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受害人救助制度离我们多远?
来源:互联网 时间: 2023-06-11 08:30:34 128 人看过

7月23日上午,银川市中院刑一庭法官接到了一份特殊礼物,一名远在陕西的被害人亲属千里之外赶到银川,专门为办案法官田少珍送来一面司法为民、公正廉洁的锦旗,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原来,当事人白某去年在银川某地工作时与他人发生争吵,对方怀恨在心,将她

刺成重伤。银川中院法官审理此案时,尽管被害人对被告人提出了附带民事赔偿要求,但经法官实地调查,被告人根本无履行能力,如法院判决民事赔偿,受害人连一分钱赔偿款都拿不到,法院判决也将成为一纸空文。为此,法院依法对被告做出免予赔偿的同时,又通过受害人爱人的单位,先后为受害人募捐1.8万元,使一度沮丧的白某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通过法官调解,受害人得到了实际性的救助,无疑是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在新的刑事审判工作形势下所做的一项有益探索。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尽快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已变得日益紧迫。

与得到救助的白某相比,更多被害人显然没这么幸运。2003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大幅度提高了刑事案件中受害人民事赔偿标准,但在具体司法实践中,受害者通过法院判决得到的赔偿却往往成为水中月。银川市中院主管刑事审判的副院长李桂兰向记者介绍说,在伤害、交通肇事等类案件中,被告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后,法院判决赔偿的经济损失数额与被告人的实际偿付能力往往十分悬殊,绝大多数被告人根本无实际赔偿能力,使法院判决的高额赔偿金实际上根本不能兑现,不仅使司法权威受到挑战,更使被害人遭受身心损害,遭受经济损失的折磨。面对免赔偿法律原则的提出,很多受害人心里上难以接受,造成当事人不断上访申诉,产生社会不安定因素。

今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全国高级人民法院院长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完善司法救助制度,研究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实际上,对刑事案件中的受害人由国家给予一定的救助和补偿,这是国外很多国家通行的做法,很多国家都有相应的立法和实践。而在我国,北京、上海、山东青岛等地已经或正在建立刑事案件被害人生活困难救助实施办法,使更多的受害人通过制度保障来得到实际意义的救助。今年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孙谦向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递交了关于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法》的议案。

在宁夏,包括银川市中院等法院近年来也在积极探索保护受害人的办法。银川市中院在刑事审判工作中把调解作为审理好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主要手段,尽量使附带民事诉讼部分经调解达成协议,确保被害人权益得到充分保护。调解不成必须依法判决时,法院就要考虑被告人的实际赔付能力、可供执行财产状况,不做不切实际的空判。以本文前文中提到的案例来说,白某作为一个刑事案件的受害人,她得到了一定的民事救助,但是这种民事救助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民事赔偿,也并非来自于加害方,而是得益于社会的救济。许多刑事案件的受害人都没有这么幸运,他们或因对方真的没钱,或因已被处以极刑,或因种种其他原因,难以执行,有刑事附带的民事赔偿往往成了空诺。我们需要探讨的,是怎样真正落实对刑事受害人的民事赔偿,而不是总指望社会对个例的慈善援助。(记者宗时风)

