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法语境下“商业诋毁”的法律界定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4-24 14:11:47 467 人看过

在我国,竞争法语境下的商业诋毁的法律界定,应严格对应于《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有以下四个要件:

一、行为主体身份限定。

商业诋毁作为一种侵犯同业竞争者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其行为主体身份应为经营者。如果是消费者,对相关产品或服务进行投诉或评估,当然应该给予更为宽广的活动范围。

二、有实际的违法行为。

实际的违法行为客观上表现为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或其他不正当方式对竞争对手进行诋毁。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捏造虚伪事实或者散布虚伪事实,都有可能构成商业诋毁。因此,有关虚伪事实的认定,是商业诋毁是否成立的关键。

关于捏造虚伪事实,一般有二种情形:

*无中生有:即凭空捏造,伪造事实;

*颠倒黑白,完全失实或者基本失实。

对于基本属实、稍有出入的情况,只要行为人尽到审慎义务,不能以商业诋毁论断。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关于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的示范规定》及其注释中也提及了虚假说法和不当说法两种商业诋毁表现。对接我国具体的法律规范,应当严格对应为上述无中生有或者颠倒黑白的门槛。对于那些稍有出入但基本事实相符的情况,应当不属于商业诋毁范围。

关于散布虚伪事实,一般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第一,散布的对象主要是现实或者潜在的客户,即当今现实的或者今后可能的购买者及其转换者;

第二,散布方式主要表现为面向不特定人的大众传播方式,或者表现为面向特定客户的人际传播方式。

一般向职权管理部门的反映、投诉、举报,如果总体上基本属实,即使个别事实有所出入,只要行为人尽到审慎义务,也不应纳入商业诋毁的范畴。

三、必须有主观故意。

商业诋毁的行为者主观方面应存有通过实施商业诋毁行为致使竞争对手的商誉(商业信誉或者商品声誉)受损,降低其市场竞争能力,从而谋求自身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观故意。如果行为者没有主观故意,无过错地散布了他人捏造的虚伪事实的行为,则不能以商业诋毁论处。

