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信上购物的风险包括:
1、法律规定不明确,缺乏监管
微信属于人对人的交易,未经第三方平台。目前针对网络购物方面的监管法规,主要是针对淘宝、京东这类的电商平台,像微信小店这样依靠社交工具来经营的监管,现在还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因而,公然贩卖a货、仿品牌产品,在实体店和淘宝上,都会面临被监管处罚的风险。但因为微信上的内容仅朋友圈可见,在添加好友时可人为进行筛选,被监管部门查处的可能性很小。
但是仿制奢侈品说到底是侵权行为,无论是否得到消费者的支持都是违法的。如果有消费者购买了这种仿品进行投诉的话,监管部门一定也会进行处理。
2、微商信息不全,购物过程有许多不确定因素
大部分“微商”并没有实体店,店家真实信息不全,没有评价机制、没有信用担保、没有第三方交易平台,收款后是否发货、货品售后服务等不确定因素都增加了消费风险。
3、微信代购权益难保障
代购交易都是在网络上进行,而且代购小票和收据也可以仿制,因此通过微信进行代购也存在一定风险。
——在微信朋友圈购物要注意的事项:
1、注意对产品进行鉴别,了解商品
在微信朋友圈里买东西,需要具备一定的产品鉴别能力,除了看商品的宣传图片外,更要重点了解产品的规格、材质、产地等信息。
对商品商标标识及其包装、装潢等特殊标志真伪要进行鉴别。按照国家或行业标准对商品的理化、卫生指标,用户在购买时一定要进行了解判断;了解商品真品的特点和内在质量,消费者应结合生活常识、经验来判断电商所销售产品的真伪。
2、注意保留购物凭证
消费者在形成买卖关系时应注意保留聊天记录、银行汇款单、卖家姓名、身份证号等作为凭证,来降低购物风险。另外,除非是关系比较亲密的,或是可信的人介绍的,否则不要轻易在微信上购买贵重的物品。
-
微信“朋友圈”代购合法吗?
451人看过
-
能否在微信朋友圈上签署微信合同?
84人看过
-
虚假宣传在微信朋友圈上是否合法?
212人看过
-
晒娃犯法吗,朋友圈晒娃有哪些风险
406人看过
-
微信朋友圈骂人立案吗
287人看过
-
微信朋友圈发诽谤信息的后果
57人看过
-
在朋友圈买东西,价格有哪些风险湖南在线咨询 2021-10-271、商品质量不保证很多微型商品没有优质来源,销售的商品质量存在很多问题,同质化比较严重。消费者购买假货和劣质商品后,无处投诉。正因为如此,它影响了公众对微型企业的评价,一些消费者保留或反对微型企业。2、没有客户沉淀的一部分微型企业将传统的在线渠道模式转移到在线,通过发展经销商或渠道代理囤积,该模式可以迅速提高销售量,但品牌和客户之间没有直接联系,无法形成客户数据沉淀3、管理不系统的品牌在微型商务模
-
微信朋友圈名声受损,微信朋友圈上侵犯名誉权怎么呢?西藏在线咨询 2022-07-29构成名誉侵权须在主客观方面具备以下要件:(一)行为人客观上存在损害他人名誉的事实,并为第三人知悉。只有在行为人所实施的侮辱(体现为以不当的言词评价、贬低和毁损相对人的人格,不涉及“事实”的真实性问题)、诽谤(体现为披露、散布虚假事实)、披露其隐私权(体现为披露、散布法律所保护的他人私生活信息)等行为影响到社会公众对受害人的评价时,才能构成对名誉权的侵害。作为认定毁损名誉的依据,侵权人仅仅只针对被侵
-
我朋友在微信上买烟,在微信上自己的朋友圈卖假烟,会被判刑坐牢吗浙江在线咨询 2022-02-09你朋友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我国实行烟草专卖制度,未经许可经营烟草专卖法规定的专营烟草制品,情节严重的(贩卖假烟数额较大的),构成非法经营罪,可能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
-
微信朋友圈、微信朋友圈等个人代购涉嫌走私,该如何判断,如何举报北京在线咨询 2022-02-10海关总署8月1日实施的第56号公告《关于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境货物、物品有关监管事宜的公告》引发大量网友关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个人代购如果不报关缴税,可能涉嫌走私,人人可举报。”类似消息在网上流传。针对网友热议,8月11日,海关总署对媒体表示:“公告主要针对的是在与海关联网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实现跨境交易的电商企业和个人,微信朋友圈代购不属此公告监管范围。”虽然朋友圈代购不在新政监管范围内,但个
-
朋友圈购物被骗怎么办安徽在线咨询 2022-10-12报警处理。程序: 1.打开浏览器,在搜索框搜索要报警的地方公安局网站; 2.进入网站后,点击平安论坛或网络发言人,就可以看到发帖; 3.点击界面的注册,填写好用户信息后,回到主界面并进行登录,登录后就可以把你报警的内容以发帖的形式报警,报警后稍等片刻就会有警员回复的。 《110接处警工作规则》第十五条110报警服务台接到报警后,根据警情调派警力进行处置。对危及公共安全、人身或者财产安全的紧急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