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认定的条件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7-24 09:24:51 483 人看过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认定的条件:(1)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肇事后,并且要求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且撞了人。如果行为人有证据证明并不知道自己撞了人,且经查证属实,则不能以“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情节予以量刑。是否有证据证明,既不能以肇事者本人所述为依据,也不能由办案人员盲目判断为标准,而应当周密调查,综合判断,在把握上应有严格的尺度和标准。(2)被害人的死亡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的死亡仅仅是由于肇事者为逃避法律责任或者救助义务,不及时抢救而驾车逃跑的逃逸行为造成的。(3)被害人死亡是由于逃逸行为而造成的,被害人的死亡除交通行为导致外,未介入其它的因果关系和条件。如果介入其它的加害行为而致被害人死亡的,则不属于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范围之列。如行为人肇事致他人重伤而逃逸,被撞者被他人送至医院抢救,但由于医生的玩忽职守出现医疗事故致使被撞者死亡,或抢救期间因其他意外导致死亡的,或者行为人肇事致他人重伤后,为逃避罪责开车将被害人移到偏僻处甚至将被害人轧死后又逃逸的。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目前理论界对交通肇事中“因逃逸致人死亡”这一加重情节的理解存在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应仅限于过失致人死亡,即事实上发生了两次交通事故,已经发生交通事故后,行为人在逃逸过程中又发生交通事故,致使第二次交通事故中的被害人死亡。如果在逃逸过程中对致人死亡持故意(主要是间接故意),则成立另一种犯罪,不能适用上述规定以一罪论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因逃逸致人死亡”就是行为人交通肇事后畏罪潜逃,致使被害人或因流血过多或因延误抢救时机而死亡。

综上,笔者认为,“因逃逸而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肇事以后,不履行救助义务,弃被害人于不顾,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事故现场,致使被害人因没有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03日 15:51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有期徒刑相关文章
  •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怎样认定
    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因此,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成立,而这包括三方面(1)必须以交通肇事行为的发生为前提。(2)行为人必须在行为发生后积极实施逃逸。(3)行为人逃逸有一定的主观动机。2、必须符合《解释》第5条第1款对“因逃逸致人死亡”做出的明确解释。即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这个规定是明确的,不能将其与其他情形混作一谈。比如有这样的案例,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这显然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3、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受害人的死亡必须是因为肇事者的逃逸行为造成的。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却是因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被害人由他人送往医院抢救途
    2023-04-19
    104人看过
  • 交通肇事罪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从事交通运输人员或者非交通运输人员,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在分清事故责任的基础上,对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第二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一)死亡一人或者重伤三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二)死亡三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三)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一、交通肇事罪致人死亡后逃逸怎么处罚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责任人要承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事责任,但交通肇事逃逸的,则要承担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刑事责任,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承担七年以上刑事责任。交通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责任人主观过错的程度不同,可能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行政
    2023-03-26
    491人看过
  • 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因逃逸致人死亡”是交通行为在情节上的加重。因此,认定“因逃逸致人死亡”首先得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成立,而这包括三方面(1)必须以交通肇事行为的发生为前提。(2)行为人必须在行为发生后积极实施逃逸。(3)行为人逃逸有一定的主观动机。2、必须符合《解释》第5条第1款对“因逃逸致人死亡”做出的明确解释。即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这个规定是明确的,不能将其与其他情形混作一谈。比如有这样的案例,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将被害人带离隐藏或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的情形,这显然不是“因逃逸致人死亡”,而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3、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受害人的死亡必须是因为肇事者的逃逸行为造成的。如果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但被害人的死亡却是因为介入了其他原因造成的,如被害人由他人送往医院抢救途
    2023-03-25
    339人看过
  • 肇事逃逸制人死亡的认定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1、必须满足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构成要件。2、必须符合《解释》第5条第1款对“因逃逸致人死亡”做出的明确解释。3、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间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一、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会判多少年刑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依照刑法规定,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交通肇事被撞后立即死亡,还是肇事司机因逃逸,抢救不及时而致人死亡,还是交通肇事逃逸将被害人带离现场后隐匿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死亡,造成死亡原因不同,情节轻重也不一样,处罚的种类也不同。二、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怎么处理
