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婚生子女能判给男方。非婚生子女享有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非婚生子女的关系参照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男女双方同居关系解除的,已满两周岁的孩子,可由父母进行抚养权的协商,协商不成的,法院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子女的成长来进行判决,男方如果有好的经济条件和成长环境,是可以判决给男方的。
根据2021年实施的《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的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非婚生子女现况
不少国家、地区的法律都赋予非婚生子女较少的权利,即使他们拥有同样的公民权利。在大多数国家或地区,非婚生子女常会被视为耻辱。未婚妈妈常会被逼或被游说放弃子女抚养权。有时非婚生子女会由外祖父母或其他已婚亲属抚养,生母则以非婚生子女的姊姊、姑母、姨母等身分出现。中国由于亲属法的立法基本精神已经由原本的家长本位、家本位,渐渐演进到子女本位,即以保护子女为优先价值,加上以同居代替结婚、婚外情和未婚产子的情况日渐普遍,故婚生与非婚生子女的划分价值已经越来越低且不必要,因此也有学者主张应该停止区分。但很多人认为,如果社会对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一视同仁,不加以区分,会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导致计划生育政策变为空文;另外,还会导致社会道德沦丧,变相鼓励婚外情、重婚、非法同居等不负责任的行为发生。
《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
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
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者生母,应当负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
非婚生子女能判给男方吗
466人看过
-
非婚生子女判给男方能吗
444人看过
-
非婚生子女判给男方能吗
260人看过
-
非婚生子女能判给男方吗
248人看过
-
非婚生子女判给男方女方能看吗
391人看过
-
非婚生子女能够判给男方吗
70人看过
婚生子女,一般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生的子女;而在婚姻关系以外所生的子女为非婚生子女。 在我国,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至子女能独立生... 更多>
-
非婚生子女能判给男方吗江西在线咨询 2021-11-09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非婚生子女也可以判给男方,但必须满足一定条件。一、两岁以下在两岁以下取得监护权。2、两岁以上优先考虑条件较好的一方。三、对八岁以上未成年子女非婚生子女,应考虑其自身意见。《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受到伤害或者歧视。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父亲或母亲,应当承担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的抚养费。
-
非婚生子女能判给男方吗?广西在线咨询 2022-06-04非婚生子女能判给男方。非婚生子女享有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非婚生子女的关系参照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男女双方同居关系解除的,已满两周岁的孩子,可由父母进行抚养权的协商,协商不成的,法院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子女的成长来进行判决,男方如果有好的经济条件和成长环境,是可以判决给男方的。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的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
-
非婚生子女能判给男方吗?广东在线咨询 2022-06-05非婚生子女能判给男方。非婚生子女享有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非婚生子女的关系参照父母与子女的关系,男女双方同居关系解除的,已满两周岁的孩子,可由父母进行抚养权的协商,协商不成的,法院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有利于子女的成长来进行判决,男方如果有好的经济条件和成长环境,是可以判决给男方的。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七十一条的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
-
非婚生子女判给男方女方能看吗?云南在线咨询 2022-11-25非婚生子女判给男方,女方可以看。非婚生子女与其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与婚生子女与其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相同。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都享有探望子女的权利。所以,非婚生子女判给男方,女方可以看。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
-
非婚生子女判给男方女方能看吗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11-07非婚生子女判给男方,女方可以看。非婚生子女与其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与婚生子女与其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相同。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都享有探望子女的权利。所以,非婚生子女判给男方,女方可以看。 《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六条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者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 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父或者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