声明:该文章是网站编辑根据互联网公开的相关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如若侵权或错误,请通过反馈渠道提交信息, 我们将及时处理。【点击反馈】
律师服务
2024年10月20日 11:23
你好,请问你遇到了什么法律问题?
加密服务已开启
0/500
律师普法
换一批
更多附带民事诉讼相关文章
  •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是怎样的?
    【贫困问题与社会救助】贫困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之一。联合国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仍有8、54亿人长期遭受贫困和营养不良之苦;有超过10亿的极端贫困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每年有560万儿童死于与贫困有关的疾病。全世界有6亿人生活在危害健康和生命的环境中,11亿人无法得到安全饮用水,26亿人缺乏基本的卫生条件。【贫困问题的长期性】贫困的原因复杂多样,既有社会制度方面的原因,也有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方面的原因,还有个人的体能、智能方面的原因。从国内外来看大致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有生理缺陷的人群,也即残疾人;二是孤寡老弱人群,在生产生活中处于劣势。三是因就业和生产经营问题造成的临时低收入。四是因自然灾害造成的困难人群。一是贫困面大。据世界银行统计,发展中国家的44亿人口中,近3/5的人口缺乏基本功能的卫生设施,1/3的人口得不到洁净的饮用水,1/4的人口缺少适当的居所,1/
    2023-06-07
    131人看过
  • 临时救助制度
    最低生活保障
    临时救济制度是针对城市孤老及由于火灾、水灾等突发事件造成困难的贫困家庭的一项临时性救济制度。一、临时救助的对象和范围(一)临时救助的对象。凡具有本市户口的城乡居民因突发性、临时性等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暂时困难的城乡困难家庭,可享受临时救助。主要包括以下对象:1、在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及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之外,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经济支出过大,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难以维持生活的低收入家庭,重点是低保边缘家庭。2、虽然已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及其他专项社会救助制度覆盖范围,但由于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难以维持生活的家庭。3、民政部门认为应当救助的其他特殊困难人群。(二)下列情况不属于临时救助范围:1、具有本地户籍而长期不在本地居住、生活的。2、属于责任事故,已得到责任人足额赔偿或保险机构赔偿的。3、因打架斗殴、赌博、吸毒等违法犯罪行为造成贫困的。4、因
    2023-06-07
    116人看过
  • 人大代表建议制定《刑事被害人救助法》
    刑事被害人救助资金难筹程序烦琐形式单一消极被动,李其宏代表建议目前,刑事被害人救助存在资金难筹程序烦琐形式单一启动及实施消极被动等诸多问题。全国人大代表驻马店市中级法院副院长李其宏建议,启动刑事被害人救助立法工作,将列入立法计划,尽快将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实施两年,全国半数省份推广李其宏说,2009年3月,中央政法委等八单位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意见》施行两年多来,各单位积极协调配合认真统筹部署,此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国已有半数省份制定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实施办法,相当一部分遭受严重暴力犯罪侵害的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获得了救助。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大力开展,对于化解社会矛盾,减少涉法涉诉上访,促进政法机关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实施救助
    2023-06-11
    155人看过
  • 我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保障
    制度的实施都需要一定的措施进行保障才能走得远走得好,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也逃不过这一规律,故设立一套合理、有效的保障机制是必要的。对于如何保障刑事被害人补偿制度的实施,笔者认为至少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拓宽资金渠道。联合国《为犯罪和滥用权行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宣言》第13条提出:应鼓励设立、加强和扩大向受害者提供补偿的国家基金的做法。在适当的情况下,还应为此目的设立其他基金,包括受害者本国无法为受害者所遭伤害提供补偿的情况。日本设立了刑事被害人救援基金,美国设立了国家补偿资金。我国各地情况在试验试点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补偿资金方式,笔者认为应该设立以财政拨款为中心的国家补偿基金,专项用于救助刑事被害人,基金来源主要通过五种渠道:一是各级财政拨款,这是主要渠道,在中央、省、市、县四级财政收入预算中每年专项列支,以中央、省两级财政拨款为主,市、县两级按人口及财政收入情况予以配套;二是公、检
    2023-06-23
    149人看过
  • 我国形成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27日刊登了国务院新近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统筹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行政法规。专家认为,办法将社会救助上升为根本性、稳定性的法律制度,为保障群众基本生活、解决急难问题构建起完整严密的安全网。告别碎片化,救助制度走向规范统一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保底性制度安排,一旦出现缺漏即意味着会有人马上陷入生存危机,因此是关乎社会底线公正的客观标志。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某说。我国社会救助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长期以来,还存在体系不完善、制度碎片化等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守住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安全底线已成为社会共识,必须作出制度性安排。《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将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8项制度以及社会力量参与作为基本内容,分别设专章予以规范。郑认为,办法体现了社会救助
    2023-06-07
    479人看过
  • 交通事故受害人有望求助社会救助基金
    《内蒙古自治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近日商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审定,该《办法》通过后,交通事故受害人有望寻求社会救助基金救助。由国家财政部、保监会、公安部、卫生部、农业部下发的《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是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补充,保证交通事故受害人得到及时抢救或适当补偿。为使我区尽快建立这项制度,加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自治区政府办公厅成立了自治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领导小组,相关部门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商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办法》进行审定后,将印发各地执行。
    2023-06-08
    350人看过
  •  2020年社会救助制度
    不同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存在差异,这些标准是由当地政府来确定的。保障标准由各地民政部门会同当地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并且随着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所在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同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存在差异,这些标准是由当地政府来确定的。保障标准由各地民政部门会同当地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并且随着生活必需品的价格变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你所在地区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了 解 最 低 生 活 保 障 标 准 , 保 障 民 生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是保障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规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确定,并报国务院备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合理确定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报上一级