四、损害事实以及因果关系。

认定商业诋毁成立,还应当看竞争对手的商誉(商业信誉或商品声誉)确实直接因为行为人的行为产生了实际的不利影响。

只有在以上四方面条件均成就的情况下,才能认定商业诋毁成立,否则,商业诋毁这一指控可能被滥用,举报、投诉或评论动辄得咎,长久以往,致使公众舆论淡漠甚至禁言,最终损害的是公共利益。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1月20日 19:46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商业诋毁相关文章
  • 不正当竞争行为之诋毁商誉行为
    诋毁商誉行为是指经营者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从而削弱其竞争力的行为。商誉是社会公众对市场经营主体名誉的综合性积极评价。它是经营者长期努力追求,刻意创造,并投入一定的金钱、时间及精力才取得的。良好的商誉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财富。在经济活动中,最终又通过有形的形式(如销售额、利润)回报它的主人。法律对通过积极劳动获得的商誉给予尊重和保护,对以不正当手段侵犯竞争者商誉的行为予以严厉制裁。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4条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诋毁商誉的行为要点如下:(1)行为的主体是市场经营活动中的经营者,其他经营者如果受其指使从事诋毁商誉行为的,可构成共同侵权人。新闻单位被利用和被唆使的,仅构成一般的侵害他人名誉权行为,而非不正当竞争行为。(2)经营者实施了诋毁商誉行为,如通过广告、新闻发布会等形式捏造、散布虚假事实,使用户
    2023-06-14
    471人看过
  • 同业竞争的法律规定
    法律综合知识
    同业竞争的法律规定是:同业竞争是指公司的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所控制的其他企业所从事的业务相近或者相似,两者之间构成的竞争关系。公司法中规定,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一百四十八条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挪用公司资金;将公司资金以其个人名义或者以其他个人名义开立账户存储;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同意,将公司资金借贷给他人或者以公司财产为他人提供担保;违反公司章程的规定或者未经股东会、股东大会同意,与本公司订立合同或者进行交易;未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同意,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属于公司的商业机会,自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所任职公司同类的业务;接受他人与公司交易的佣金归为己有;擅自披露公司秘密;违反对公司忠实义务的其他行为。董事、高级管理人员违反前款规定所得的收入应当归公司所有。
    2024-04-22
    146人看过
  • 关于诋毁商业信誉罪的法律规定是怎样的
    现行《刑法》对诋毁商业信誉立案的规定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案追诉:(一)给他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二)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造成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业、停产六个月以上,或者破产的;2、利用互联网或者其他媒体公开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的。诋毁商业信誉罪可以不判刑吗?构成诋毁商业信誉既遂的量刑处罚:一般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本罪是指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商业信誉,是指社会公众对某一经营者的经济能力、信用状况等所给予的社会评价,即该经营者在经济生活中信用、名誉的地位。《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七十四条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一)给他人
    2023-08-11
    51人看过
  • 商业诋毁的概念
    商业诋毁
    商业诋毁行为,也被称为商业诽谤行为,是指损害他人商誉、侵犯他人商誉权的行为。具体而言,它是指经营者自己或利用他人,通过捏造、散布虚伪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对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进行恶意的诋毁、贬低,以削弱其市场竞争能力,并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商业诋毁行为的构成要件(一)其行为主体必须是经营者行为人具有经营者的身份是认定侵犯商誉权行为的重要条件之一。即只有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所实施的损害竞争对手商誉的行为才构成该类不正当竞争行为。而非经营者实施的侮辱、诽谤、诋毁的行为则以一般侵权论。这一构成要件反映了现代各国主要是从竞争法的角度来保护商誉权。《巴黎公约》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制定的《反不正当竞争的保护示范法草案》,均将商誉侵害视为不正当竞争行为。英美法系国家为商誉权提供仿冒诉讼与其他特殊诉讼的救济方式,其主体指向概为经营者。大陆法系国家更是主要适用竞争
    2023-06-14
    328人看过
  • 诋毁商业诋毁信誉的性质是什么
    诋毁商业信誉的成立条件是:侵犯的客体是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和市场秩序;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行为主体为一般主体;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诋毁商业信誉一般怎么判刑通常情况下,构成诋毁商业信誉既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自然人犯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是数行为既触犯诽谤罪又触犯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之数客体,数罪并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一十九条有下列侵犯商业秘密行为之一,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的;(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
    2023-08-13
    58人看过
  • 诋毁商铺的名誉权纠纷如何界定
    在司法实践中,以下几个方面有必要作为认定是否构成商业诋毁行为的判断标准:首先,从实施行为的主体来看,该侵权行为的主体必须是合法经营的企业或商家,即所谓的“经营者”;其次,行为人应当具备作为经营者的资格和地位,这是确定其是否侵犯了他人的商誉权以及何种行为构成侵权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此外,行为人在实施此种行为时必须是出自故意的心态,而非过失所致;最后,客观表现上,此类行为通常包括捏造虚假信息、传播不实言论,甚至对真实发生的事件采取不恰当的描述方式,从而对竞争对手的商誉进行恶意诋毁、贬损,并最终导致或可能引发一定程度的损害后果。《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一条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2024-05-14
    317人看过
  • 厂商理论语境下完全竞争市场中企业广告行为的动力分析
    摘要]企业广告的动力来源于对自身利益的渴望。广告使企业获得了来源于财务和市场控制力两个方面好处的可能性,而且这两个方面的利益是相互促进的。广告是企业扩大生产规模,走上规模化的发展之路的因素之一。[关键词]厂商理论完全竞争市场广告行为动力分析根据企业规模的大小,以及其对市场价格影响力的大小可以把市场分为四种类型,本文主要针对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广告行为的动力进行分析。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广告行为同样是受利益驱动的。企业通过广告行为可以获得的即时利益和长期利益,这是企业进行广告行为的根本动力。一、企业广告行为的即时利益由于企业通过向目标消费者提供广告信息,可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扩大市场销售量,进而降低生产成本,在企业可以按原价格出售商品的情况下,单位商品就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我们可以称其为即时利益。1.完全竞争市场上存在广告行为的原因。按照主流经济学理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是不存
    2023-06-07
    175人看过
  • 诋毁商业信誉的刑法裁量规定是什么
    诋毁商业信誉的刑法裁量规定是:1、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单位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上述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024-05-11
    60人看过
  •  遭受诋毁,诉诸法律
    在我国,起诉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若您认为某人的行为侵犯了您的权益,您可以通过提供相关证据向法院提起侵权诉讼。在起诉时,您需要向法院提供原告的身份证件、受到侮辱的证据以及起诉状。之后,您需要前往法院进行立案。在我国,人民法院受理各类民事纠纷案件,包括侵权纠纷案件。因此,如果您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了侵犯,及时起诉是非常重要的。您可以起诉,这是一起侵权诉讼。在起诉时,您需要提供原告的身份证件、受到侮辱的证据以及起诉状,然后前往法院进行立案。起诉必须符合下列条件: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2、有明确的被告。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的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被人骂可以起诉吗?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规定,被人骂是一种名誉权受到侵犯的行为。如果受到辱骂行为,当事人可以自收到起诉状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如果当事人逾期不诉,则
    2023-10-25
    410人看过
  • 商业竞争不正当竞争的认定
    (1)混淆行为的认定混淆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经营活动中,以种种不实手法对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作虚假表示、说明或承诺,或不当利用他人的智力劳动成果推销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使用户或者消费者产生误解,扰乱市场秩序、损害同业竞争者的利益或者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只有具备以下特征的才构成混淆行为:1、行为人是从事市场交易活动的经营者。2、具有主观故意。混淆行为一般都是对质量好、知名度高、市场销售量大的商品进行仿冒,它的实质就是掠夺他人的经营优势,侵害他人长期形成的无形资产。因此,混淆行为是一种故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3、具有特定性。由于混淆行为是对市场中经营优势的掠夺,因此,混淆行为总是发生在特定的具有市场优势的经营者身上及其特定的商品上。4、具有误导性。混淆者都不希望以自己的真实身份从事市场交易活动,其从事混淆行为的目就是在于使交易对方对其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产生混淆或误解,从而接受其商品或服务,以此获得竞争优势
    2023-05-01
    276人看过
  • 竞业协议的竞争对手如何界定
    实务中竞业限制的竞争对手是指与原用人单位生产、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有竞争关系的用人单位。一、一般员工签竞业限制是否有效普通员工签订竞业限制无效,竞业限制的人员限于用人单位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竞业限制的范围、地域、期限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竞业限制的约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前款规定的人员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二、不付加班费解除劳动合同竞业限制还有效力么不付加班费解除劳动合同竞业限制还有效力。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竞业限制的人员两年内不得到与本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的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用人单位,或者自己开业生产或者经营同类产品、从事同类业务。三、竞业限制协议必须签吗不是必须要签
    2023-03-25
    124人看过
  • 商业诋毁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和义务
    一、商业诋毁要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和义务1.商业诋毁行为的民事责任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未对商业诋毁行为的法律责任作出专门规定,可以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20条第二十条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给被侵害的经营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侵害的经营者的损失难以计算的,赔偿额为侵权人在侵权期间因侵权所获得的利润;并应当承担被侵害的经营者因调查该经营者侵害其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所支付的合理费用。被侵害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商业诋毁行为的刑事责任如果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还可以依据我国《刑法》第221条,231条的规定进行处罚。二、商业诋毁行为如何处罚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的,一般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一条【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捏造并散布
    2023-08-22
    461人看过
  • 商业信誉诋毁行为的法律量刑标准是什么?
    商业的信誉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如果要想获得更多的一些利益,那么就必须要维护好自己的商业信誉和商品的升值,如果有人故意的损害商品的信誉,将会构成相关的违法犯罪的行为。诋毁商业信誉罪构成的认定方式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扰乱了市场秩序。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以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为目的,间接故意与过失不构成本罪。构成诋毁商业信誉法院会如何量刑?构成诋毁商业信誉法院的量刑:自然人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损害商业信誉、商
    2023-07-17
    158人看过
  • 商业诋毁侵犯的客体
    商业诋毁侵犯的客体是什么?属何种性质?这是目前法学界分歧较大的一个问题。(一)几种观点的评述1.荣誉权说人身权主要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前者包括名誉权、姓名权、生命权等,后者包括荣誉权(注:由于荣誉权来自行政管理行为,这种行为能否创设一般性的民事权利,在学界已受到质疑,有学者称荣誉权根本不能作为独立的民事权利,不具有独立存在的价值。参见谢怀@①:《论民事权利体系》,《法学研究》1996年第1期。张新宝著:《名誉权的法律保护》,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45~46页。)、继承权、配偶权等。有论者指商业诋毁侵犯了人格权(名誉权)和身份权(荣誉权)。(注:徐士英主编:《自由经济的大宪章——公平竞争法简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51页。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条法司:《现代竞争法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第200页。王全兴主编:《竞争法通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7年版,
    2023-06-07
    451人看过
换一批
#反不正当竞争法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商业诋毁是指损害他人商誉、侵犯他人商誉权的行为。具体而言,它是指经营者自己或利用他人,通过捏造、散布虚伪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对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进行恶意的诋毁、贬低,以削弱其市场竞争能力,并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更多>

