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利县法院公开宣判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3-20 04:50:24 156 人看过

监利县法院公开宣判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百三十条

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

民事诉讼法第148条第1款: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刑事诉讼法第202条第1款: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行政诉讼法第80条第1款: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一、公开宣判的意义

1、公开审判是民主在诉讼中的体现。公开审判使广大人民群众有机会了解案件的审理活动,并且对案件的审理活动进行监督,使案件的审理活动依法有序进行。

2、公开审判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实行公开审判制度,使法院的审判活动被置于当事人和社会监督的“阳光”之下,增强了审判活动的透明度,从而有助于审判人员增强责任感,正确行使审判权,提高办案质量,防止司法专横,杜绝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

3、公开审判有利于及时解决纠纷。诉讼效率是现代民事诉讼所追求的价值之一。无论作出什么裁判,总会有一方当事人不满,而程序的正义就在于吸收这种实体上的不满,让公正以当事人看得见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当事人接受这种严格依照法律程序作出的判决结果并心悦诚服,公开审判制度所要求的程序设计,也就是要营造一种公正的气氛,有助于当事人双方接受判决。

4、公开审判是当事人行使诉权的结果。公开审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司法专横,杜绝司法腐败,实现诉讼公正,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公开审判的初衷是为当事人的利益着想,是当事人行使诉权的结果。

5、公开审判有利于在社会上普及法律知识。通过具体案件的公开审理,能够使旁听群众生动、形象地接受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广大群众遵守法律的自觉性,尤其是对一些影响大的案件进行现场电视转播,社会效果更为明显。

二、刑事案件的审理时间

一审法院的正常审理期限(一般为2个月,至迟不超过3个月,特殊情况例外)

第二百零八条人民法院审理公诉案件,应当在受理后二个月以内宣判,至迟不得超过三个月。对于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本法第一百五十八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经上一级人民法院批准,可以延长三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

人民法院改变管辖的案件,从改变后的人民法院收到案件之日起计算审理期限。

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的案件,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法院后,人民法院重新计算审理期限。

