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客观方面
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在其客观方面的表现:
1.当事人实施了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
2.造成了致使他人轻伤及以上人身伤害的后果;
3.并且伤害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二、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
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般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该罪侵犯的是他人的身体健康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三、故意伤害致轻伤二级怎么赔偿
故意伤害致轻伤二级赔偿:
1.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等。
2.受害人因伤致残的,包括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等。
3.受害人死亡的,应当赔偿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死亡补偿费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葬事宜支出的交通费、住宿费和误工损失等其他合理费用。
4.受害人或者死者近亲属遭受精神损害,赔偿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的。但是如果构成刑事犯罪的,则没有精神损失费。
-
故意伤害罪在客观方面,以伤害造成的后果
417人看过
-
过失伤害的故意要件:主观方面、客观方面
242人看过
-
故意伤害罪客观表现的研究
454人看过
-
寻衅滋事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主观故意、客观行为、所侵害的客体
210人看过
-
诬告陷害罪的客体和客观方面
188人看过
-
认定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的意义
193人看过
扶养通常概指各种社会关系中针对"弱者"所发生的经济供养和生活扶助,一般涵盖四个方面: (1)以国家为主体,在特定情形下体现社会福利的公力扶养,包括各种灾害救济、贫困救济、民政抚恤等; (2)以一定的社会组织、机构、单位为主体并逐步走向社会化... 更多>
-
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方面与客观方面是什么,故意伤害罪的情节怎么认定北京在线咨询 2022-05-06故意伤害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事先对于自己的伤害行为能给被害人造成何种程度的伤害,不一定有明确的认识和追求。无论造成何种程度的结果都在其主观犯意之内,所以,一般可按实际伤害结果来确定是故意轻伤还是故意重伤。 根据《刑法》第234条第一款规定,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依
-
从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客观方面分析江苏在线咨询 2022-10-23侮辱罪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区别: 1.前者侵犯的是他人名誉,后者侵犯的是性的自己决定权; 2.前者的对象没有限制,后者的对象只能是妇女; 3.前者不要求采取强制方法,后者必须采取暴力、胁迫等强制方法; 4.前者必须公然实施侮辱行为,后者不要求公然实施; 5.前者以情节严重为构成要件,后者不以情节严重为构成要件这个是我自己总结的笔记,我觉得还挺全面的了~
-
挪用资金罪的客观方面、客观方面、客观方面重庆在线咨询 2022-01-17挪用资金罪(刑法第272条),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
-
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故意伤害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什么行为河南在线咨询 2022-03-06我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的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两层含义:其一,行为人的行为必须是违法的,如果是合法的医疗行为,不能构成本罪
-
故意伤害罪行的主观方面包括哪些方面?四川在线咨询 2025-01-10故意伤害罪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故意伤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自然人,如果有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的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如果致人轻伤,则需要已满16周岁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2. 故意伤害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3. 一般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