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本罪是
    2023-03-02
    103人看过
  • 包庇罪是什么犯罪构成的标准
    关于包庇罪,这是一种特殊的罪名,它的构成要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要件:1.包庇罪所侵犯的法益——即主要针对司法机关正常运作的刑事诉讼程序;2.客观方面的表现——包庇罪需有具体的犯罪行为,例如向罪犯提供秘密藏身之处或财产,协助他们逃避法律制裁或制作虚假陈述以掩盖其罪行等;3.犯罪主体的要求——必须是年满16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4.主观心态的认定——包庇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为之,即行为人明知道自己所帮助的对象是犯罪分子,却仍然实施了包庇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窝藏、包庇罪】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
    2024-07-26
    343人看过
  • 什么是包庇罪,包庇罪量刑的标准是什么?
    一、什么是包庇罪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包庇罪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使司法机关不能或者难以发现犯罪的人,因此,除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外,向犯罪的人通报侦查或追捕的动静、向犯罪的人提供化装的用具等等,也属于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包庇,应限于向司法机关提供虚假证明掩盖犯罪人。在司法机关追捕的过程中,行为人出于某种特殊原因为了使犯罪人逃匿,而自己冒充犯罪的人向司法机关投案或者实施其他使司法机关误认为自己为原犯罪人的行为的,也应认定为包庇罪。窝藏、包庇的犯罪人,是指已经实施犯罪行为的人,既包括犯罪后潜逃未归案的
    2023-04-28
    83人看过
  • 家人包庇犯罪是否构成窝藏包庇罪
    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以包庇罪论处。一、嫖娼怎样判刑公安机关对卖淫嫖娼人员进行处理时,按照以下量罚基准执行:对卖淫嫖娼者,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对具有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卖淫嫖娼、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初次卖淫嫖娼、因生活所迫初次卖淫等属于“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对卖淫嫖娼人员,除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外,可以依法予以收容教育。对具有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人员多次卖淫嫖娼、18周岁以上人员卖淫嫖娼2次以上等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收容教育;因卖淫嫖娼被公安机关处理后又卖淫嫖娼的,实行劳动教养(劳动教养在我国已废除),并由公安机关处5000元以下罚款。对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但因具有怀孕或者哺乳自己不满1周岁婴儿,以及70周
    2023-04-04
    301人看过
  • 刑事案件包庇罪聚众斗殴怎么判
    如果包庇他人聚众斗殴,这种情况应当属于包庇罪,包庇罪会根据具体的情节来进行处罚,如果包庇多人或者多次实施包庇窝藏的话就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刑法》第三百一十条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第三百六十二条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包庇罪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使司法机关不能或者难以发现犯罪的人,因此
    2023-06-04
    456人看过
  •  德州窝藏罪和包庇罪刑事构成及要件解析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但犯罪人本人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主观方面为故意,且行为人需明知对方是犯罪分子或不知情而提供藏身之所或物帮助,或不知情而提供有利于犯罪人的证词。客体为司法机关对犯罪进行刑事追诉和刑事执行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窝藏或包庇犯罪分子的行为。主体要件包括以下几点:(一)犯罪行为的主体是一般主体。任何年满16周岁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但犯罪人本人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三)主观方面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因此,行为人不知道对方是犯罪分子而为其提供藏身之所或物帮助,或者不了解事实而讲了客观上有利于犯罪人的证词的,不能以犯罪论处。(三)客体本罪的客体是司法机关对犯罪进行刑事追诉和刑事执行的正常活动。(四)客观方面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窝藏或包庇犯罪分子的行为。德州窝藏罪构成要件是什么?德州窝藏罪是指在他人犯罪后,为窝藏罪人提供帮助、
    2023-11-01
    213人看过
  • 知道别人犯罪不举报构成包庇罪吗,包庇罪的构成要件
    知道别人犯罪不举报构成包庇罪吗不构成犯罪。但如果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则构成《刑法》第三百一十条的窝藏罪。刑法第三百一十条规定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前款罪,事前通谋的,以共同犯罪论处包庇罪构成要件:(一)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使司法机关不能或者难以发现犯罪的人,因此,除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外,向犯罪的人通报侦查或追捕的动静、向犯罪的人提供化装的用具等等,也属于帮助其逃匿的行为;在司法机关追捕的过程中,行为人出于某种特殊原因为了使犯罪
    2023-12-04
    219人看过
  • 民警包庇罪犯会构成包庇罪吗
    民警包庇罪犯可能构成包庇罪,如果包庇犯罪符合如下条件的,则构成包庇罪:1.包庇的对象必须是反革命分子和其他犯罪分子,包括犯罪之后潜逃在外、尚未抓获归案或尚未被司法机关发现的犯罪分子,以及已经被逮捕、拘留或被判刑劳改而越狱脱逃的犯罪分子。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向司法机关或有关组织作虚假证明,或者帮助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借以帮助犯罪分子掩盖犯罪事实,逃避法律制裁。3.主观方面是故意,即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帮助其掩盖罪行,意图使其逃避法律制裁。一、交通事故叫人顶包要承担什么法律责任交通事故叫人顶包,可能涉嫌包庇罪。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分子,而向司法机关作虚假证明,为其掩盖罪行,或者帮助其隐匿、毁灭罪证、湮灭罪迹,使其逃避法律制裁的行为。对于包庇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二、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量刑标准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是指明知是走私、贩卖、运输
    2023-06-20
    376人看过
换一批
#法律综合知识
北京
律师推荐
    #法律综合知识 知识导航
    展开

    法律综合知识是指涵盖法律领域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它包括法律理论、法律制度、法律实务等方面的内容,涉及宪法、刑法、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等多个法律领域。... 更多>

    #法律综合知识
    相关咨询
    • 包庇罪是什么要件?怎样构成包庇罪?
      四川在线咨询 2023-11-09
      窝藏、包庇罪的犯罪构成如下: 1、客体要件,本罪的客体是司法机关对犯罪进行刑事追诉和刑事执行的正常活动。 2、客观要件,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窝藏或包庇犯罪分子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任何年满16周岁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但犯罪人本人不能构成本罪的主体。 4、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
    • 包庇吸毒构成刑事案件怎么判刑
      重庆在线咨询 2023-03-11
      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缉毒人员或者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掩护、包庇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的犯罪分子的,从重处罚。
    • 包庇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包庇罪的主要构成要件和客观要件?
      广东在线咨询 2022-03-08
      窝藏、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本罪为选择性罪名,具体包括窝藏罪和包庇罪。 包庇罪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 (二)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这种行为的特点是使司法机
    • 包庇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包庇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什么方面的内容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3-08
      包庇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藏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或者作假证明包庇的行为。本罪为选择性罪名,具体包括窝藏罪和包庇罪。 包庇罪构成要件也是需要满足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的。 包庇罪构成要件如下: (一)客体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诉讼活动。犯罪对象是各种依照刑法规定构成犯罪的人。 (二)客观要件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窝藏或包庇犯罪人的行为。窝藏,是指为犯罪的人提供隐藏处所
    • 窝藏、包庇罪是刑事案件吗
      浙江在线咨询 2023-08-10
      嫌疑人涉嫌该罪达到立案标准的,属于刑事案件。 刑事案件分为公诉案件和自诉案件。 公诉案件,是指由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案件。 自诉案件,是指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刑事自诉的案件。 自诉案件的具体流程: 被害人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作出有罪或无罪的判决,最后交执行机关执行。 公诉案件的具体流程: 1、侦查立案:侦查机关接受报案人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