    2023-09-09
    359人看过
  •  在遭受侵害时,如何进行自我救助?
    这段文字描述了权利人在确保自身权益时可以采取的措施。具体来说,权利人可以采取实施法律或社会所认可的强制措施来限制他人之财产或人身,但实施措施须满足必要条件,且不得超过必要范围。这些措施的目的是情势紧迫且无法及时寻求国家司法救助。目的要件:权利人为了确保自身权益;情势要件:情况紧迫且无法及时寻求国家司法救助;对象要件:他人之财产或人身;行为要件:实施法律或社会所认可的强制措施;限制要件:实施措施须满足必要条件,且不得超过必要范围。 自 助 行 为 的 条 件 : 情 势 紧 迫 、 权 利 人 自 身 权 益 、 他 人 财 产 或 人 身自助行为是指在情势紧迫、权利人自身权益受到侵犯或他人财产或人身受到威胁时,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而采取的必要行动。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三条的规定,自助行为是指权利人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在情势紧迫、权利受到侵犯且不能通过其他途径予以保护时,对他人的人
    2023-09-11
    201人看过
  • 海上救助法律制度
    海上打捞,又称海上打捞,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的规定,无论是否发生在任何水域,在海上遭受外力的全部或部分船舶、货物、客货运输的打捞行为,关于海上救助的规定如下:1。救助合同自救助方与被救助方就海上救助达成协议时成立。遇险船舶的船长有权代表船东订立救助合同。遇险船舶的船长或者所有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方提起诉讼或者双方同意仲裁的,有权代表船上财产所有人订立救助合同:,受理争议的法院或仲裁机构可以作出判决或裁决,变更救助合同:(1)合同是在不正当或危险情况的影响下订立的,合同条款明显不公平的(2)本合同项下支付的救助费用明显高于或低于实际提供的救助服务2。在救助作业期间,救助方对被救助方负有下列义务:(1)谨慎救助(2)谨慎防止或减少环境污染损害(3)在合理必要时寻求其他救助方的协助(4)被救助方合理要求其他救助方参加救助作业的,应当予以接受,但不合理的,不影响原救助方的救助报酬金额
    2023-05-07
    209人看过
  • 畅通刑事被害人的救助之路
    就在邱兴华案被害人家属被忽略余音未了之际,从最高人民法院传来利好消息:据报道,最高人民法院日前在部署2007年人民法院工作时提出,要把研究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这预示着我国最高司法机关正在探索建立诉讼终结后的司法救助,对于保护公民权利和完善国家救助制度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社会,有损害必有救济是通行的法治原则。通常认为,刑事犯罪是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因而强调通过公诉与裁判惩治社会秩序的挑衅者。然而,近现代以国家追诉为标志的刑事司法模式和以监禁刑为中心的刑罚结构,虽然在法律效果上实现了对犯罪的惩处,但在社会关系的恢复尤其是被害人损失的弥补上渐显力不从心。随着国家主义的刑事司法理念向人本主义的刑事司法理念的转变,人们意识到犯罪不仅只是个人与国家之间的战争,更是对被害人个体的侵害。认识的回归使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障成为现代国家刑事司法关注的重要内容,相关制度设
    2023-06-08
    211人看过
  • 刑事犯罪里被害人如何救助
    刑事被害人救助刑事被害人救助,是指国家对一定范围内因受犯罪侵害而遭受损害的,且又无法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获得损害赔偿的被害人及其家属,通过一定程序给予一定的物质弥补的方式。通过这一方式,缓解被害人或者被害人亲属的精神痛苦和生活困难,体现政府的温暖关怀,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2009年3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其中明确提及将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随后,由最高人民法院会同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共同制定的《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针对救助资金、救助申请和审批等事项作出规定。基于此,各地纷纷展开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探索与实践。笔者根据自己的社会实践经历,对于如何建立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做简要分析。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具体构想(一)统一刑事被害人救助原则。补充性原则,即救急不救贫。刑事案件被害方只有在无法获得犯罪人及时赔偿
    2023-04-29
    170人看过
  • 刑事被害人救助亟待国家立法
    今年6月,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检察院与该区司法局、卫生局、民政局等单位联合会签文件,通过经济救助、法律援助、心理辅助、社区帮助等四助一体的联动工作,形成援助合力,全面关怀刑事被害人,取得良好成效(据本报8月1日2版)。这种做法很好,解决了司法实践中对刑事被害人救助形式单一的问题。8月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四川西昌学院法学教授王明雯这样表示。在今年的全国人代会上,她提交了关于建立和完善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建议,建议早日进行全国立法。记者:我国现行的被害人救助制度实施效果如何?王xx:2009年3月,中央政法委等八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后,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铺开。目前,全国已有半数省份制定了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实施办法,相当一部分遭受严重暴力犯罪侵害的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获得救助。可以说,《意见》施行两年多来,此项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刑事
    2023-04-22
    110人看过
  • 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法律白条”有望兑现
    法律白条呼唤国家救助2006年底,杀害11人的邱某最终伏法,让这起轰动全国的特大杀人案尘埃落定。我愿意赔,但我没钱。邱某的这句话却让法院判决成为11个被害者家庭手中的法律白条,他们无法从邱某那里得到法院判决的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在现有法律框架下,由于被执行人没有执行能力,许多刑案民事赔偿就成了法律白条。在轰动一时的云南马加爵杀人案件中,法院虽然作出了刑事附带民事赔偿判决,但由于马家很贫困,被害人家属也没有得到赔偿。山东省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一项调研结果显示,5年来,在2300余件以判决方式结案的刑事附带民事案件中,90%以上的案件民事部分执行不了,成为空判。尤其是部分犯罪后果严重,被害人及其家庭损失大且得不到任何赔偿,致使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处境更为困顿。法律专家指出,救助刑事案件被害人途径有私力救助、社会救助和国家救助三种。私力救助就是在刑事案件中附带民事赔偿请求,由犯罪人进行赔偿。社会救助多为
    2023-06-04
    286人看过
  • 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理事长:我们的心从未分离过
    去年,民政部社会救助司的几位同志找到我,邀请我牵头组建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我在全国人大工作20年,跑了大部分省份的穷乡僻壤,对困难群众的情况有所了解。此时此刻,我被这些同志感动了,一股对困难群体的关心,一种共同的博大的爱心顷刻把我和他们连在了一起。7月25日,我首次以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理事长身份出现在公众面前。我曾经写过一首诗,叫《我们的心从未分离过》。这首诗的主旨是,中华民族经历了太多太多的磨难,但我们的心从未消沉过;中华儿女,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悲欢坎坷,但我们的心从未分离过。正是这种勤劳勇敢,坚忍不拔,心心相连,互爱互助的民族之魂代代传承,发扬光大,几千年来中华民族才能像巍巍昆仑,昂首屹立;才能像浩浩黄河,奔流不息。现在,古老的中国面临着发展振兴的历史性机遇,我们惟有博采众长,开放包容,面向世界方能自强;惟有固本强基,弘扬中华民族的品格血性方能自立。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虽然只是一个慈善组织
    2023-06-07
    483人看过
换一批
#审判阶段
北京
律师推荐
    展开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因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失的赔偿问题而进行的诉讼活动。 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主体是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具有独立的民事请求权。附带... 更多>