各地人民法院都可以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决定公开庭审过程,可是把公开审理和公开宣判看成一体的群众也不在少数。类似于涉及到国家秘密,公民个人隐私的这些案件肯定不适用于公开审理制度,可民众有权知道法院对该案的最终审判结果。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07月30日 11:22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死刑相关文章
  • 福绵检察院信息公开网的信息公开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福绵检察院信息公开网的信息公开法律依据是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是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制定。于2007年1月17日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通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07年4月5日发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本条例所称政府信息,是指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办公厅是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办公厅(室)或者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二、主要内容《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四条各级
    2023-06-03
    310人看过
  • 法院公开宣判的意思?
    法院公开宣判的意思就是无论审理的过程是否公开,审理的结果都应当公开宣布。某些案件因为涉及个人隐私、国家机密等原因不宜公开审理,但是判决应当公开进行。而开庭后择日宣判的意思就是法院不当庭宣判,等承办法官对案件进行评议后,另外再定时间进行宣布判决结果。法院择日宣判这个没有明确的法定标准或时间,只能理解为合理时间内,这个合理时间以不超过审限为原则,简易程序一般在三个月内,普通程序一般为六个月内(特殊情况下可以达到15个月),只要在这个审限期内宣判都属于程序合法。一般案件都是择日宣判。只有案情简单的才一般当庭宣判。一审择日宣判的死刑,如上诉要高院二审,即使不上诉也要高院复核,高院驳回上诉或者核准死刑的,再报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最高院核准才可执行死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六十一条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审结。第一百四十九条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
    2023-08-15
    423人看过
  • 违反校车超载案宣判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一、违反校车超载案宣判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刑法》修正案(九),对从事校车业务或旅客运输车辆严重超员、严重超速行为的处罚,由原来的行政处罚上升为刑事处罚,并以构成危险驾驶罪追究刑事责任,在刑罚上判处拘役并处罚金。《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1、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2、醉酒驾驶机动车的;3、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4、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二、对校车超载的罚款是多少?1、按照相关规定,校车中巴车超载50%,司机扣6分罚款500元的处罚。2、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2条规定,公路客运车辆载客超过额定乘员的,处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1)超过额定乘员20%或者违反规定载货的,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货运机动车超过核定载质量的,处200元以
    2023-05-02
    130人看过
  • 法院公开宣判有开庭吗?
    审判公开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都公开进行,允许公民到法庭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和报道,即把法庭审判的全部过程,除休庭评议案件外,都公之于众。刑事诉讼法第11条也规定: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这就是我国刑事诉讼中公开审判原则的法律依据。就公开的内容而言,审判公开包括审理过程的公开和审判结果公开,也可以说审理公开和判决公开。审理过程公开就是要公开开庭,当庭调查事实和证据,当庭进行辩论;审判结果公开就是要公开宣告判决,包括公开判决的内容、判决的理由和依据。就公开的对象而言,审判公开包括向当事人公开和向社会公开。向当事人公开要求法庭开庭审理,而不得进行书面审理,案件事实与证据的调查应当在当事人的参加下进行。向社会公开就是允许公民到场旁听审判过程,允许新闻记者向社会公开报道审判活动和审判结果。实际上,允许公民旁听和允许记者公开报道也可以理解为审判公开的形式。一
    2023-06-21
    462人看过
  • 人民法院关于利息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法院判决被告支付原告20万元,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给付。如果判决生效日期是2008年1月21日,那么被告履行判决的届满日期为2008年1月31日,自2008年2月1日起,被告要按银行同期贷款最高利率计付的债务利息上增加一倍,向原告支付利息。在2008年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当时现行执行利率当中同期贷款最高利率为5年期贷款利率,即年利率7.83%,折算日利率为0.02175%(7.83%/360)。比如截止到2008年5月31日,利息为:200000元0.02175%121天=5263.5元。借贷没有约定利息法院如何裁判《民间借贷新司法解释》第二十五条借贷双方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借期内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自然人之间借贷对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除自然人之间借贷的外,借贷双方对借贷利息约定不明,出借人主张利息的,人民法院应当结合借款合同的内容,并根据当
    2023-07-16
    325人看过
  • 请求宣告专利权无效的法律依据具体是什么
    (1)专利的主题不符合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的定义(《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条);(2)专利的主题违反国家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害公共利益(《专利法》第五条);(3)专利的主题不属于能够授予专利权的范围(《专利法》第二十五条);(4)发明、实用新型的主题不具备新颖性、创造性或实用性,外观设计专利的主题不具备新颖性或者与他人在先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专利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5)说明书没有充分公开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三款);(6)授权专利的权利要求书没有以说明书为依据(《专利法》第二十六条第四款);(7)授权专利的权利要求书不清楚、不简明或者缺少解决其技术问题的必要技术特征(《专利法实施细则》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二十一条第二款);(8)修改超出原申请记载的范围(《专利法》第三十三条);(9)属于重复授权(《专利法》第九条、《专利法实施细则》第十三条第一款)。
    2023-06-01
    76人看过
  • 公民监督权的法律依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公民的监督权主要包括批评建议权、控告检举权、申诉权。1、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所享有的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活动的权利。监督权是人民主权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2、批评建议权实际上是由批评权和建议权两项权利组成。批评权侧重于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缺点、错误或其他感到不满意的地方提出批评意见。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是什么公民的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权利。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监督方式包含: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及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方式之一。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方式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2、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是宪法
    2023-07-05
    119人看过
  • 法院关于监护人的资格认定法律依据是什么?
    法院关于监护人的资格认定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要申请人满足法定的监护人的条件,就可以向法院申请成为监护人。如果出现两个申请人,就以前一顺位的申请人优先。对于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对于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的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一)配偶;(二)父母、子女;(三)其他近亲属;(四)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监护人应当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履行监护职责。监护人除为维护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
    2023-06-25
    458人看过
  • 法院对职务专利权的判决依据是什么?
    1、法院对职务专利权的判决依据是什么。检查是否有合同协议和单位规章:如果单位与员工之间有协议或单位规章,则应根据协议或规章区分。参见研发目的和任务来源:是否为公司指定的任务。看看所使用的时间和资源:是使用工作时间和单位资源职务发明还是非职务发明对确定专利权的归属非常重要。如何识别服务专利?根据专利法,执行本单位任务或者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为职务发明创造。申请职务发明的专利权人和专利权人是单位。对于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权人和专利权人是发明人或设计人。同时,即使发明人或者设计人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发明创造,与本单位就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归属达成协议的,应当按照协议确认权利人。法律依据根据中国专利法,执行本单位任务或者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完成的发明创造属于职务发明创造。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本单位;申请批准后,单位为上述“自有单位”的专利权人,包括临时
    2023-05-07
    330人看过
  • 强奸罪是否开庭审判法律依据是什么?
    强奸罪是否开庭审判法律依据是什么?开庭审理是普通程序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阶段,是当事人行使诉权进行诉讼活动和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进行审判活动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对人民法院正确审理民事案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开庭审理能够确保人民法院审判权的正确行使。通过开庭审理,审判人员按照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民事案件的事实进行客观的认定,对证据进行全面的审核,分清是非责任,对民事案件作出公正的处理,从而实现人民法院的审判职能。按照法律规定,强奸罪涉及个人隐私,不应公开审理,但不是不开庭。《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三条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强奸罪;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不满十
    2023-04-16
    324人看过
  • 法院对毒品案件公开宣判的意义是什么
    1、公开审判是社会主义民主在诉讼中的体现。公开审判使广大人民群众有机会了解案件的审理活动,并且对案件的审理活动进行监督,使案件的审理活动依法有序进行,体现社会主义民主。2、公开审判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实行公开审判制度,使法院的审判活动被置于当事人和社会监督的“阳光”之下,增强了审判活动的透明度,从而有助于审判人员增强责任感,正确行使审判权,提高办案质量,防止司法专横,杜绝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3、公开审判有利于及时解决纠纷。诉讼效率是现代民事诉讼所追求的价值之一。无论作出什么裁判,总会有一方当事人不满,而程序的正义就在于吸收这种实体上的不满,让公正以当事人看得见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当事人接受这种严格依照法律程序作出的判决结果并心悦诚服,公开审判制度所要求的程序设计,也就是要营造一种公正的气氛,有助于当事人双方接受判决。4、公开审判是当事人行使诉权的结果。公开审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司法专横,杜
    2023-04-06
    481人看过
  • 我国法律规定公开宣判规则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三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民事诉讼法第148条第1款: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刑事诉讼法第202条第1款: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行政诉讼法第80条第1款: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一、不公开审判的情况法院审判案件公开进行的诉讼原则。开庭时间、地点对外公开,允许公众旁听和新闻记者采访。审判公开原则最早为资产阶级启蒙学者所提出,以反对封建司法中的秘密审判、私设法庭、专横擅断。后为各国普遍采用。在中国,依照法律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下列情况不公开审判:(1)涉及国家机密、个人隐私案件,一律不公开。(2)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14岁以上不满16岁的一律不公开;16岁以上未满18岁的,一般也不公开。(3)离婚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
    2023-03-22
    231人看过
  • 法院申请监外执行的依据是什么
    一、什么是监外执行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拘役的罪犯,由于其具有不宜收监执行的特殊原因,按照法律规定,由居住地社区矫正机构执行,在监外来执行刑罚的一种执行办法。但对于被判处死刑或者死缓执行未减刑的罪犯,一律收监执行。如在执行过程中才发现上述情况,应由执行机关提出书面意见,报请主管的司法机关审查批准。罪犯在监外执行期间,应当计算在刑期以内。当监外执行的原因消失(如病愈、哺乳期满)后,如果刑期未满,仍应收监执行;如刑期已满,则应及时释放。二、法院申请监外执行的依据是什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一)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三)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有前款第二项规定情形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对适用保外
    2023-06-14
    439人看过
  • 检察院立案监督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条人民检察院对刑事诉讼享有监督权,属于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人民检察院有权对公安机关的立案侦查进行监督。第八十七条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的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公安机关接通知后应当立案。一、检察院立案监督时间是多久公安机关在收到《通知立案书》后,十五日内不予立案的,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应当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予以纠正。公安机关仍不予纠正的,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商同级公安机关处理,或者报告同级人大常委会。公安机关收到《通知立案书》虽已立案,但未将《立案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部门的,应当要求公安机关将《立案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侦查监
    2023-03-28
    157人看过
换一批
#刑罚种类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死刑
    词条

