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人犯利用会道门致人重伤罪的,法院会判处其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活动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
一、法院对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既遂一般判几年
法院对利用迷信致人死亡罪既遂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刑法》第三百条第一、二款规定,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二、利用会道门致人重伤罪量刑指南
利用会道门致人重伤罪量刑: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刑法》第三百条规定,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三、组织邪教组织令人死亡罪既遂犯的刑期是多久
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刑法》第三百条的规定,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犯第一款罪又有奸淫妇女、诈骗财物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
利用能道门致人重伤罪法院能咋样判
300人看过
-
一般利用会道门致人何时何地被判?
247人看过
-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一般会被判几年
179人看过
-
法院一般对重婚罪判几年
261人看过
-
利用会道门致人重伤罪既遂适用的法律责任
464人看过
-
对于利用会道门致人重伤的行为,应该如何判刑?
215人看过
管制是指对犯罪分子不实行关押,依法实行社区矫正,限制其一定自由的刑罚方法。 管制具有以下特征: 1、对犯罪分子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 2、被判处管制刑的罪犯须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其自由受到一定限制。 3、被判管制的罪犯可以自谋生计,在劳... 更多>
-
法院对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利用迷信破坏法律实施罪一般会判几年新疆在线咨询 2022-05-15法院对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请问利用会道门致人重伤罪判多长时间?福建在线咨询 2023-09-27法律分析 利用会道门致人重伤罪的判罚标准是这样的: 1、行为人触犯本罪的,一般会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如果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则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3、如果属于较轻犯罪情节的,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或单处罚金。
-
利用会道门致人重伤一次触犯刑法要判多久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1-12-24利用会道门致人重伤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一般判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利用会道门致人重伤罪,是指利用会道门致人重伤的行为。
-
利用会道门致人死亡罪最多可以判几年?北京在线咨询 2022-09-28组织、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蒙骗他人,致人重伤、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并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并处罚金或者;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过失致人重伤罪一般几年就会判重刑广西在线咨询 2023-07-11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过失犯罪,指在过失心理支配之下实施的、根据刑法的规定已经构成犯罪的行为。犯罪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犯罪过失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