    #附带民事诉讼
    相关咨询
    • 刑事被害人救助法院
      台湾在线咨询 2022-08-21
      被害人救助是指对受到犯罪侵害的被害人或其近亲属,在未能获得犯罪分子的赔偿及其他方面的补偿时,由有关方面给予适当经济补助,帮助其解决暂时生活、医疗困难的一种措施。它是一种抚慰性、救济性的体现司法人文关怀的经济资助。
    • 司法救助款帮助受害人是否可以减刑
      江西在线咨询 2022-10-17
      这个从法律上来说是不可以的,但是就看你这个司法救助款是给谁了,给国家,对不起,没有相关法律文献条例是不给你减刑的,那给谁看你咯。望采纳
    • 紧急救助受助人损害能赔偿吗
      辽宁在线咨询 2022-05-12
      紧急救助造成受助人损害的,除造成重大过失外,均不需要承担责任。《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对于生活中见义勇为的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从法律层面来讲,不仅不需要承担任何民事赔偿责任,我们还应当对其给予表彰和大力宣传,让见义勇为者放心救人、助人。
    • 公司搬迁,离我们有多远
      吉林省在线咨询 2022-04-09
      第一:企业搬迁并不应当直接支付劳动者赔偿,只有在企业因搬迁导致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双方也无法就新的劳动合同达成一致的情况下,以按照企业经营发生重大变化为由双方解除劳动关系,企业应支付给劳动者补偿金(不是赔偿金)第二:关于企业搬迁多远才可以认为是发生重大变化,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但法律的解释细则里规定了,企业搬迁后不能影响劳动者日常的工作出行,也不能大幅增加劳动者的出行距离和成本----例如,某个企业
    • 刑事案件没有破案的受害人能申请救助吗
      海南在线咨询 2022-03-04
      刑事被害人救助是一种司法救助行为,对于没有破案的受害人如果需要救助的也是可以申请救助的。《XX市刑事被害人救助条例》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刑事被害人救助,是指因受犯罪行为侵害造成被害人严重伤残或者死亡,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无法及时获得赔偿,确有生活困难,给予的一次性经济救助。第八条刑事被害人或者其近亲属申请救助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刑事案件属于本市管辖; (二)刑事被害人因犯罪行为侵害造成重伤害或者死亡