    死刑也称为极刑、处决、生命刑。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执行死刑的方式采用枪决和注射等方法执行。 采用枪决方法执行死刑,人民法院有条件执行的,应交付司法警察执行;没有条件执行的;可交付武装警察执行。采用注射方法执行死... 更多>

    #死刑
    相关咨询
    • 公开宣判有哪些法律依据
      湖北在线咨询 2021-11-03
      公开判决的法律依据是:任何案件,除非涉及国家安全和未成年人案件(涉及个人隐私,需要申请商业秘密),审理过程都会向社会公开,普通公民申请后可以参加;任何案件,无论是否公开审理,案件的判决都会公开宣告。
    • 公开宣判的法理依据有哪些,法律的规定是什么
      香港在线咨询 2023-08-11
      公开宣判的法理依据有:任何案件,除非涉及国家安全及未成年人案件(涉及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的需申请),审理过程一律向社会公开,普通公民经申请均可旁听;任何案件,不论是否公开审理,案件的判决一律公开宣告。
    • 依法公开宣判是怎样的
      澳门在线咨询 2023-05-04
      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 抢劫金店公开宣判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河北在线咨询 2022-12-10
      抢劫金店公开宣判的法律依据有: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 赡养权纠纷公开宣判依据是什么?
      云南在线咨询 2021-09-0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百三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民事诉讼法第148条第1款: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刑事诉讼法第202条第1款: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行政诉讼法第80条第1款: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和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