    #商业诋毁
    相关咨询
    • 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商业诋毁的规定
      青海在线咨询 2022-08-11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2.《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2015年修订) 第五条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从事广告活动,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诚实信用,公平竞争。
    • 诋毁竞争对手商业信誉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10-25
      诋毁竞争对手商誉行为是指经营者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从而削弱竞争力,为自己取得竞争优势的行为。具备以下特征的才构成诋毁竞争对手商业信誉: 1、行为的主体是市场经营活动中的经营者,其他经营者如果受其指使从事诋毁商誉行为的,可构成共同侵权人。 2、经营者实施了诋毁商誉行为。 3、经营者对其他竞争者进行诋毁,其目的是败坏对方的商誉,其主观心态出于故意。
    • 我国法律对于互联网不正当竞争商业诋毁怎么规定的
      澳门在线咨询 2022-07-11
      法律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第二条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 本法所称的互联网不正当竞争商业诋毁,是指经营者违反本法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本法所称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第十四条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
    • 反不正当竞争法诋毁商誉是怎样认定的呢?
      黑龙江在线咨询 2022-08-06
      诋毁商誉是指经营者捏造、散布虚假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从而消弱其竞争力,使自己取得竞争优势的行为。 诋毁商誉行为的主体限于经营者,其他主体实施的,仅构成一般侵权行为,选项A错误; 诋毁商誉行为针对的对象是特定的竞争对手,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选项C错误; 诋毁商誉行为是经营者在主观上出于故意,在客观上确实实施了诋毁商誉的行为,如果出于过失,或是发布的为真实的信息,均不构成诋毁
    • 诋毁商业信誉法院依据的法律
      江西在线咨询 2023-08-24
      诋毁商业信誉构成损害商业信誉罪的,法院一般会判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他人的商业信誉的降低而造成他人损失的结果,并希望这种结果产生的故意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