    2023-03-22
    486人看过
  •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要如何认定
    如果是符合以下情况的交通事故,则认定构成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一、肇事者在事故发生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实施了逃逸行为。二、因为肇事者的逃逸行为,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如果是受害者死亡后肇事者才逃逸的,就不构成逃逸致人死亡。一、肇事逃逸最少能判多久肇事逃逸最低能判三年。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二、醉酒驾车致人死亡如何判罚醉酒驾车致人死亡的判罚如下:1、因违反交通规则造成重大交通事故,致人重伤、一人死亡或者使得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法判处肇事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2、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后逃逸,且肇事情节特别严重,导致极其恶劣影响的,依法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3、肇
    2023-04-01
    137人看过
  •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
    一、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一)行为人将人撞伤以后逃逸,致被害人死亡的案件应根据行为人不同的罪过形式予以定罪处罚。1、对于行为人交通肇事后逃逸,因过失致人死亡的案件。只要有证据能充分证明行为人不知道逃逸行为会造成被害人死亡或者没有放任被害人死亡结果发生的,即不具备间接故意杀人主、客观条件的,均应按交通肇事定罪处罚。2、交通肇事后被害人伤势极其严重,以至生命垂危即使行为人及时抢救也不能挽回其生命。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为逃脱罪责驾车逃逸,而被害人最终确已死亡的,对于这类案件,笔者认为应当认定该行为只能构成交通肇事罪。不能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三款,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规定处罚。而应根据第二款,即“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后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一规定来定罪量刑。3、行为人因交通肇事后逃逸。在当时的情形下行为人明知其逃逸后被害人受伤严重有死亡的可能,
    2023-03-07
    122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有期徒刑是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的一种,指在一定期限内剥夺犯罪人的自由,实行强制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是我国适用面最广的刑罚方法。 对于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最高减刑数额为原判刑期的一半。判刑十五年,最多减刑七年六个月。... 更多>

    #有期徒刑
    相关咨询
    •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认定的条件
      四川在线咨询 2022-08-25
      致人死亡认定的条件: (1)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必须发生在后,并且要求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已经发生了且撞了人。如果行为人有证据证明并不知道自己撞了人,且经查证属实,则不能以“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情节予以量刑。是否有证据证明,既不能以肇事者本人所述为依据,也不能由办案人员盲目判断为标准,而应当周密调查,综合判断,在把握上应有严格的尺度和标准。 (2)被害人的死亡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着上的因果关系。即
    •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条件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3-06-03
      (1)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肇事后,并且要求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已经发生了交通事故且撞了人。如果行为人有证据证明并不知道自己撞了人,且经查证属实,则不能以“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情节予以量刑。是否有证据证明,既不能以肇事者本人所述为依据,也不能由办案人员盲目判断为标准,而应当周密调查,综合判断,在把握上应有严格的尺度和标准。 (2)被害人的死亡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着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即被
    •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上海在线咨询 2021-12-04
      (1)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必须发生在交通事故发生后,并要求行为人主观认识到已经发生交通事故人。如果行为人有证据证明自己不知道自己撞了人,经查证属实,则不能以逃逸致人死亡的情节进行量刑。是否有证据证明,既不能以肇事者本人所述为依据,也不能以办案人员盲目判断为标准,而应仔细调查,综合判断,在把握上要有严格的尺度和标准。(2)被害人的死亡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刑法因果关系。也就是说,被害人的死亡只是由于
    •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认定
      湖南在线咨询 2021-12-04
      (1)必须以交通事故为前提。(2)行为人必须在行为发生后积极逃逸。(3)行为人逃逸有一定的主观动机。(4)交通事故发生后,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导致被害人因无救助而死亡。(5)交通肇事者的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有刑法因果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违反交通管理法规,造成重大事故、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事故发生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殊恶
    •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判定的条件
      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09-03
      致人死亡认定的条件: (1)行为人的逃逸行为必须发生在后,并且要求行为人主观上认识到已经发生了且撞了人。如果行为人有证据证明并不知道自己撞了人,且经查证属实,则不能以“因逃逸而致人死亡”的情节予以量刑。是否有证据证明,既不能以肇事者本人所述为依据,也不能由办案人员盲目判断为标准,而应当周密调查,综合判断,在把握上应有严格的尺度和标准。 (2)被害人的死亡与行为人的逃逸行为之间存在着上的因果关系。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