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可以继承,住房公积金属于遗产,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个人继承或受遗赠住房公积金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可持经公证的继承或遗赠文件,到被继承人或遗赠人单位开具“住房公积金支取申请书”。
一、提取公积金提取原因写什么
可以提取住房公积金储存余额抵冲住房公积金的领取需要以下条件;职工偿还购房贷款本息时、退休或到达离休、退休年龄时;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且与所在单位终止劳动关系时;户口迁出本市或者出境定居时:在购买;非本市籍职工调离本市时;在离休、大修具有所有权的自住住房时、建造、翻建;在职工死亡或被宣告死亡时,职工的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可以提取死亡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帐户中的储存余额,职工的住房公积金帐户同时作销户处理。住房公积金提取流程:个人提取住房公积金申请(审批)书;本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夫妻提取须提供结婚证原件和复印件)
二、没有法定继承人可以立遗嘱吗
没有法定继承人,也可以立遗嘱。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这种情况属于遗赠,是遗嘱人以遗嘱处分其遗产的一种方式。遗赠财产的人叫遗赠人,承受遗赠财产的人叫受遗赠人或遗赠受领人。
受遗赠人不能直接参与遗产的分配,而是从遗嘱执行人处取得受遗赠的财产。
三、遗嘱和遗赠具体有什么区别
遗嘱继承与遗赠的主要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继承人与受遗赠人的范围不同。遗嘱继承人只能是法定继承人范围内外的个人,受遗赠人只能是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国家和集体单位,受遗赠人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国家或集体单位;
2、遗嘱继承人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未明确表示放弃的,视为继承。受遗赠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遗赠后两个月内未作出受遗赠表示的,视为放弃,即丧失受遗赠权;
3、受遗赠权不能由别人行使。受遗赠人先于受遗赠人死亡时,其受遗赠权自然消失。当受遗赠人不愿意接受遗赠时,不能将遗赠财产转移给别人。但继承开始后,受遗赠人表示在受遗赠前死亡的,遗赠权转移给继承人。
-
是否可以继续报销已备案的住房公积金?
432人看过
-
住房公积金继承规则是什么?
159人看过
-
住房公积金继承人是哪些人?
459人看过
-
住房公积金可以继承吗,住房公积金的交纳人调离原单位其公积金如何处理
252人看过
-
公租房是否可以继承,公租房是否能继承
167人看过
-
是否可以进行住房公积金补交?
402人看过
住房公积金是指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储金,是用于住房的一种资金。具有普遍性、强制性、福利性和返还性的特点。... 更多>
-
公积金可以继承吗公积金如何继承辽宁在线咨询 2022-05-08一、哪些情况可以继承公积金? 职工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的,其住房公积金法定继承人或受遗赠人可提取死亡职工的住房公积金。 职工没有住房公积金贷款或者公积金贷款已经结清的。 二、谁可以继承公积金? 1、职工的继承人、受遗赠人可以提取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 2、如果死亡人有遗嘱给非血缘关系的人,受遗赠人也可以继承该笔公积金。
-
住房公积金,是否能提取住房公积金湖北在线咨询 2022-05-05住房公积金是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是住房分配货币化、社会化和法制化的主要形式。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的重要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强制性、互助性、保障性。单位和职工个人必须依法履行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义务。这里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住房公积金不能从银
-
继承住房公积金需要公证书吗安徽在线咨询 2022-05-28不需要,司法部取消了继承中强制公证的相关规定,所以继承公积金时,公民可以选择公证继承,也可以不公证。但是否要公证,需要到公积金管理处问一问程序和需材料,如果公积金管理处要求公证,可以向他们索要依据。法律规定职工的继承人、受遗赠人可以提取职工住答房公积金回账户内的存储余额;无继承人也无受遗赠人的,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存储余额纳入住房公积金的增值收益。
-
公租房可以继承吗公租房是否可以继承宁夏在线咨询 2023-10-17公租房承租人死亡,其公租房的承租权不得继承。但是,在公有居住房屋的承租人死亡后,其生前在公租房处有上海市常住户口的共同居住人,或者没有符合上述条件的共同居住人员,其生前具有常住户口的配偶和直系亲属,有权继续履行租赁合同。
-
商贷是否可以转为住房公积金贷款重庆在线咨询 2022-11-02商业贷款是可以转公积金贷款的,但要满足以下条件。 1、借款人在公积金贷款申请地工作申请贷款时公积金处于正常缴存状态; 2、申请人或共同申请人所在单位按规定为借款人缴存住房公积金满个月含个月以上; 3、申请人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和偿还贷款能力; 4、申请人同意提供认可的贷款保证方式; 5、申请人及共同申请人含配偶除申请转公积金的贷款外没有尚未还清的贷款或其他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