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审人员的综合素质。审计记录完善与否,是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充分体现。对审计资料的记录应当简明扼要,使人一目了然,不产生疑义。因此,审计人员必须运用好语法、修辞、逻辑等基础知识,掌握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基本技能,用精炼的文字,准确完备的表达复杂的审计对象,使审计记录条理清晰,简练畅达,观点鲜明,重点突出。
二、确定审计记录的分类标准。同一审计人员在同一审计事项往往因分类思路而异遂产生一些难以进行综合的审计记录,因此,制定统一的审计记录分类标准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基础建设。在制定审计记录的分类标准应做到:要注意所列记录应当与会计对象的分类方法基本协调,必须将会计账户分类与按项目分类有机结合,坚持以按会计账户分类为基础的方法。
三、设计审计资料的分类记录。要按照审计操作的不同特点,分门别类地设计各具特色的审计记录。审计记录一般可分为审计调查记录和书面审查记录两大类。审计调查记录按调查对象多少,又可分为个体调查记录与群体调查记录,这两种记录需要载明类似于会议记录的有关内容,以陈述性表达为主。书面审查记录按操作方式的不同可细分为摘录性记录与计算性记录,书面审查记录应尽可能围绕审计事项的个性,多设计些格式,这样既便于审计记录工作的顺利进行,也能促进审计操作标准化。
四、严格审计取证记录内容。审计记录作为一种特定的审计文书,它也像审计报告、审计决定一样,具备其必需的实质性内容,审计取证记录至少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是被审查内容的事实陈述;二是审计的方法;三是审计取证的对象;四是存在的错弊问题属于何种性质;五是提供审计证据人员的签证意见;六是审计记录人员的签名;七是审计记录复核人员的签名。
五、开展审计记录交流。审计机构应有计划地开展审计记录专题评议、专项经验交流和专业知识竞赛活动,选优判劣,通过交流经验,拓展思路,提高审计记录规范化操作水平,进而使审计记录更加完善。
由此可见,审计记录对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而言都至关重要,它贯穿整个审计工作的全过程,是形成审计工作底稿和写好审计报告的依据。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审计记录,充分保证审计质量,以降低审计风险。
-
审计记录怎样才能做好
303人看过
-
存货审计应注意的问题
108人看过
-
商标许可应注意的五个问题
141人看过
-
异地置业应注意哪些问题:做好成本控制
267人看过
-
编制省级审计计划应注意的问题
295人看过
-
会计工作审计风险控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67人看过
审计证据是审计人员表示审计意见和作出审计结论所必须具备的依据。在审计活动结束时,审计人员要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规、合理,其会计资料及其他资料是否真实、正确,依照一定的审计标准发表审计意见和作出审计结论。... 更多>
-
不良记录申诉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天津在线咨询 2022-07-29消除不良信用记录方案分为以下两种: 第一种方案:是自动更新制。自动更新方法为5到7年制。在5到7年的过程中如果您不产生任何违规的情况下系统会自动为您消除不良记录,信用度自动恢复正常状态。 第二种方案:是手动更新制。每两年每一位用户只有一次权限消除不良记录。在工作人员给您当天做出调整提升信用度成功后,24个小时后生效就可申请办理信用卡及贷款业务。调整提升信用度的过程及用户必备的相关条件如下:首先我们
-
醉驾录口供应注意哪些问题湖北在线咨询 2022-10-11醉驾到检查院录口供要注意的问题有以下这些: 1、录口供的时候无论是作为犯罪嫌疑人还是证人,都必须保持忠诚、诚实、实事求是的态度,故意作伪证或隐匿罪证的,要负法律责任。 2、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
-
怎样做好庭审记录青海在线咨询 2023-06-04我们知道庭审记录质量的高低,体现出书记员个人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案件审理的公正,关系着法院整体形象,关系到裁判结果能否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由此可见,完整、快速、准确地把庭审内容记录下来,是审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司法公开、体现司法公正的必备条件之一。 一份理想的庭审记录至少应当有以下要求:一是忠实庭审原貌,完整记录庭审全过程;二是准确、详实记录各方诉讼参与人的陈述、辩解和观点、意见;三
-
所得申报各项业务记录应当注意哪些问题甘肃在线咨询 2022-10-30(2)企业具有经济承受能力。一是在企业年金资金不允许进成本的情况下,企业能够用自有资金为企业年金供款;二是企业年金资金允许部分进成本的情况下,进成本的资金不致于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不能是亏损企业,不允许拖欠职工工资或欠缴国家税利。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和经济效益情况,决定着企业是否具备建立企业年金的条件及企业年金水平的高低。
-
犯罪记录管理机关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内蒙古在线咨询 2022-11-081、犯罪记录信息的管理机关在向社会提供犯罪信息查看服务时,应当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关于升学、入伍、就业等资格、要求进行。 2、工作人员不按限定提供信息,或者有意提供虚假、虚构信息,情节严重或者导致严重后果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