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对诉讼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集资款可以集体诉讼吗
是可以集体诉讼的,在中国,所谓的集体诉讼就是代表人诉讼。在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中,没有规定这个制度。1985年发生了安岳种子案,安岳县1569户稻种经营户诉县种子公司水稻制种合同案,安岳县法院借鉴国外集体诉讼案件的经验,只由田安邦等三个人作为诉讼代表人进行诉讼,结果1569户农民胜诉,获得赔偿。代表人诉讼制度的试行,极大地节省了诉讼当事人的成本,节省了国家的诉讼资源,方便群众,方便审判,充分地显示了它的进步性和生命力,进而导致在1991年修订《民事诉讼法》时,明确规定了两种代表人诉讼制度,一种是人数确定的代表人诉讼,一种是人数不确定的代表人诉讼。这个制度的设立,既有立法的借鉴,又有自己的司法实践经验总结。
集体诉讼的威力在于,只要有一个人发起诉讼,其他所有相同利益受损者会一呼百应,最终导致的赔偿数量会非常惊人,如20世纪90年代赔偿金额高到数千亿美元的美国烟草业诉讼案就是典型的集体诉讼。在证券市场,集体诉讼也是有效的维权方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共同诉讼的一方当事人对诉讼标的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经其他共同诉讼人承认,对其他共同诉讼人发生效力;对诉讼标的没有共同权利义务的,其中一人的诉讼行为对其他共同诉讼人不发生效力。
-
刑事诉讼证人出庭制度的理论基础
349人看过
-
公诉转自诉制度的法律依据
117人看过
-
我国拆迁赔偿制度的法律基础
50人看过
-
附随义务的法理基础和法律依据
205人看过
-
法律制定的基础
346人看过
-
合伙人制度的产权基础
166人看过
-
民事诉讼证据基础湖北在线咨询 2023-02-15《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是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民事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经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由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21日发布,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
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是什么,有没有法律依据台湾在线咨询 2023-08-17《民事诉讼法》中的回避制度是如果审判人员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是本案当事人近亲属的情况之下,将会申请回避。除此之外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或者是与本案的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情况之下,都是可以申请回避的。
-
基础工程保证金制度西藏在线咨询 2022-05-08保证金制度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在签订工程施工承包合同后,预先设立银行专用账户,由建设单位货施工总承包企业从首期应付工程款中,预先拨付一定比例的资金存入,作为按时足额发放工人工资的保障;在建筑施工企业发生拖欠工人工资并符合保证金提取条件时,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通知企业开户银行将相应资金拨付到工人个人账户。
-
新《》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是什么云南在线咨询 2022-10-17《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一条开明宗义,指出它的立法意义和基础: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即(一)保护消费者权益有利于鼓励公平竞争,限制不正当竞争。(二)保护消费者权利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三)保护消费者权利有利于提高企业和全社会的经济效益。立法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自愿、平等、
-
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的法规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2-01民事诉讼有四个基本制度: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1、合议制度是指由三名以上审判人员组成的审判小组对案件进行审理。与独任制相比,独任制是指一名法官独立审理案件;2、回避是指法官和其他相关人员在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参与案件审理。;3、公开审判制度是指法院审理案件、宣告判决的制度;4、二审终审制度是指民事案件经两级法院审理后告知终结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